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政治发展 3
第一章 政党执政方式研究:比较的视角 3
一、政党与国家、领导与执政的区别 3
二、国外政党执政方式比较 6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10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讨与争鸣 16
一、法治、宪政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16
二、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理论与实践 25
第三章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2
一、关于三权分立问题 32
二、关于党与人大的关系问题 37
三、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自身的建设问题 39
四、关于人大的监督问题 42
第四章 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45
一、经济发展、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及其相互关系 45
二、影响中国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 50
三、促进政治发展,维护政治稳定 56
第五章 乡镇党委书记直接选举模式比较 60
一、湖北“两推一选”和“两票推选”模式 61
二、四川“公推直选”模式 62
三、比较与思考 64
第二编 当代思潮 69
第六章 当代西方民主理论述评 69
一、多数民主与共识民主理论 69
二、精英民主理论 73
三、多元民主理论 74
四、第三波民主理论 76
五、评论性的结论 80
第七章 “第三条道路”及其产生的原因 82
一、作为一种政治现象的“第三条道路” 82
二、“第三条道路”的主要内容 84
三、“第三条道路”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 84
第八章 英国新工党宪政改革述评 98
一、议会上院的改革 98
二、议会下院的改革 101
三、地方议会的改革 104
四、结论:走向共识民主 107
第九章 现代化、依附与世界体系 110
一、现代化理论 110
二、依附理论 118
三、世界体系理论 122
第三编 社会形态 127
第十章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127
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考察 127
二、五种社会形态说与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 139
三、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三大经济类型 150
四、社会形态系统的静态结构与动态演化 160
第十一章 马克思论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社会 167
一、论亚细亚生产方式 169
二、论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 176
三、论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79
四、论太平天国革命 183
五、论中国的未来 186
六、讨论综述 188
后记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