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 1
鲁迅的多重意义&陈漱渝 3
“世相”·局限·问题——鲁迅对中国海派都市“世相”的精彩刻画与历史局限以及由此推演的发生学与接受学问题&张梦阳 18
鲁迅:四城记&林贤治 31
鲁迅上海时期的文化社会思想&陈鸣树 47
上海都市文化语境与晚年鲁迅&黄健 57
上海鲁迅文化史的回顾与前瞻(1936—2006)&葛涛 68
风波浩荡足行吟——鲁迅与上海&吴长华 81
鲁迅的上海体验与左翼立场&李明晖 靳丛林 88
鲁迅与上海文化互动关系刍议&缪君奇 100
从“弃医从文”到定居上海——再论鲁迅的思想文化个性&李生滨 117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解剖知识阶层的“欺人—虚无”&彭小燕 129
海派文化的旁观者——鲁迅对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的独特关照&谢波 140
“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略述鲁迅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党性原则&周国伟 154
略述鲁迅在上海时期的杰出贡献——兼谈鲁迅的“创新思维”及其他&柯平凭 沈倬 160
鲁迅的进化论思想何以“轰毁”&廖久明 182
鲁迅的人格魅力&何瑛 193
“忘记我,管自己生活”——简论鲁迅的自我消解&[新加坡]吕家铭 198
一生居城市 每日见世相——鲁迅的城市生活体验&王锡荣 202
浅论鲁迅对上海的观感及缘由&施晓燕 228
鲁迅与上海——纪念鲁迅定居上海80周年&袁良骏 240
上海“别有活力”——鲁迅晚年定居上海原因探&哈九增 247
鲁迅留给南粤的文化遗产&郑心伶 254
鲁迅在广州留下精神文化遗产的几个特点&张竞 259
从广州至上海——鲁迅如何过年&谷兴云 268
鲁迅与苏州&高方英 283
鲁迅作品中“狗”的话语谱系与国民性隐喻&王本朝 宋杰 296
鲁迅与现代中国文学者的选择与命运&符杰祥 308
奴隶之书:《生死场》&林贤治 321
郑振铎的小说与鲁迅的影响&陈福康 326
鲁迅眼中的都市女性&蒋於缉 340
“心有灵犀一点通”——蕗谷虹儿的创作世界与鲁迅的共鸣:“爱、浪漫与生活的回旋曲”&[日]汤山卜ミ子 350
1933年的左翼青年作家·周文·地缘小说&陈方竞 365
在理解与误解之间——论张爱玲与鲁迅传统&乔丽华 417
鲁迅怎样“看”到的“阿金”?&[日]李冬木 428
复旦大学课堂上的鲁迅&张业松 443
谈《故事新编》中前后期作品的思想倾向&黄向辉 黄川 452
鲁迅与新感觉派文学&赵一航 461
鲁迅与左翼文学&臧文静 470
时间·人和空间·人——鲁迅杂文思维向度研究&鲁春梅 479
殖民体验与都市书写——以鲁迅上海十年的创作为中心&丁颖 488
《故事新编》后五篇与上海&鲁美妍 497
一个寓言——《故乡》中的门&李浩 508
“救出自己”主题中的角色置换——《伤逝》与《寒夜》的对比解读&高俊林 518
阅读《野草》,假装我不认识鲁迅&[马来西亚]黄美冰 524
关于《在酒楼上》&[美]蒋旻旸 533
以《过客》来看鲁迅&[意大利]孔依雪 535
批判与接受:鲁迅与胡适对梅兰芳的文化选择&王志蔚 539
从无情的笔战到真挚的友谊&张红玉 552
高鲁冲突中的一个死结——环绕“月亮”的流言与误会&顾农 556
鲁迅与何满子&尹钰婷 566
鲁迅与王安忆&王吉鹏 霍虹 575
精神文化的战士——谈鲁迅与王小波&李丹 冯岩 586
从“忏悔录”到“福音书”——鲁迅小说《伤逝》与亦舒小说《我的前半生》中子君命运之比较&吴湛 598
1930年代的上海内山书店——上海时代的鲁迅和内山完造为反战而共同努力&[日]吉田旷二 瞿斌译 605
纪录片《鲁迅》摄制组访谈录&吴中杰 616
鲁迅与新生命书局——兼论上海30年代出版语境及鲁迅出版策略&戈双剑 624
“看”的意味——鲁迅的启蒙心态与视觉意识&陈力君 637
现代传媒催生了现代文豪鲁迅——论鲁迅与现代都市传媒&谢明 廖绍其 648
扶植与拒斥——鲁迅与左翼电影&黄乐琴 660
新发现的两件有关鲁迅的史料&凌月麟 乐 融 669
鲁迅:中国新兴木刻艺术的导师——纪念鲁迅到沪80周年&刘家鸣 680
新兴版画与城市文化——鲁迅倡导新兴版画运动的文化意义&蒋雅萍 691
论鲁迅与城市戏剧文化的建设&曹树钧 699
《二心集》版权与合众书店&乐融 714
鲁迅与城市展示文化&王鲁燕 723
文学性和市场化的双重典范:都市传媒视野下的《阿Q正传》&徐妍 733
浅说鲁迅在上海观看的电影&顾良辉 743
鲁迅与公园&吴美华 757
鲁迅与文艺漫谈会&江枫 764
鲁迅的娱乐:电影&王璐 771
纪念鲁迅定居上海8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北海 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