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1章 安居其位,求生态发展之势 6
一、地方院校的特点 6
二、地方院校的分类角色 9
三、地方院校的生态发展观 12
第2章 学以致用,求办学特色之势 15
一、办学特色的基本认知 15
1.大学办学特色的内涵 15
2.办学特色的认识误区 17
3.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因素 18
4.应用型教育特色 20
二、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23
1.培养目标的概念 23
2.应用性本科培养目标 24
3.关于“灰领”人才的培养 26
三、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 27
1.学科与专业的概念 27
2.应用型学科建设 29
3.应用型专业建设 31
四、应用性本科的课程设置 35
1.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观 36
2.应用性本科课程构建原则 38
3.学科-应用协同课程模式 40
4.课程建设的目标 42
五、应用性本科的实践教学 44
1.应用性本科的实践教学环节 44
2.应用性本科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46
3.主动实践教学改革 49
第3章 自强不息:求创新组织之势 54
一、创新性组织的界定 54
二、创新型大学建设 58
1.创新型大学的概念 58
2.创新型大学的创新理念 60
三、创新团队建设 62
1.创新团队的特质 62
2.创新团队的类型 63
3.创新团队的增效机制 65
四、思维方式的变革 69
1.思维方式的概念 69
2.落后思维方式的表现 70
3.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71
第4章 潜心教研,求“三力”提升之势 76
一、教育研究的概念 76
二、提升学习力的教学研究 78
1.提升学习力的意义 78
2.教育提升学习力的机制 80
3.提升学习力的教育学研究 81
三、提升创造力的教育研究 85
1.提升创造力的意义 85
2.教研提升创造力的机制 86
3.提升创造力的教育研究 89
四、提升文化力的教育研究 93
1.提升文化力的意义 93
2.提升文化力的机制 95
3.提升文化力的教育研究 96
第5章 追求卓越,求创新教育之势 100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价值 100
1.创新教育的个人价值 100
2.创新教育的社会价值 102
3.创新教育的文化价值 103
二、创新人才素质教育 105
1.创新精神:创新人才之魂 106
2.创新人格:创新人才之本 107
3.创新能力:创新人才之核 108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 113
1.创新教育课程设置原则 113
2.创新教育通识课程 114
3.创新教育学科课程 116
4.创新教育实践课程 118
四、创新教育的和谐发展 125
第6章 审时度势,求创业教育之势 130
一、创业与创业教育 130
1.创业的概念 130
2.创业的社会经济意义 132
3.创业教育理念 134
二、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 136
1.企业家精神教育 136
2.创业心理教育 138
3.创业能力的培养 141
三、创业教育的突破口 141
1.创业学基础课程建设 143
2.创业计划大赛的组织 145
3.校企合作创业教育试点 145
第7章 开源节流,求资源整合之势 148
一、资源配置的“木桶现象” 148
二、资源的“三补”对策 152
1.自补:调整结构,盘活资源存量 153
2.他补:联结产权,吸纳社会资金 153
3.合补:校地互动,整合地方资源 154
三、企业资源的利用 154
1.利用企业资源办学的意义 155
2.企业资源的转化 155
3.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156
四、资金运营创新 158
1.大学资金运营的内涵 158
2.资金运营的决策 159
3.资金运营的风险管理 160
4.资金运营的内部控制 161
第8章 走进中心,求服务社会之势 162
一、高校服务社会的理念 162
二、高校服务社会的途径 165
三、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 166
第9章 他山之石:地方院校发展案例 168
一、北京联合大学的发展 168
1.应用性人才培养方向的确定 169
2.应用性教育的迅速发展 170
3.发展应用性教育的改革创新 174
二、上海政法学院的发展 175
1.办学定位的确定 177
2.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178
3.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追求卓越 181
三、湖南科技学院的发展 184
1.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确定 184
2.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确立 186
3.专业与课程结构的优化 188
4.素质教育的实施 189
5.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190
6.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91
7.“四个构建”的办学特色 192
参考文献 195
后记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