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技术、应用及演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传福,卢辉斌,彭灿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21087325
  • 页数:3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WCDMA技术、应用及演进,全书共分12章,包括:WCDMA网络结构、无线接入网UTRAN的网络结构、无线接口及协议、物理层技术、物理层过程、WCDMA网络规划与设计、HSDPA、HSUPA、IMS子系统、WCDMA提供的特色业务、WCDMA技术的演进等。

第1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1

1.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概述 1

1.1.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1

1.1.2 IMT-2000的目标 6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 8

1.2.1 ITU 8

1.2.2 3GPP 9

1.2.3 3GPP2 10

1.2.4 IEEE 10

1.2.5 CCSA(CWTS) 11

1.3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12

1.3.1 WCDMA 13

1.3.2 cdma2000 14

1.3.3 TD-SCDMA 15

1.3.4 WiMAX标准 16

1.4 小结 17

第2章 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 18

2.1 UMTS网络结构 18

2.1.1 UMTS的一般结构 18

2.1.2 UMTS系统结构 21

2.2 UTRAN的结构 22

2.2.1 UTRAN网络结构 22

2.2.2 UTRAN的功能实体 23

2.3 WCDMA核心网络结构 24

2.3.1 WCDMA R99网络结构 24

2.3.2 WCDMA R4网络结构 28

2.3.3 WCDMA R5网络体系结构 31

2.3.4 WCDMA的后续版本 32

2.4 小结 35

第3章 WCDMA无线接入网(UTRAN)接口及协议 36

3.1 UTRAN的接口和协议模型 36

3.1.1 UTRAN的接口 36

3.1.2 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 36

3.2 Iu接口及协议 37

3.2.1 Iu接口能力 37

3.2.2 Iu接口的协议结构 39

3.2.3 Iu接口协议 41

3.3 Iub接口及协议 44

3.3.1 Iub接口协议结构 44

3.3.2 Iub接口功能 45

3.4 Iur接口及协议 45

3.4.1 Iur接口协议结构 45

3.4.2 无线网络子系统应用协议(RNSAP) 47

3.5 UTRAN接口的改进和演化 47

3.5.1 Iu接口的发展——Iu-flex 47

3.5.2 Iupc和Iur-g接口 49

3.5.3 全IP无线接入网 51

3.6 小结 51

第4章 WCDMA无线接口及协议 52

4.1 WCDMA无线接口概述 52

4.1.1 WCDMA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52

4.1.2 物理层功能 54

4.1.3 MAC层功能 54

4.1.4 RLC层功能 56

4.1.5 PDCP层和BMC层功能 57

4.1.6 RRC层功能 57

4.2 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59

4.2.1 MAC层逻辑结构 59

4.2.2 MAC层实体 61

4.3 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 65

4.3.1 RLC层逻辑结构 65

4.3.2 RLC实体 65

4.4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68

4.5 广播/多播控制(BMC)协议 69

4.6 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 70

4.6.1 概述 70

4.6.2 RRC协议结构 71

4.6.3 RRC协议状态 72

4.7 小结 74

第5章 WCDMA物理层技术 75

5.1 WCDMA的信道 75

5.1.1 逻辑信道 75

5.1.2 传输信道 75

5.1.3 物理信道 77

5.1.4 信道之间的映射 89

5.2 WCDMA物理层处理 91

5.2.1 WCDMA物理层处理模型 91

5.2.2 信源编码 91

5.2.3 编码、交织与复用 93

5.3 扩频与调制 97

5.3.1 信道化码序列 97

5.3.2 扰码 98

5.3.3 同步码 99

5.3.4 上行链路的扩频与调制 99

5.3.5 下行链路的扩频与调制 101

5.4 小结 102

第6章 WCDMA物理层过程 103

6.1 同步过程 103

6.1.1 小区搜索进程 103

6.1.2 公共物理信道同步 104

6.1.3 专用物理信道同步 104

6.2 随机接入过程 106

6.2.1 概述 106

6.2.2 RACH过程 106

6.2.3 CPCH过程 107

6.3 寻呼过程 109

6.4 功率控制过程 109

6.4.1 概述 109

6.4.2 快速闭环功率控制过程 110

6.4.3 开环功率控制 111

6.4.4 外环功率控制 111

6.5 发射分集过程 112

6.5.1 开环发射分集 112

6.5.2 闭环发射分集 113

6.6 测量过程 115

6.6.1 概述 115

6.6.2 切换测量过程 116

6.6.3 压缩模式的测量过程 118

6.6.4 其他测量 121

6.7 小结 121

第7章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数据接入(HSDPA)技术 122

7.1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概述 122

7.1.1 HSDPA的概念 122

7.1.2 HSDPA技术演进 123

7.2 HSDPA物理层 125

7.2.1 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 125

7.2.2 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 129

7.2.3 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 130

7.2.4 HSDPA物理层工作过程 130

7.3 HSDPA的协议结构 132

7.3.1 HS-DSCH协议体系 132

7.3.2 HSDPA的MAC层 133

7.4 HSDPA的关键技术 137

7.4.1 自适应编码调制(AMC) 137

7.4.2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139

7.4.3 快速分组调度算法 143

7.4.4 快速链路调整技术 144

7.4.5 快速蜂窝选择 145

7.4.6 MIMO技术 145

7.5 引入HSDPA对WCDMA网络的影响 146

7.5.1 HSDPA与WCDMA的差异 146

7.5.2 HSDPA的引入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147

7.5.3 HSDPA的引入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149

7.6 HSDPA的基站部署及组网策略 152

7.6.1 在WCDMA网络中引入HSDPA需要考虑的问题 152

7.6.2 HSDPA覆盖策略 153

7.6.3 HSDPA组网策略 154

7.6.4 HSDPA引入策略 158

7.6.5 不同环境下的部署策略 159

7.6.6 HSDPA网络的演进 160

7.7 小结 161

第8章 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数据接入(HSUPA)技术 162

8.1 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数据接入(HSUPA)概述 162

8.1.1 HSUPA的概念 162

8.1.2 HSUPA的标准化 163

8.2 HSUPA的物理层 164

8.2.1 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 164

8.2.2 物理层成帧过程 172

8.2.3 扩频与调制 174

8.2.4 HSUPA终端能力 175

8.3 HSUPA MAC层 176

8.3.1 HSUPA协议结构 176

8.3.2 HSUPA MAC层结构 177

8.4 HSUPA的关键技术 184

8.4.1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184

8.4.2 宏分集合并 186

8.4.3 更短的传输间隔 187

8.4.4 基于Node B的快速调度 187

8.5 HSUPA组网策略 189

8.5.1 引入HSUPA对WCDMA网络的影响 189

8.5.2 HSUPA组网策略 193

8.6 小结 199

第9章 IP多媒体子系统(IMS) 200

9.1 IMS概述 200

9.1.1 IMS产生的背景 200

9.1.2 IMS的特点 201

9.1.3 IMS和软交换的区别 203

9.1.4 制定IMS标准的组织 204

9.2 IMS网络结构 208

9.2.1 IMS系统的网络架构 208

9.2.2 IMS网络的接口和协议 209

9.2.3 IMS网络实体 215

9.3 IMS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流程 224

9.3.1 注册 224

9.3.2 鉴权和授权 227

9.3.3 接入IMS 227

9.3.4 为用户指配S-CSCF 228

9.3.5 支持漫游 228

9.3.6 信令路由 230

9.3.7 标识 231

9.3.8 会话和会话过程 234

9.4 IMS业务能力 235

9.4.1 IMS提供业务的类别 235

9.4.2 IMS业务网络架构 239

9.4.3 IMS业务提供架构 241

9.4.4 业务触发原理 244

9.5 IMS与其他网络的互通 246

9.5.1 互通的概念 246

9.5.2 IMS与CS网络的互通 246

9.5.3 IMS的网间互通 251

9.5.4 与其他SIP网络的互通 252

9.5.5 WLAN接入IMS 253

9.5.6 与不同IP版本的IMS系统间的互通 259

9.5.7 WiMAX与IMS的互通 260

9.6 IMS引入及组网策略 261

9.6.1 IMS引入时机 261

9.6.2 IMS引入方式 262

9.6.3 IMS组网方案 263

9.6.4 IMS网元建设方案 265

9.6.5 IMS发展阶段 266

9.7 基于IMS的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的融合 266

9.7.1 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融合概述 266

9.7.2 FMC的需求和网络架构 272

9.7.3 基于IMS的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 280

9.8 小结 292

第10章 WCDMA系统提供的业务 293

10.1 电信业务概述 293

10.1.1 电信业务的分类 293

10.1.2 3G业务的特征 296

10.1.3 3G业务的分类 298

10.2 3G特色移动业务 301

10.2.1 移动多媒体消息(MMS) 301

10.2.2 定位业务 307

10.2.3 集群类业务(PTT/PoC) 315

10.2.4 其他特色业务 317

10.3 3G产业链分析 329

10.3.1 产业链的概念 329

10.3.2 3G产业链 329

10.3.3 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作用 331

10.3.4 3G产业链的特点 334

10.4 3G业务平台架构 336

10.4.1 3G环境下的业务特点 336

10.4.2 3G业务平台的需求 338

10.4.3 3G业务平台架构 338

10.4.4 业务平台的演进趋势 345

10.4.5 3G业务平台的支撑技术 346

10.5 小结 353

第11章 WCDMA技术的演进 354

11.1 HSPA/HSPA+/HSOPA 354

11.1.1 HSPA/HSPA+ 354

11.1.2 HSOPA 354

11.2 LTE 357

11.2.1 LTE的提出 357

11.2.2 LTE的需求指标 358

11.2.3 LTE无线接入多址方式 359

11.2.4 LTE的网络架构 360

11.3 IMT-Advanced标准 362

11.3.1 IMT-Advanced标准概述 362

11.3.2 IMT-Advanced最小技术要求 365

11.3.3 IMT-Advanced空中接口核心技术 366

11.4 4G 370

11.5 小结 371

参考文献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