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一章 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 1
第一节 建置沿革 1
第二节 行政区划 2
一、区划 2
二、人口民族 2
三、港澳台胞与华侨 3
四、乡镇分布 4
第二章 自然环境 23
第一节 地理位置 23
第二节 地形 23
一、山脉 24
二、丘陵 24
三、平原 25
第三节 河流 26
第四节 港口 28
第五节 气候 32
第六节 土壤 33
第七节 植被 34
第八节 资源 34
第三章 经济优势 36
第一节 工业经济 36
一、工业概况 36
二、糖业 38
三、矿业 40
四、电力供应 43
五、二轻工业 45
第二节 交通邮电 47
一、陆路运输 47
二、水路运输 48
三、邮电通讯 49
第三节 农业经济 51
一、农业 51
二、林业 54
三、渔业 57
四、水电事业 58
五、乡镇企业 61
第四节 财贸金融 62
一、财政 62
二、税收 63
三、金融 64
四、商业 65
五、外贸 68
第五节 城乡建设 70
一、城市建设规划 70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71
三、住宅开发与乡镇建设 73
四、环境保护与治理 74
第六节 土特名优产品 75
第四章 教育、科技、卫生 78
第一节 教育 78
一、新中国成立前教育 78
二、新中国成立后教育 79
第二节 科技 82
第三节 卫生事业 85
第五章 民间艺术与体育 90
第一节 民间艺术 90
一、粤剧 90
二、采茶戏 91
三、跳岭头 92
四、花灯 92
五、剪纸 93
第二节 民间体育 93
一、打陀螺 93
二、舞狮舞龙 94
三、赛龙舟 95
四、武术 95
五、其他 96
第六章 风土人情 97
第一节 生活习俗 97
一、饮食 97
二、服装 98
三、发型、首饰 98
四、住宅 99
第二节 礼仪习俗 99
一、婚嫁 99
二、丧葬 100
三、生育 101
四、寿庆 101
五、建房 101
第三节 交际礼俗 102
一、握手 102
二、招呼 102
三、作客 102
四、接客 102
五、交谈 103
第四节 称呼习惯 103
第五节 传统节日 103
一、春节 104
二、元宵节 104
三、春社日 105
四、三月三 105
五、清明节 105
六、四月八 106
七、五月节 106
八、六月六 106
九、七月七 106
十、七月十四 107
十一、中秋节 107
十二、重阳节 107
十三、冬至 107
十四、十二月二十四日 108
十五、除夕 108
第六节 民间谚语 108
第七章 重大历史事件 110
第一节 安南入寇钦州 110
第二节 萃军出师抗法 110
第三节 三那抗捐斗争 111
第四节 钦防起义 111
第五节 钦廉上思起义 111
第六节 钦州工农运动兴起 112
第七节 进步学生宣传抗日 112
第八节 中共组织在钦州建立与发展 113
第九节 钦州军民抗击日寇 114
一、钦州沦陷 114
二、日军在钦罪行 114
三、钦州军民英勇抗敌 116
第十节 小董革命武装起义 118
第十一节 钦防农民翻身总队成立 119
第十二节 反“围剿”斗争 119
第十三节 三、六支队胜利会师 120
第十四节 解放钦州 121
第十五节 钦州剿匪 125
第八章 文物胜迹 127
第一节 三宣堂 127
第二节 冯子材墓 127
第三节 宫保府 128
第四节 钦江县故城遗址 128
第五节 久隆古墓群 128
第六节 独料新石器时代遗址 129
第七节 广州会馆 129
第八节 竹山古建筑群 129
第九节 黄明堂墓 130
第十节 钦州革命烈士纪念碑 130
第十一节 天涯亭 130
第十二节 文峰卓笔 131
第十三节 那雾岭 131
第十四节 龙泾环珠 131
第九章 历史人物(按出生年月为序) 133
钦江县开国公宁长 133
谏议大夫宁悌原 133
钦州城奠基人徐的 134
钦州知州、岳飞次子岳霖 134
捐资办学楷模黄秋槐 134
清代文人冯敏昌 135
抗法名将冯子材 136
民族英雄刘永福 137
泥兴创始人黎昶春与黎昶昭 137
三那起义首领刘思裕 138
辛亥革命名将黄明堂 139
国民党军长张瑞贵 139
钦州第一个留学生颜继金 140
红军团长利松 140
注重钦州市政建设的县长章萃伦 142
新中国钦县第一任县长朱守刚 142
党的好儿子戴路 143
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陈书 144
革命先辈王旭林 145
革命烈士潘继业与黄其武 146
第十章 钦州经济发展前景 148
附录 154
一、钦州之最 154
二、奇闻异事 156
后记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