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气象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和庚编撰
  •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1952
  • ISBN:
  • 页数:355 页
图书介绍:

总论 1

一 气象学之定义 1

二 气象学之内容 1

三 气象学之发展史 2

第一章 气象要素 9

一 温度 9

二 大气压力 10

三 风 10

四 湿度 12

1.相对湿度 12

2.绝对湿度 13

3.比较湿度 13

4.水汽混合比 15

五 凝结物 15

1.附着於地面物体上之凝结物 15

2.飘浮於空中之凝结物 15

3.下降抵於地面之凝结物 16

六 日照 17

七 龙见度 17

八 云及天顶 18

九 光象 19

十 电象 20

第二章 大气之组成及高度 22

一 低层大气之组成 22

二 高空大气之组成 22

三 流体静力平衡 23

四 流体静力方程式之积分式——高度公式 24

五 高度公式之应用 27

1.测定总气压及高空大气之组成 27

2.气压之高度订正 29

3.高度表——高度测算 29

六 动力高度 31

第三章 大气中之绝热过程与稳定度 34

一 乾空气中温度与气压之绝热关系 35

1.气体定律及气体常数 35

2.水汽之影响——虚温 37

3.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包桑方程式 38

二温度之绝热变化率与高度 45

三 温度直减率 46

1.温度直减率之定义 46

2.直减率之热力学意义 46

四 水汽对於绝热变化之影响 48

1.非饱和状态 48

2.饱和状态 48

五 气象学上之各种温度 50

1.露点 51

2.凝结-高度温度 52

3.湿-球温度 52

4.假-湿-球温度 53

5.位温 53

6.部分位温 54

7.假-湿-球位温 55

8.湿-球位温 55

9.假-相当位温 55

10.假相当温度 55

11.4相当温度 55

12.相当位温 56

六 大气之稳定与不稳定 56

1.气包法 56

2.气片法 67

七 乾绝热图与湿绝热图 69

1.大气性状在乾绝热图上之表示 70

2.乾绝热图之用途 72

3.大气性状在湿绝热图上之表示 73

4.湿绝热图之用途 73

第四章 大气热力平衡与温度分布之意义 77

一 大气之冷卻与增温 77

1.辐射及吸收传热过程 77

2.分子与涡动传导对於传热之影响 86

3.水汽之潛热交流 89

二 大气之热力平衡 90

1.热力平衡之性质 90

2.太阳辐射及大阳常数之测定 91

3.地面辐射及夜间辐射 94

4.水汽与辐射波 95

5.云与辐射波 96

6.日射之分布 97

7.地面辐射之分布 99

8.日射之纬度分布 101

三 大气中温度之分布 103

1.地面温度之分布 103

2.高空中温度之分布 106

3.逆温层 113

第五章 蒸发与凝结 118

一 蒸发 118

1.静止大气中之蒸发率 118

2.蒸发量之测算及风对於蒸发率之影响 120

二 凝结 122

1.大气内凝结现象之物理基础 122

2.大气内凝结现象之气象基础 127

三 凝结物 135

1.层状凝结物 136

2.有限对流性凝结物 145

3.对流(无限)性凝结物 149

第六章 大气中之风速 157

一 气压梯度力 157

二 周流原理 160

1.静止大气中周流之形成 160

2.纬度变更时水平环流之视加速度 164

三 起因於地球自转之水平偏向力 165

四 地转风速 167

五 梯度风速 17

1.气旋及反气旋环流 170

2.梯度风速与地转风速之比较 173

3.梯度风速之计算 173

六 摩擦力对於梯度风速之影响及梯度风之垂直分布 175

1.地面摩擦力对於近地面风速之影响 175

2.气层间之内摩擦力对於风速垂直分布之影响 176

七 超梯度风与次梯度风 182

八 等变压风 183

九 热力风 185

十 高空低压槽及高压楔子运行 186

十一 梯度风之高度变化 188

1.冷性与暖性气压中心 188

2.气压中心位置随高度之变化 191

第七章 大气周流 195

一 大气周流之物理基础 196

二 地球自转对於大气周流之影响 197

1僅由热造成大气周流之不适当 198

2.大气周流之带状分力 199

3.大气周流带状分力之实例.——北美洲 201

三 海陸分布对於大气周流之影响 205

1.大气周流之核心性 205

2.大气周流中核心型态之物理基础 209

四 移行气旋与反气旋在大气周流中之任务 211

五 冬半年北半球大气周流型态之变化 213

1.高指标式周流型态之特性 214

2.低指标式周流型态之特性 215

3.指标降低期内周流倾向之特性 218

4.指标升高期内周流倾向之特性 218

第八章 热力直接支配之二级环流——季风 219

一 二级环流之分类 219

二 季风环流 220

1.形成之原理 220

2.亚洲之季风环流 222

第九章 气团 226

一 气团之定义及分类 226

1.极地与热带源地 230

2.大陆与海洋之影响 231

3.地面增温与地面冷却 231

4.高空动力稳定与动力不稳定 235

二 气团源地之分布 239

1.一月之气团源地 240

2.七月之气团源地 242

第十章 锋 245

一 锋长与锋消 245

二 锋之种类 247

1.地理分类法 248

2.动力分类法 249

3.垂直风速与稳度分类法 254

三 锋之性质 255

1.锋之斜度 255

2.锋与气温 257

3.锋与气压 258

4.锋与风 259

5.锋与凝结物 263

6.锋与风性 270

四 山脈对於锋之影响及其他 270

1.山脈对於冷锋之影响 271

2.山脈对於暖锋之影响 272

第十一章 动力型二级环流——气旋及反气旋—— 275

一 高空动力型二级环流 275

1.带状风系交接处之涡旋环流 275

2.带状风系破裂时之涡旋环流 277

二 地形造成之动力型二级环流 279

1.无锋长之二级环流 279

2.有锋长之二级环流 279

三 锋面上之动力型二级环流 280

1.锋面扰动及波长力 波动学说 280

2.移行气旋中心气压之变化 282

3.稳定波及其特性 284

4.不稳定波及其特性 286

四 反气旋 296

1.反气旋天气 296

2.反气旋之种类及成因 297

3.反气旋之构造 298

第十二章 热带气旋 301

一 热带气旋之成因 302

二 热带气旋之分布及分类 303

1.热带气旋之分布 303

2.热带气旋之分类 305

三 热带气旋之动力平衡及构造 306

四 低纬度热带气旋天气 311

1.气旋性风系以外之区域 312

2.涡旋以外气旋性环流区 312

3.台风涡旋区 312

4.风暴「眼」或中央静风区 314

五 热带气旋之运行 315

六 转向期间及转向以後热带气旋特性之变化 319

第十三章 三级环流 322

一 分类 322

二 局部冷却造成之热力环流 323

1.山风 323

2.冰河风(下降风) 324

3.夜间雷雨 325

三 局部增温造成之热力环流 325

1.谷风 326

2.乾热对流(沙旋风、尘旋风、水龙捲) 326

3.积云对流 327

四 局部增温与局部冷却造成之热力环流 328

1.海风及陸风 328

2.热对流阵雨及雷雨 330

五 强压性环流 334

1.大规模垂直涡流 334

2.焚风 335

3.地形与锋际阵雨及雷雨 337

4.陸龙捲 339

第十四章 天气图与天气预告 342

一 天气图释义 342

二 天气预告 343

1.天气预告之时间范围 343

2.预告方法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