综合报告 3
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3
一 江苏沿海地区开发的机遇和挑战 3
(一)江苏沿海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历史原因 3
(二)江苏沿海地区开发的机遇和挑战 4
二 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总体思路 6
(一)综合开发的总体定位 6
(二)综合开发的战略目标 7
(三)综合开发中要遵循的原则 8
(四)综合开发的空间格局 8
三 加快连云港的开发步伐 13
(一)加快连云港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3
(二)加快建成国家“沿海区域性中心港口” 14
(三)积极建设现代化临港产业基地 14
(四)建设国际性海港城市 15
四 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 16
(一)滩涂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 16
(二)滩涂资源可开发的规模 16
(三)围垦滩涂的合理利用 17
(四)做好滩涂开发的前期工作 18
五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9
(一)现代农业建设的内涵 19
(二)稳定发展粮食,积极发展外向、高效农业 19
(三)大力发展以食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 20
(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21
(五)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
六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23
(一)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23
(二)发挥产业基础优势,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 24
(三)推进石化工业发展,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24
(四)利用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25
(五)面向制造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5
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7
(一)港口建设 27
(二)交通网络建设 28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9
(四)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31
八 严格保护生态与环境 32
(一)环境评价与环境容量分析 32
(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33
(三)迅速采取措施,加强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 34
九 将江苏沿海地区设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 36
(一)加快连云港发展 36
(二)实施大规模沿海滩涂围垦工程 36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36
(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7
(五)建设新能源基地 37
(六)加强环境保护 37
结语 38
课题报告 41
报告一 连云港核电基地建设和相应的电网布局研究 41
导言 41
一 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预测 42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 42
(二)“十一五”期间及2020年电力需求预测 43
二 江苏省电源发展规划 45
(一)电源发展现状 45
(二)指导思想 46
(三)布局原则 47
(四)区外来电规模 48
(五)电源建设安排 49
(六)电力电量平衡分析 51
(七)敏感性分析 57
三 江苏省核电站厂址资源 61
(一)江苏省核电厂址资源概况 61
(二)田湾厂址基本情况 62
(三)东陬山厂址基本情况 64
四 连云港核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68
(一)江苏省经济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 68
(二)江苏省一次能源资源及电力结构状况 68
(三)江苏省环境保护容量状况 69
(四)连云港地区具备建设核电基地的条件 70
(五)连云港核电基地建设的作用与地位 71
(六)核电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73
五 核电机组选型和建设进度安排 75
(一)几种机组堆型的技术比较 75
(二)核电机组选型 83
(三)厂址规模和建设进度 84
六 满足核电送出的电网布局 86
七 苏北电力南送过江输电通道问题分析 91
八 初步结论和建议 100
报告二 江苏沿海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03
引言 103
一 江苏省风能资源调研与评估 105
(一)风能资源调研与评估方法 105
(二)风能资源调研与评估主要结果 106
(三)风能资源调研与评估主要结论 113
二 江苏省风能产业发展分析 115
(一)风能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15
(二)风能产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118
三 江苏沿海地区风能开发利用分析 121
(一)沿海地区风能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121
(二)沿海风能开发利用需要研究的问题 124
四 江苏省风能开发利用建议 138
(一)风能开发利用原则 138
(二)风能开发利用目标 138
(三)风能开发利用战略 139
(四)风能开发利用措施 139
五 结语 143
报告三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秸秆的合理利用与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研究 145
摘要 145
一 江苏沿海地区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 148
(一)生物质能源概述 148
(二)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战略意义 154
(三)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158
(四)江苏沿海地区生物质资源潜力估测 162
二 江苏沿海地区秸秆综合利用 166
(一)农作物秸秆利用概况 166
(二)秸秆非农利用途径的现状和前景 168
(三)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176
(四)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与效益 179
三 江苏沿海地区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 185
(一)国际生物质能源发展形势和经验 185
(二)江苏沿海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187
(三)江苏沿海主要生物质能源产业建设 191
(四)秸秆综合利用和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194
四 政策保障和配套环境建设 197
(一)世界和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现状与取向 197
(二)推进江苏沿海秸秆综合利用和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
报告四 江苏沿海地区石油、天然气利用和石油战略储备研究 209
一 江苏沿海地区石油、天然气利用与石油战略储备的必要性 209
(一)优化江苏经济结构及产业布局、实现和谐发展和在东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 209
(二)调整化工产品结构、实行产业转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211
(三)改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客观需要 213
(四)对改善我国进口原油加工和石油储备基地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214
二 江苏沿海地区石油、天然气利用与石油战略储备的有利条件 216
(一)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216
(二)具备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相对优势 217
(三)具备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港口运输与电力供应条件 217
(四)具备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供应或进口条件 219
(五)具备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的地质和土地条件 220
三 江苏沿海地区石油、天然气利用与石油战略储备的总体思路和初步设想 222
(一)建设炼化一体化基地及原油储运设施 222
(二)化学工业发展重点及其产业链 224
(三)积极推进天然气利用 228
(四)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230
(五)关于生物质替代石油问题 231
四 落实总体思路和初步设想的几点建议 233
(一)树立紧迫感,加强科学规划和统筹协调 233
(二)发挥后发优势,探索“两高两低”的发展模式 234
(三)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生态效益 235
(四)提高化工准入门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236
(五)倡导责任关怀理念,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236
报告五 江苏沿海地区滩涂资源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238
一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的分布及其演变趋势 238
(一)江苏沿海滩涂的形成及其演变趋势 238
(二)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244
二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 246
(一)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历史 246
(二)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现状 249
三 国内外滩涂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 254
(一)荷兰须德海围海工程 254
(二)日本太平洋沿岸填海工程 257
(三)其他国家围海造地的经验 260
(四)国内其他地区滩涂开发的经验 262
四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267
(一)拓展发展空间 267
(二)开辟陆海通道 268
(三)缓解环境压力 268
五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的方案设想 269
(一)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的潜力 269
(二)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方案设想 271
(三)江苏沿海滩涂开发方案的可行性 276
六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 279
(一)对海洋动力环境的影响 279
(二)对岸线和海岸演变趋势的影响 281
(三)对自然保护区和滨海湿地的影响 282
(四)对生物栖息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82
七 主要结论和建议 283
(一)主要结论 283
(二)主要建议 283
主要参考文献 285
报告六 江苏沿海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农业综合发展研究 287
一 现状与问题分析 287
(一)水土资源与农业生产现状 287
(二)存在问题分析 291
二 土地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 300
(一)土地利用调整方向 300
(二)中低产田改造 301
(三)滩涂资源开发与农业利用 303
三 水资源合理配置 310
(一)指导思想与方针 310
(二)水资源需求态势 311
(三)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分析 312
(四)水资源配置措施 313
四 农业发展战略 316
(一)农业总体发展战略 316
(二)种植业发展战略 320
(三)畜牧业发展战略 322
(四)渔业发展战略 325
(五)林业发展战略 327
(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 328
五 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332
(一)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思 332
(二)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332
(三)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与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 333
六 对策与建议 344
(一)农用土地要逐步提高质量,争取扩大面积 344
(二)稳定粮食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提高粮农收入 344
(三)大力发展以食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 344
(四)全面利用滩涂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345
(五)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345
(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345
(七)加快培养知识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345
(八)建设现代农业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国家级示范基地 346
主要参考文献 347
报告七 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发展与空间布局研究 351
一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现状 351
(一)总体发展状况 351
(二)资源与环境现状 354
(三)城镇发展现状 360
二 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发展的条件 373
(一)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 373
(二)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379
三 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发展定位 383
(一)国家和区域对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要求 383
(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定位 386
四 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发展战略构想 388
(一)基本原则 388
(二)城镇发展总体战略构想 392
五 江苏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402
(一)城镇人口发展潜力 402
(二)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 409
(三)城镇空间发展布局 412
(四)城镇发展的空间管制 417
六 结论与建议 423
(一)关于江苏沿海地区的战略价值 423
(二)关于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定位 423
(三)关于江苏沿海地区人口发展的潜力 424
(四)关于江苏沿海地区城镇的空间布局 424
(五)关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空间管制 425
主要参考文献 427
报告八 江苏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研究 430
一 江苏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现状评价与规划定位 430
(一)研究区概况 431
(二)水利工程布局现状评价 431
(三)沿海发展中水利工程布局的定位和任务 439
二 淡水资源的保障 440
(一)本地区水资源量与水资源利用现状 440
(二)2020年需水量预测 441
(三)供水工程布局 447
三 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 450
(一)流域性防洪建设 450
(二)区域性洪涝治理 451
(三)海堤建设 456
(四)入海河口规划 457
四 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改善 462
(一)沿海地区水环境状况与保护、改善的目标 462
(二)清水通道与水源地的建设和保护 466
(三)水功能区划 469
(四)地下水的保护 472
(五)保障措施与建议 473
五 主要建议 476
(一)进一步明确沿海开发中水利基础设施的地位 476
(二)加快沿海水利综合规划编制 476
(三)制定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应对预案 477
(四)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保障与制约的辩证关系 477
(五)理顺关系,协调涉水事务 477
(六)加强科学研究 477
报告九 江苏沿海地区港口布局与交通网建设研究 480
第一部分 江苏沿海港口布局研究 480
导言 480
一 江苏海岸演变与冲淤特征 483
(一)海岸演变 483
(二)海岸冲淤演变特征 484
二 江苏沿海建港条件分析 489
(一)地理位置及港址分布 489
(二)海域自然条件 490
(三)陆域自然条件 494
(四)集疏运条件分析 496
(五)配套条件 497
三 江苏沿海港口现状与已有规划 498
(一)江苏沿海港口发展历程 498
(二)沿海港口发展现状 499
(三)沿海港口发展已有规划 499
四 地区工业布局对港口提出的要求 503
(一)工业布局对港口发展的要求 503
(二)港口发展对工业产业发展的作用 506
五 港口布局及实施意见 508
(一)战略目标 508
(二)布局原则 508
(三)开发布局方案 508
(四)实施重点 510
六 重化工深水大港选址建议 511
(一)已有工作的回顾 511
(二)连云港港建设30万吨级深水大港的优势 512
(三)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技术论证主要结论 514
七 问题与建议 519
(一)关键问题 519
(二)相关建议 520
第二部分 江苏沿海交通网建设研究 522
导言 522
一 江苏沿海地区交通现状及主要问题 526
(一)公路 526
(二)内河 528
(三)铁路 529
(四)航空 530
(五)现状评价 532
二 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综合开发对交通网建设的要求 533
(一)沿海地区产业综合开发要点 533
(二)沿海地区产业综合开发对交通网建设的要求 533
三 交通网布局方案 536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536
(二)布局原则 536
(三)综合交通通道 537
(四)中心城市交通网 540
(五)公路网 545
(六)内河航道网 546
(七)铁路网 548
(八)航空和管道 550
(九)主要港口集疏运体系 551
四 近期建设重点 559
(一)近期建设重点项目 559
(二)对原有规划的调整 559
五 主要建议 561
(一)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领导,促进协调发展 561
(二)进一步开展综合运输研究,更好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益 561
(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 561
(四)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合理利用沿海地区水资源 561
报告十 江苏沿海地区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 564
一 江苏沿海生态与环境现状及评价 564
(一)城市空气质量现状相对较好 564
(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良好 565
(三)地表水以Ⅲ类水体为主,水质受区位条件影响大 565
(四)地下水水质因地区而异 565
(五)近岸海域局部污染重,水质逐步改善 565
(六)生态现状良好,赤潮和湿地退化依然存在 566
(七)自然保护区面积广大,为沿海开发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567
二 江苏沿海污染源调研与分析 568
(一)“煤烟型”空气污染特征 568
(二)污染排放水平相对较低 568
(三)生活污染物排放比重大 569
(四)农村面源污染严重 569
(五)跨境污染物比重大 570
三 江苏沿海环境容量研究 573
(一)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573
(二)地表水环境容量研究 580
(三)近岸海域水环境容量研究 584
四 江苏沿海开发生态和环境影响分析 588
(一)产业趋同现象严重,资源与环境面临的新问题 588
(二)客水压境影响严重,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 590
(三)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污染减排任务艰巨 591
(四)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染比重加大 592
(五)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转移相伴相随 593
(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与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594
(七)自然保护区面临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596
(八)港口建设易产生新的污染排放 598
(九)滩涂围垦带来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599
五 江苏沿海生态与环境保护战略措施 600
(一)一个战略 600
(二)两条对策 601
(三)三项建议 603
(四)四套措施 605
报告十一 江苏沿海地区工业发展与布局研究 615
导言 615
一 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619
(一)发展与布局特征 619
(二)发展与布局优势 622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625
(四)未来发展与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630
二 工业发展重点 638
(一)重点工业选择的基本思路 638
(二)重点工业的选择 639
(三)重点工业的发展方向 646
三 工业布局方案 659
(一)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659
(二)工业布局适宜性分析 662
(三)工业布局方案 664
(四)重大工业项目布局 668
四 政策措施 672
(一)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工业布局 672
(二)创新协作机制,促进区域协调 672
(三)完善基础设施,推进集聚发展 672
(四)严格保护生态,确保友好发展 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