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电磁频谱及其特性 1
1.1.1 电磁频谱的概念 1
1.1.2 电磁波频率的划分 2
1.1.3 电磁频谱特性 4
1.2 电磁频谱管理的基本概念 5
1.2.1 电磁频谱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5
1.2.2 电磁频谱管理的主要内容 5
1.2.3 电磁频谱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7
1.2.4 电磁频谱管理的法规制度 8
1.3 电磁频谱管理发展历史 10
1.3.1 国外电磁频谱管理 10
1.3.2 我国电磁频谱管理 12
第2章 电波传播 14
2.1 地球大气 14
2.1.1 大气层 14
2.1.2 电离层 15
2.2 电波传播方式 19
2.2.1 地波(地表面波)传播 19
2.2.2 天波传播 20
2.2.3 视距传播 21
2.2.4 散射传播 22
2.2.5 波导电波传播 22
2.2.6 各波段电波传播特性及代表性业务表 23
2.3 自由空间传播 24
2.3.1 自由空间传播时的场强及接收功率 24
2.3.2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25
2.4 地波传播及场强计算 26
2.4.1 地球表面的特性 27
2.4.2 地波平面地面传播时场强的计算 27
2.4.3 地波球形地面传播时场强的计算 29
2.4.4 地下和水下传播 31
2.5 天波传播及场强计算 34
2.5.1 电波在电离层中的传播 34
2.5.2 短波天波传播 37
2.5.3 中、长波天波场强计算 42
2.5.4 短波天波场强计算 43
2.6 视距传播及计算 44
2.6.1 视线距离 44
2.6.2 地形地貌对微波传播的影响 46
2.6.3 低空大气层对微波传播的影响 49
2.7 对流层散射的传播损耗计算 53
2.8 常用传播模型 55
第3章 电磁频谱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57
3.1 国际电信联盟 57
3.1.1 国际电信联盟历史沿革 57
3.1.2 国际电信联盟组织 58
3.1.3 国际电信联盟的宗旨与职能 59
3.1.4 国际频率登记 60
3.2 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 61
3.2.1 组织结构 61
3.2.2 主要职责 62
3.3 军队电磁频谱管理机构 63
第4章 频率管理 65
4.1 频率划分 65
4.1.1 国际频率划分 65
4.1.2 国家频率划分 67
4.1.3 无线电业务 68
4.2 频率规划 70
4.2.1 频率规划的原则 70
4.2.2 频率规划的程序 70
4.2.3 频率规划的分类 71
4.2.4 频率规划的内容 72
4.3 频率分配 75
4.4 频率指配 75
4.4.1 频率指配方法 76
4.4.2 频率指配工作程序 79
4.4.3 频率指配的权限和要求 80
4.5 卫星轨道/频率资源管理 80
4.5.1 卫星轨道/频率资源管理的内容 80
4.5.2 卫星通信使用频段和轨道位置 81
4.5.3 建立和运行空间卫星应考虑的因素 82
4.5.4 卫星发射和空间业务运行的规定 83
第5章 用频台站设备管理 86
5.1 台站设置管理 86
5.1.1 台站设置审批权限 86
5.1.2 台站设置管理程序 87
5.1.3 电台执照 88
5.1.4 电磁兼容分析 89
5.2 台站使用管理 91
5.3 台站资料管理 93
5.4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过程管理 96
第6章 常用参数的概念和计算 99
6.1 电磁波属性 99
6.2 分贝单位 100
6.3 增益G(衰减L) 102
6.4 天线增益 103
6.5 天线因子 104
6.6 功率与功率密度 105
6.7 噪声系数与灵敏度 107
第7章 噪声与干扰 109
7.1 无线电干扰的概念 109
7.2 噪声 109
7.2.1 噪声的分类与特性 109
7.2.2 人为噪声 110
7.3 同频干扰 112
7.4 邻道干扰 113
7.5 互调干扰 114
7.5.1 互调干扰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114
7.5.2 发射机的互调干扰 115
7.5.3 接收机的互调干扰 119
7.5.4 无三阶互调的频道组 120
7.6 阻塞干扰 123
7.7 带外干扰 125
第8章 无线电监测 127
8.1 无线电监测的概念、目的和作用 127
8.2 无线电监测的内容和基本职能 128
8.3 干扰查处 130
8.4 监测管理系统结构 133
8.5 我国无线电监测的现状与发展 135
第9章 无线电测向 138
9.1 概述 138
9.1.1 无线电测向的基本概念 138
9.1.2 无线电测向的主要用途 140
9.1.3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概况 142
9.2 测向设备的组成与分类 145
9.2.1 测向设备的组成 145
9.2.2 测向设备的分类 147
9.2.3 测向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49
9.3 无线电测向技术体制 150
9.3.1 比幅测向法 150
9.3.2 沃特森-瓦特(含角度计和交叉环)测向法 156
9.3.3 乌兰韦伯测向法 159
9.3.4 干涉仪测向法 161
9.3.5 相关干涉仪测向法 165
9.3.6 多普勒测向法 167
9.3.7 时差测向法 170
9.3.8 空间谱估计测向法 172
第10章 定位 180
10.1 无线电定位 180
10.1.1 一点定位 180
10.1.2 交叉定位 181
10.1.3 动态定位 186
10.1.4 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 187
10.1.5 其他无源定位方法简介 192
10.2 卫星定位 194
10.2.1 早期的卫星定位 194
10.2.2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 194
10.2.3 全球定位系统(GPS) 195
10.2.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 200
10.2.5 伽俐略GNSS系统 202
10.2.6 北斗双星导航定位系统 202
第11章 参数测量 207
11.1 测量原理 207
11.2 频率测量 212
11.2.1 传统频率测量方法 213
11.2.2 基于DSP的频率测量方法 219
11.2.3 频率测量的精度 222
11.2.4 用于频率测量的信号发生器 223
11.3 场强和功率密度测量 225
11.3.1 电磁场场强 225
11.3.2 场强或功率密度的测量设备 226
11.3.3 测量的频率范围和天线 227
11.3.4 测量场地的选择 228
11.3.5 测量室和设备 229
11.3.6 测量方法 232
11.3.7 测量精度 236
11.3.8 测量设备和天线的校准 237
11.3.9 测量结果的评估、处理及文件编制 239
11.4 带宽测量 240
11.4.1 带宽定义 240
11.4.2 带宽测量方法 242
11.4.3 带宽测量的条件 245
11.4.4 对带宽测量设备的要求 248
11.5 调制测量 249
11.5.1 幅度调制的远距离测量 249
11.5.2 角度调制的远距离测量 251
11.5.3 数字调制的监测 252
11.5.4 扩频信号的测量 253
11.6 频谱占有度测量 255
11.6.1 频谱占用度测量目的 255
11.6.2 频谱占用度测量技术 256
11.6.3 频谱占用度监测接收机 256
11.6.4 30 MHz以下频段的测量 257
11.6.5 30 MHz以上频段的测量 257
11.6.6 频段占用度的测量 260
11.6.7 占用度数据的显示和分析 261
第12章 无线电检测 262
12.1 概述 262
12.1.1 检测的分类 262
12.1.2 检测的主要内容 262
12.1.3 检测的一般步骤 263
12.2 发射设备检测 264
12.3 部分参数的通用检测方法 265
12.3.1 功率测试 265
12.3.2 邻道功率测试 269
12.3.3 带外发射的测试 274
12.3.4 杂散发射的测量 274
12.4 测量中的不确定度分析 275
12.4.1 几个概念 276
12.4.2 所涉及的基本理论 276
12.4.3 功率测量中的不确定度分析实例 278
12.4.4 传导杂散发射测量的不确定度 280
12.4.5 频率测量的不确定度 281
12.5 互调和谐波干扰检测 281
12.5.1 互调分析公式 281
12.5.2 互调产物的检测和识别 282
第13章 调制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284
13.1 模拟调制 284
13.1.1 幅度调制(AM) 284
13.1.2 角度调制FM和PM 286
13.1.3 其他模拟调制 288
13.2 数字调制 289
13.2.1 幅移键控(ASK) 290
13.2.2 频移键控(FSK) 291
13.2.3 相移键控(PSK) 292
13.2.4 正交幅度调制(QAM) 293
13.2.5 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 294
13.2.6 数字电视 294
13.2.7 数字音频广播(DAB) 295
13.3 扩频调制 295
13.3.1 直扩DSSS 296
13.3.2 跳频FHSS 297
附录A 常用术语 299
附录B 国际保护频率 308
附录C 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业务频段 310
习题 311
参考文献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