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金堂,肖长春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307040964
  • 页数:4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阐述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1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3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 4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 6

五、邓小平在创立邓小平理论中的历史贡献 6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9

一、邓小平理论起始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初步探讨 9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11

三、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理论轮廓 12

四、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 13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4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14

二、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16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7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1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22

二、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4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8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8

一、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9

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31

三、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3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3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 44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4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48

二、“三个代表”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51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53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5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63

第三章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69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69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重新确立 69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74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79

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79

二、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统一 82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86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86

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88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92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92

一、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的提出 92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95

第二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97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97

二、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10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03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03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106

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0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11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 11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11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21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2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内涵 123

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27

三、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32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 136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36

一、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136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主要内容和意义 140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142

一、科学认识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 142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 143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45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145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145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48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152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53

一、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54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59

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65

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170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72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172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74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78

第七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1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4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8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187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及其意义 189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92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 208

一、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208

二、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各种表现形态 215

三、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2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25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25

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231

三、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233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重要保证 238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24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243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243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6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48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50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52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52

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254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57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 260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62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62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264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68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73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73

二、依法治国的涵义和重要意义 274

三、依法治国,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78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81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8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 28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83

三、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28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29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9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298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30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0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306

第四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09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311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314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互相推进、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317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325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325

一、“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依据 325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329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33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成功实践 337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37

二、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339

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 340

第三节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344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两岸关系的现状 344

二、江泽民同志的八项主张 346

三、“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48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51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51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351

二、和平与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55

三、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358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61

一、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361

二、以国家利益作为指导我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最高原则 362

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是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 364

四、依据新的历史特点处理党际关系 365

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66

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 368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70

一、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及其实质 370

二、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政策主张 371

三、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75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37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78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现代历史的必然选择 378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380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382

一、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82

二、依靠和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388

三、依靠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389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92

一、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92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394

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397

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399

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400

后记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