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希彦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1068856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角度对税法内容作了介绍,力求做到体系与内容新颖、难易适度、针对性和实用性强。

第一章 税法概论 1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1

一、税法的定义 1

二、税收法律关系 2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3

四、税法的分类 4

五、税法的作用 6

六、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6

第二节 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 7

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7

二、公平原则 7

三、民主决策的原则 7

四、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7

五、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 8

第三节 我国税法的制定与实施 8

一、税法的制定 8

二、税法的实施 10

第四节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1

一、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内容 11

二、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 13

第五节 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14

一、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14

二、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14

三、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15

四、税务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划分 16

第二章 增值税法 20

第一节 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21

一、征税范围 21

二、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 24

第二节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25

一、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25

二、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26

三、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28

第三节 税率与征收率的确定 31

一、基本税率 31

二、低税率 31

三、征收率 32

第四节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32

一、销项税额的计算 32

二、进项税额的计算 35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 39

第五节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43

一、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43

二、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43

三、自来水公司销售自来水应纳税额的计算 44

四、销售特定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44

五、购置税控收款机税款抵免的计算 44

第六节 电力产品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44

一、电力产品的销售额 45

二、电力产品的征税办法 45

三、销售电力产品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46

四、发、供电企业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 47

第七节 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48

一、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 48

二、混合销售行为 48

三、兼营非应税劳务 49

第八节 进口货物征税 49

一、进口货物征税的范围及纳税人 49

二、进口货物的适用税率 50

三、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50

四、进口货物的税收管理 51

第九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 51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政策 52

二、出口货物退(免)的适用范围 52

三、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55

四、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 56

第十节 征收管理 60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60

二、纳税期限 61

三、纳税地点 61

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62

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69

第十一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 70

一、专用发票领购使用范围 71

二、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71

三、专用发票开具要求 72

四、专用发票开具时限 73

五、电子计算机开具专用发票的要求 74

六、专用发票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 74

七、开具专用发票后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的处理 75

八、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76

第三章 消费税法 82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 83

第二节 纳税环节 83

一、生产应税消费品 83

二、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83

三、进口应税消费品 83

四、零售应税消费品 84

第三节 税目、税率 84

一、税目 84

二、税率 86

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88

一、从价定率计算方法 88

二、从量定额计算方法 90

三、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混合计算方法 90

四、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91

五、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92

六、税额减征的规定 94

七、酒类关联企业间关联交易消费税问题处理 94

第五节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95

一、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含义 95

二、用于其他方面的规定 96

三、组成计税价格及税额的计算 96

第六节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98

一、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确定 98

二、代收代缴税款的规定 98

三、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 99

四、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99

第七节 兼营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税务处理 101

第八节 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101

一、实行从价定率办法的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102

二、实行从量定额办法的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102

三、实行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混合征收办法的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102

第九节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 103

一、出口退税率的确定 103

二、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政策 104

三、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 104

四、出口应税消费品办理退(免)税后的管理 105

第十节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105

一、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05

二、消费税纳税期限 106

第十一节 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106

一、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106

二、消费税纳税申报 107

第四章 营业税法 110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及扣缴义务人 111

一、纳税义务人 111

二、扣缴义务人 112

第二节 税目、税率 112

一、税目 112

二、税率 116

第三节 计税依据 117

一、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117

二、计税依据的具体规定 117

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125

第五节 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126

一、兼营不同税目的应税行为 126

二、混合销售行为 127

三、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 127

四、营业税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划分 127

第六节 税收优惠 131

一、起征点 131

二、税收优惠规定 131

第七节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期限 133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33

二、纳税期限 134

第八节 纳税地点与纳税申报 135

一、纳税地点 135

二、纳税申报 136

第五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138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 139

第二节 税率 139

第三节 计税依据 139

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140

一、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140

二、应纳税额计算举例 140

第五节 税收优惠 140

第六节 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41

一、纳税环节 141

二、纳税地点 141

三、纳税期限 141

第六章 关税法 144

第一节 征税对象及纳税义务人 145

一、征税对象 145

二、纳税义务人 145

第二节 税目和税率 145

一、税目 145

二、税率及其运用 146

第三节 原产地规定 149

一、全部产地生产标准 149

二、实质性加工标准 150

三、其他标准 150

第四节 关税完税价格 150

一、一般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150

二、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153

三、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155

四、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中的运输及相关费用、保险费的计算 155

五、完税价格的审定 156

第五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157

一、从价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57

二、从量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57

三、复合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57

四、滑准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57

第六节 关税减免 158

一、法定减免税 158

二、特定减免税 159

三、临时减免税 161

第七节 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 162

第八节 关税征收管理 163

一、关税缴纳 163

二、关税的强制执行 163

三、关税退还 163

四、关税补征和追征 164

五、关税纳税争议 164

第七章 资源税法 166

第一节 资源税法概述 166

一、资源税的概念和特点 166

二、资源税的立法概况及立法意义 167

三、资源税的征税范围 167

第二节 纳税义务人 167

第三节 税目、税率 168

一、税目、税额 168

二、扣缴义务人适用的税额 169

三、资源税的税率 169

第四节 课税数量 170

一、资源税课税数量的确定 170

二、资源税课税数量的基本办法 170

三、特殊情况税课税数量的确定 170

第五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171

第六节 税收优惠 171

一、减税、免税项目 171

二、出口应税产品不退(免)资源税 172

第七节 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72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72

二、纳税期限 173

三、纳税地点 173

四、纳税申报 173

第八章 土地增值税法 175

第一节 土地增值税法概述 175

第二节 纳税义务人 176

第三节 征税范围 176

一、征税范围 176

二、征税范围的界定 176

三、对若干具体情况的判定 177

第四节 税率 178

第五节 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的确定 178

一、应税收入的确定 178

二、扣除项目的确定 178

三、扣除项目金额的确定 180

第六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180

一、土地增值额的确定 180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81

第七节 税收优惠 181

一、对建造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 181

二、国家征用收回的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182

三、对个人转让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182

第八节 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83

一、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183

二、纳税地点 183

三、纳税申报 183

第九节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 186

一、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单位 186

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条件 186

三、非直接销售和自用房地产的收入确定 187

四、土地增值税的扣除项目 187

五、土地增值税清算应报送的资料 188

六、土地增值税清算项目的审核鉴证 188

七、土地增值税的核定征收 188

八、清算后再转让房地产的处理 189

第九章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190

第一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概述 190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概念 190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法的立法及其意义 190

第二节 纳税义务人 191

第三节 征税范围 191

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192

一、计税依据 192

二、税率 192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93

第五节 税收优惠 193

一、下列土地免缴土地使用税 193

二、下列土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确定减免土地使用税 194

第六节 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195

一、纳税期限 195

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95

三、纳税地点和征收机构 195

四、纳税申报 196

第十章 房产税 198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 199

一、纳税义务人 199

二、征税对象 199

第二节 征税范围 200

第三节 计税依据 200

一、计税依据 200

二、税率 201

第四节 应纳税额计算 202

一、从价计征的计算 202

二、从租计征的计算 202

第五节 税收优惠 203

一、条例规定的免税房产 203

二、实施细则规定的免税房产 203

三、其他具体规定 204

第六节 税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207

一、房产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07

二、房产税的纳税期限 207

三、房产税的纳税地点 207

四、房产税的申报 207

五、其他有关规定 209

第十一章 车船税法 210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 210

第二节 征税范围 211

一、车辆 211

二、船舶 211

第三节 税目与税率 211

一、载客汽车 212

二、三轮汽车 212

三、低速货车 212

四、专项作业车 212

五、船舶 213

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213

一、计税依据 213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14

三、保险机构代收代缴车船税和滞纳金的计算 214

第五节 税收优惠 216

一、法定减免 216

二、特定减免 216

第六节 征收管理 217

一、纳税期限 217

二、纳税地点 217

三、纳税申报 217

四、其他管理规定 218

第十二章 印花税法 220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 220

一、印花税的概念 220

二、纳税义务人 221

第二节 税目、税率 221

一、税目 221

二、税率 224

第三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226

一、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226

二、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228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28

第四节 税收优惠 230

第五节 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231

一、纳税方法 231

二、纳税环节 233

三、纳税地点 233

四、纳税申报 233

第六节 对违反税法规定行为的处罚 233

第十三章 契税法 236

第一节 征税对象 236

一、契税的概念 236

二、征税范围 236

第二节 纳税义务人与税率 239

一、纳税义务人 239

二、税率 239

第三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239

一、计税依据 239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40

第四节 税收优惠 241

一、税收优惠的一般规定 241

二、契税优惠的特殊规定 242

第五节 契税征收管理 242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42

二、纳税期限 242

三、纳税地点 243

四、征收管理 243

第十四章 企业所得税 244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概述 245

一、企业所得税法的概念 245

二、企业所得税的特征 245

三、企业所得税的立法原则 246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基本法律内容 247

一、纳税义务人 247

二、征税对象 248

三、税率 248

第三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249

一、收入总额 249

二、准予扣除项目 251

三、不允许扣除项目 254

四、亏损弥补 254

五、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举例 255

第四节 资产的税务处理 256

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257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258

三、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258

四、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259

五、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 260

六、存货的税务处理 260

第五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261

一、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261

二、预缴及汇算清缴所得税的计算 262

三、税额扣除的规定 263

四、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265

五、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265

第六节 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 267

一、税收优惠 267

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办法 268

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 268

四、纳税地点 270

第十五章 个人所得税法 276

第一节 纳税义务人 277

一、居民纳税义务人 277

二、非居民纳税人 277

三、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278

第二节 所得来源的确定 278

第三节 应税所得项目 279

一、工资、薪金所得 280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281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 281

四、劳务报酬所得 282

五、稿酬所得 282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282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283

八、财产租赁所得 283

九、财产转让所得 283

十、偶然所得 285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285

第四节 税率 285

一、工资、薪金所得 285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286

三、稿酬所得 287

四、劳务报酬所得 287

五、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288

第五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288

一、费用减除标准 288

二、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 289

三、每次收入的确定 290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 291

第六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 291

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291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297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299

四、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00

五、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00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01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02

八、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02

九、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03

十、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04

十一、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04

十二、应纳税额计算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304

第七节 税收优惠 305

一、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305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306

三、下列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306

四、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1年以上、不到5年的纳税人的减免税 307

五、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不超过90日的纳税人的减免税 308

六、对劳动报酬起征点的规定 308

第八节 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 308

第九节 纳税申报 310

一、自行申报纳税 310

二、代扣代缴 310

三、核定征收 311

四、纳税时间 312

五、纳税地点 313

第十六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 317

第一节 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 317

一、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立法目的 318

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 318

三、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体 318

四、税收征收管理权利和义务的设定 319

第二节 税务管理 320

一、税务登记管理 320

二、账簿、凭证管理 323

三、纳税申报管理 325

第三节 税款征收 327

一、税款征收的原则 327

二、税款征收的方式 328

三、税款征收制度 329

第四节 税务检查 334

一、税务检查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334

二、税务检查的职责 336

第五节 法律责任 337

一、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行为的处罚 337

二、扣缴义务人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处罚 338

三、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338

四、对偷税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 338

五、进行虚假申报或不进行申报行为的法律责任 340

六、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 340

七、骗取出口退税的法律责任 340

八、抗税的法律责任 340

九、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法律责任 341

十、扣缴义务人不履行扣缴义务的法律责任 341

十一、不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的法律责任 341

十二、非法印制发票的法律责任 341

十三、有税收违法行为而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法律责任 342

十四、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拒绝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的法律责任 342

十五、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的法律责任 343

十六、不移送的法律责任 343

十七、税务人员不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 343

十八、渎职行为的法律责任 343

十九、不按规定征收税款的法律责任 344

二十、违反税务代理的法律责任 344

第六节 纳税担保试行办法 344

一、纳税保证 345

二、纳税抵押 345

三、纳税质押 346

四、法律责任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