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文学总论 3
第一章 文艺学的对象和范围 3
第一节 文艺学对象的系统性 3
第二节 文艺学对象的存在方式 8
第三节 文艺学理论的构成 12
第二章 文学的外在属性与人学根基 16
第一节 文学的社会属性 16
第二节 文学的文化属性 24
第三节 文学的语言属性 29
第四节 文学的艺术属性 38
第五节 文学是人学 44
第三章 文学的本体特性与功能 53
第一节 文学的再现性能 53
第二节 文学的表现性能 61
第三节 文学的形式性能 68
第四节 文学的综合性能 74
第四章 文学的起源 81
第一节 有关文学起源的研究 81
第二节 历史上有影响的三种理论 83
第三节 劳动综合论 87
第五章 文学的发展 93
第一节 文学发展的进步性 93
第二节 影响文学发展的诸因素 96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106
第二编 文学作品 117
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117
第一节 传统的概念 117
第二节 形式主义的概念 119
第三节 结构主义的概念 121
第四节 接受美学的概念 123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 125
第七章 文学作品的构成 130
第一节 题材和内容 130
第二节 主题和观念 132
第三节 材料和媒介 135
第四节 语言和形式 138
第五节 结构和层次 141
第八章 文学语言 146
第一节 文学语言的一般理解 146
第二节 作品言语的结构层次 149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审美功能 152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155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种类和体裁 161
第一节 文学分类的原则和标准 161
第二节 叙事类文学作品 165
第三节 抒情类文学作品 168
第四节 戏剧类文学作品 170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174
第三编 文学创作 183
第十章 文学创作的成因 183
第一节 材料因 183
第二节 形式因 188
第三节 创造因 189
第四节 目的因 195
第五节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 200
第十一章 文学创作的能力 212
第一节 对创作能力的一般理解 212
第二节 创作中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218
第三节 创作中的情感力和直觉力 223
第四节 创作中的审美力和造型力 227
第十二章 文学创作的过程 235
第一节 创作过程的整体特征 235
第二节 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240
第三节 创作中的情感运动过程 248
第四节 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253
第十三章 文学创作的经验 262
第一节 文学境界的创造 262
第二节 文学典型的创造 268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创造 276
第十四章 文学创作的历史类型 283
第一节 对文学创作类型的一般理解 283
第二节 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 284
第三节 人文主义现实主义 287
第四节 浪漫主义 290
第五节 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292
第六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 297
第七节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300
第四编 文学交流 311
第十五章 文学交流的内涵与价值 311
第一节 文学交流是文学创造活动的终结 311
第二节 文学交流的两大环节 313
第三节 文学交流的机制与媒介 315
第四节 文学交流的建设性效果 318
第十六章 文学阅读的理解 322
第一节 阅读的传统概念 322
第二节 消极阅读和积极阅读 324
第三节 阅读的三种态度 326
第四节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接受 330
第十七章 文学阅读中的主体性 334
第一节 对文本的解读是阅读的基础 334
第二节 读者的“阅读视野”和“视野融合” 336
第三节 阅读经验的复合结构 338
第十八章 文学批评的性质与定位 343
第一节 理论性与实践性 343
第二节 科学性与文学性 348
第三节 主观性与客观性 352
第四节 政治性与学术性 357
第十九章 文学批评的程序、步骤与功能 364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条件 364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思维程序 367
第三节 含义分析与价值判断 370
第四节 文学批评的功能 372
附录 377
附录一 379
附录二 387
后记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