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实施震后心理援助的准备工作 1
一、组织准备 3
(一)我国震后心理援助应急体系的建立 3
(二)震后心理援助队伍的组建与筛选 13
二、理论与技术准备 18
(一)震后心理援助申请方案的制定 18
(二)震后心理援助人员的培训 20
(三)震后心理援助的介入途径 31
三、物资准备 34
(一)震后心理援助人员必须的生活物资 34
(二)震后心理援助所需的工作物品 35
四、震后心理援助科学化专业化的思考——本书的主要思想 37
(一)震后心理援助的基本精神 37
(二)震后心理援助的学术理念 38
(三)震后心理援助的工作方法 39
第二章 震后常见的身心反应及PTSD 43
一、地震灾难影响的群体 43
(一)第一级人群 43
(二)第二级人群 45
(三)第三级人群 46
二、震后常见的身心反应 47
(一)情绪反应 47
(二)认知反应 51
(三)行为反应 52
(四)生理反应 53
三、应急障碍的类型 56
(一)急性应激反应 56
(二)急性应激障碍 57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 58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 58
(一)PTSD的发生情况 59
(二)PTSD的分类 60
(三)PTSD的发生机制 61
(四)PTSD的常见症状 64
(五)PTSD的诊断 68
第三章 震后心理援助的实施策略 73
一、心理援助的目标和要求 73
(一)目标和任务 73
(二)注意事项 76
二、震后心理危机评估 76
(一)震后心理评估的意义 76
(二)震后心理评估的实施 77
(三)震后心理评估的注意事项 84
三、心理援助的阶段性步骤 85
(一)第一阶段:陪伴和安抚 85
(二)第二阶段:实施心理稳定化技术 87
(三)第三阶段:哀伤辅导 87
(四)第四阶段:PTSD的治疗 88
四、实施心理援助的对象及援助措施 90
(一)对灾区群众的心理援助 90
(二)对震后居丧者的心理援助 95
(三)对受地震影响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援助 100
(四)对现场救援人员及媒体人员的心理援助 105
第四章 个别心理辅导在震后心理援助中的运用 106
一、震后个别心理辅导的一般要求 107
(一)震后个别心理辅导所应遵循的原则 107
(二)震后个别心理辅导所必备的态度 111
二、震后个别心理辅导的会谈技巧 117
(一)倾听 117
(二)具体化 119
(三)内容反映与情感反映 120
(四)内容表达与情感表达 121
(五)面质 122
(六)开放式与封闭式提问 123
(七)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124
三、创伤及其个别辅导原则 125
(一)西方文化下的创伤理论 125
(二)复杂创伤的诊断 129
(三)创伤辅导的一般原则 131
四、创伤的治疗技术 133
(一)心理稳定化技术 133
(二)创伤暴露技术 142
(三)眼动脱敏再处理技术 146
第五章 团体心理辅导在震后心理援助中的实施 151
一、震后团体心理辅导基础 151
(一)震后团体心理辅导的类型 152
(二)震后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 154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阶段 157
(四)领导者的策略 163
二、灾后团体心理干预模式 164
(一)美国CISD模式 164
(二)我国台湾地区A&C模式 167
(三)震后团体心理抒压的一般步骤 169
三震后初期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实施 171
(一)团体辅导活动开始前的准备 171
(二)面向川籍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 172
(三)面向震后压力人群的团体心理辅导 174
(四)面向灾后伤病员家属的团体心理辅导 176
(五)面向心理援助者的团体心理辅导 178
(六)面向救援人员的团体心理辅导 180
(七)面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 182
四、震后长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 186
(一)儿童失落与哀伤团体辅导方案 186
(二)画说灾难——非语言式的减压团体 197
(三)哀伤团体心理辅导 204
第六章 替代性创伤人群的心理援助 211
一、替代性创伤及其人群 211
(一)替代性创伤的涵义 212
(二)常见的替代性创伤人群 214
(三)替代性创伤的症状特征 218
二、替代性创伤产生的原因与心理机制 220
(一)导致替代性创伤的主要原因 220
(二)替代性创伤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222
三、替代性创伤的预防与干预 225
(一)替代性创伤的预防 225
(二)替代性创伤的应对策略 227
(三)一线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230
(四)心理援助者的自助 233
附一:替代性创伤自我测验量表 239
附二:救援者自我关怀练习方案 243
参考文献 252
后记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