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领导科学 3
第1章 领导的概述 3
1.1领导的含义 3
1.1.1领导的定义 3
1.1.2领导的科学与艺术 4
1.1.3领导的理性与感性 5
1.2关于领导的理解 5
1.2.1领导的职能 5
1.2.2领导的实质 6
1.2.3领导的教育与经验 8
1.2.4领导的评估 9
1.2.5领导的手段 10
1.3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0
1.3.1管理与领导的辨析 10
1.3.2管理与领导的联系 14
1.3.3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5
1.3.4领导和管理在具体工作上的区别 18
1.4当代对领导方式研究的新成果 21
第2章 领导者素质 26
2.1领导者素质的含义 26
2.1.1领导者素质的定义 26
2.1.2领导素质的把握 27
2.1.3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28
2.1.4领导者素质的意义 30
2.2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 31
2.2.1政治思想素质 32
2.2.2文化知识素质 33
2.2.3领导能力素质 34
2.2.4道德品质素质 39
2.2.5心理素质 42
第3章 领导心理 51
3.1领导心理概述 51
3.1.1领导心理的含义 51
3.1.2领导心理的内容 51
3.1.3影响领导心理的社会因素 52
3.2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心理 53
3.2.1领导者的心理及其调适 53
3.2.2追随者的心理及其训练 57
第4章 领导权力 66
4.1领导权与权力 66
4.1.1领导权与权力的含义 66
4.1.2对权力的正确认识与运用 68
4.2领导权的构成 70
4.2.1决策权 70
4.2.2组织权 70
4.2.3指挥权 71
4.2.4人事权 71
4.2.5奖惩权 72
4.2.6控制权 72
4.2.7监督权 72
4.2.8其他权 73
4.3职、权、责、利的关系 73
4.3.1职与权的分离 74
4.3.2权与责的分离 75
4.3.3职与责的分离 75
4.3.4职、责、权与利的分离 76
4.3.5“揽权”与“越权” 76
4.3.6“抗衡”与“架空” 76
4.4领导者的科学授权 77
4.4.1科学授权的意义 77
4.4.2科学授权的原则 78
4.4.3科学授权的模式 79
4.4.4科学授权的障碍 80
4.4.5授权的奖惩力度 81
第5章 领导基本职责 90
5.1领导班子结构 90
5.1.1领导班子结构的含义 90
5.1.2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的标志 90
5.1.3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 91
5.2领导者的基本职责 93
5.2.1科学决策 93
5.2.2执行政策 97
5.2.3知人善任 99
5.2.4使用人才 101
5.2.5组织管理 104
5.2.6检查总结 107
第6章 领导方法 112
6.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点 112
6.1.1领导方法的含义 112
6.1.2领导方法的特点 112
6.2领导的思想方法 113
6.2.1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 113
6.2.2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 114
6.2.3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15
6.3现代科学方法 119
6.3.1系统方法 119
6.3.2信息方法 120
6.3.3控制论方法 121
6.3.4“木桶理论”方法 121
第7章 领导艺术 123
7.1领导艺术的含义、特点与原则 123
7.1.1领导艺术的含义 123
7.1.2领导艺术的特点 124
7.1.3运用领导艺术的原则 125
7.2常见的几种领导艺术 126
7.2.1总揽全局的艺术 126
7.2.2科学决断的艺术 126
7.2.3推动工作的艺术 128
7.2.4巧用“外脑”的艺术 129
7.2.5驾驭人才的艺术 129
7.2.6正确授权的艺术 130
7.2.7人际交往的艺术 131
7.2.8消除逆反心理的艺术 133
7.2.9调适矛盾的艺术 134
7.2.10管理非正式群体的艺术 135
7.2.11激励示范的艺术 136
7.2.12开展批评的艺术 137
7.2.13语言表达的艺术 138
7.3提高领导艺术的途径 139
第8章 领导激励与沟通 146
8.1领导激励概述 146
8.1.1领导激励的含义 146
8.1.2激励在领导中的作用 146
8.1.3激励的特点 146
8.1.4激励的要素 146
8.1.5激励的过程模式 147
8.2激励理论 147
8.2.1双因素论 147
8.2.2期望理论 148
8.2.3公平理论 149
8.3激励的方式与手段 150
8.3.1物质利益激励 150
8.3.2社会心理激励 151
8.3.3工作激励 154
8.4沟通 156
8.4.1沟通的含义与类型 156
8.4.2管理沟通的障碍 156
8.4.3有效沟通的原则 157
8.4.4沟通的技巧 157
8.4.5沟通的语言艺术 160
8.4.6有效沟通的方式 162
第9章 与领导相关的概念及应用 168
9.1与领导相关的概念 168
9.1.1领导与共事者 168
9.1.2领导与价值约束 169
9.1.3价值观与领导 170
9.1.4领导和组织价值观 170
9.1.5领导与情商 171
9.1.6领导与人格 171
9.1.7关于人格魅力 172
9.1.8领导行为 173
9.2与领导相关的应用 173
9.2.1如何发现你的领导力 173
9.2.2获得领导力的6种方式 174
9.2.3领导力提升的几项法则 175
9.2.4领导者要有一定的勇气 176
9.2.5几种没有效率的领导者 180
9.2.6塑造领导者形象的几个方法 181
9.2.7领导的九大思考 184
9.2.8辨识危险领导的几个指标 184
第10章 关于领导科学的阅读与分析 187
第2篇 公司治理 209
第11章 公司治理概述 209
11.1公司治理 209
11.1.1公司治理的由来 209
11.1.2公司治理理论的主要派别 217
11.1.3公司治理的内涵 218
11.1.4公司治理的主体与客体 220
11.1.5利益相关者的制衡 222
11.2关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 226
11.2.1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提出 226
11.2.2“两权分离”理论 228
11.2.3“两权分离”理论的缺陷 228
11.3对公司权力结构的新界定 230
11.3.1公司所有权 231
11.3.2公司控制权 231
11.3.3公司治理 233
11.3.4公司经营 234
11.4公司控制与公司治理 235
11.4.1作为控制权基础的股权 236
11.4.2作为控制权基础的债权 237
11.4.3公司控制的双重基础股权与债权相结合 238
11.4.4关于控制权运作的机制 238
11.5公司治理的功能 242
11.5.1任免公司首席执行官及高级经理 243
11.5.2行使战略决策权 243
11.5.3监督和控制公司的运营绩效 244
第12章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 245
12.1利益相关者理论 245
12.1.1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内容 245
12.1.2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 246
12.1.3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实质 248
12.2利益相关者研究 250
12.2.1实行“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对策研究 250
12.2.2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公司治理结构 253
12.2.3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55
12.2.4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展望 259
第13章 职工持股与公司治理 261
13.1职工持股的含义 261
13.1.1职工持股计划的概念 261
13.1.2职工持股的特征 261
13.1.3职工持股计划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262
13.2职工持股计划的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266
13.2.1我国建立职工持股制度的基本原则 266
13.2.2职工持股计划的理论模式 268
13.2.3建立职工持股计划的意义 270
13.3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与机制 273
13.3.1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 273
13.3.2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激励与约束 275
第14章 企业家激励与公司治理 277
14.1关于企业家的理论 277
14.1.1企业家理论 277
14.1.2企业家激励的重要性 279
14.2企业家的素质与修养 279
14.2.1企业家的地位与作用 279
14.2.2企业家的良好素质与修养体系 280
14.2.3企业家的修身养性 283
14.2.4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素质与修养的特殊性 285
14.3企业家的精神因素 286
14.3.1关于创新精神 287
14.3.2关于合作精神 287
14.3.3关于创业精神 288
14.4企业家激励的制度分析 288
14.4.1企业家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 288
14.4.2我国企业家激励存在的制度缺陷 291
14.5企业家激励机制的优化设计 298
14.5.1激励机制系统结构优化设计的原则 298
14.5.2企业家激励方式的现实可行性研究 300
14.6国外管理层收购与我国经营者认股的比较分析 304
14.6.1经营者持股 304
14.6.2管理层收购 305
14.7上市公司企业家的激励 306
14.7.1年薪制 306
14.7.2股票期权制 307
14.7.3年薪制与股票期权制的比较 307
14.8家族公司企业家的激励 309
14.8.1家族公司在一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309
14.8.2家族公司经理人的激励 310
14.9企业家激励的有效性 312
14.9.1激励失效的表现 312
14.9.2激励有效性的标准 316
14.9.3提高激励有效性的途径 317
第15章 公司内部治理 319
15.1公司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 319
15.1.1公司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含义 319
15.1.2公司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区别 319
15.1.3公司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320
15.2股东大会 322
15.2.1股东权利 322
15.2.2股东大会的形式 322
15.2.3股东大会的运行机制 323
15.3董事会 324
15.3.1董事会的性质与责、权、利 325
15.3.2董事会的结构设计 326
15.3.3董事会的内部委员会设计 327
15.3.4董事会的考核 329
15.4多层次的财务监督 330
15.4.1财务分层理论及多层次的财务监督 330
15.4.2公司治理与公司内部财务监督 331
15.5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改进 332
15.5.1“董事会-监事会”二元结构模式的调整 332
15.5.2监事会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334
15.5.3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理论与经验 335
15.5.4公司内部治理可选择的方案及其剖析 338
第16章 公司外部治理 342
16.1我国公司治理外部环境的分析 342
16.1.1制度环境 342
16.1.2市场环境 345
16.1.3文化环境 346
16.2证券市场与公司治理 347
16.2.1融资机制与公司治理 347
16.2.2价格机制与公司治理 348
16.2.3并购机制与公司治理 349
16.2.4报酬机制与公司治理 351
16.3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352
16.3.1机构投资者 352
16.3.2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原因 352
16.3.3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方式 353
16.3.4对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评价 354
16.4银行与公司治理 354
16.4.1主银行制的特点 355
16.4.2主银行的治理机制 356
16.5我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 357
16.5.1问题的提出 357
16.5.2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内涵 358
16.5.3我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58
16.5.4我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 360
第17章 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 363
17.1跨国公司概述 364
17.1.1跨国公司的内涵和定义 364
17.1.2跨国公司产权研究的理论基础 365
17.1.3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选择 366
17.1.4委托-代理模型的国际拓展 367
17.1.5跨国代理成本及代理风险 368
17.1.6多层代理下的跨国公司与国有企业治理绩效的比较分析 370
17.2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机制综述 371
17.2.1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 371
17.2.2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 372
17.2.3国内对国外跨国公司母公司治理结构的借鉴 374
17.3国外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治理机制 375
17.3.1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治理机制 375
17.3.2跨国公司在华三资子公司的治理模式 375
17.4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治理 378
17.4.1控股权生死攸关 378
17.4.2母公司主导公司治理模式 379
17.4.3控制人权、财权的主要手段 380
17.4.4分配机制完善 381
17.5跨国公司治理的特殊性与要求 383
17.5.1跨国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383
17.5.2跨国公司治理的要求 385
第18章 中国家族企业治理 391
18.1家族企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393
18.1.1家族企业的国外研究 393
18.1.2家族企业的国内研究 397
18.1.3家族企业国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400
18.2中国家族企业的特征与优劣势分析 401
18.2.1中国家族企业的特征 401
18.2.2中国家族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403
18.3中国家族企业治理问题分析 405
18.4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分析 409
18.4.1业主型治理 409
18.4.2利益相关者的引入 414
18.4.3折中型治理模式中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 416
18.4.4折中型治理模式中外部治理结构的构建 418
18.5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 419
18.5.1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困境 419
18.5.2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变迁趋势 421
18.5.3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原则 423
18.6中国家族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优化路径 424
18.6.1资本市场治理机制的优化 424
18.6.2经理人市场治理机制的优化 425
18.6.3外部法律法规治理机制的优化 426
18.7家族企业发展的治理模式 427
18.7.1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 427
18.7.2基于生命周期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 428
18.7.3家族企业发展治理模式的构建 429
第19章 公司治理的现实选择 436
19.1公司治理选择的限制条件 436
19.1.1市场环境的不完善 437
19.1.2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制约 437
19.1.3社会环境的滞后 438
19.2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选择 438
19.2.1股东大会的功能定位 439
19.2.2董事会的制度安排 440
19.2.3监事会的制度安排 443
19.2.4经理薪酬计划 444
19.2.5公司内部控制 446
19.3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选择 449
19.3.1完善证券市场的监控作用 449
19.3.2培育理性的投资者 450
19.3.3完善法律制度 451
19.3.4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452
19.3.5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454
第20章 关于公司治理的阅读与分析 457
参考文献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