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 一流三联三个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郜振廷,史殿元,孙立威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1790371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序言一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1

序言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1

绪论 1

第一章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校、企人才对接 5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 7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起源及发展 7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涵盖范围 9

三、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 9

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呼唤“知识创新工程” 12

第二节 高校人才培养 15

一、高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15

二、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独特作用 17

三、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 18

第三节 企业人才需求 21

一、企业创新 21

二、企业创新的关键:人才 22

三、企业创新对于人才的外部需求 23

第四节 校、企人才对接 23

一、校、企对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3

二、校、企对接的基石:人才对接 24

三、校、企人才对接扭曲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25

第二章 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模式 29

第一节 传统模拟教学的基本做法 31

一、各种基本做法 31

二、各种基本做法的共同特点:单指向性 32

第二节 认知能力培养:顶岗实习 34

一、顶岗实习 34

二、顶岗实习的作用 35

第三节 操作能力培养:专业实习 36

一、专业实习 36

二、专业实习的作用 36

第四节 传统研习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37

一、管理的无形性:可视性的困惑 37

二、空间的间隔性:接触性的困惑 38

三、时间的自主性:对接性的困惑 39

四、费用的限制性:成本性的困惑 39

五、适应的被动性:追随者的困惑 40

第五节 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41

一、高等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由政府转向“客户” 41

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本位应该从学科转向市场 42

三、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依据应该从“资源约束”转向“需求约束” 43

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应该从宏观体制的层面转向高等学校的层面 45

五、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47

第三章 创新能力构成与影响因素分析 51

第一节 创新之道 53

一、创新人格的锻造和养成 53

二、创新智慧的历练和感悟 55

三、责任心 58

四、挑战权威,唯实不唯上 59

第二节 创新之术 61

一、掌握创新思维单项工具 61

二、培养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66

三、掌握创新思维规律 74

第三节 创新之法 80

一、创新制度 80

二、创新规范 91

第四节 创新之和 92

一、创新团队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92

二、优秀创新团队的特质 93

第五节 创新之径 97

一、创新路径选择 97

二、注意契约保证和诚信保证的双向保障 99

第六节 创新之信 99

一、创新的信息技术 100

二、诚信运作 101

第七节 创新之境 129

一、环境对创新活动的影响 130

二、创造良好的群体气氛 134

三、要有良好的“领导气候” 138

四、完善激励手段 142

第四章 现代信息技术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平台 147

第一节 现代企业引入ERP的理由 149

一、ERP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149

二、我国企业引入ERP的过程 155

三、引入ERP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56

四、企业ERP的发展趋势 157

第二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商务的结合:电子商务 158

一、电子商务的起源及发展 158

二、电子商务与ERP的结合 159

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政务的结合:电子政务 160

一、电子政务的起源及发展 160

二、电子政务与ERP的结合 162

第四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企业资源计划 163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163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于高校教育的促进作用 164

三、ERP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技术平台 164

第五章 ERP模拟实验教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167

第一节 ERP模拟实验的历史沿革 169

一、ERP模拟实验的发展阶段 169

二、我国高校ERP模拟实验教学现状 170

第二节 ERP模拟实验的类型 172

一、分专业ERP模拟实验 172

二、综合化ERP模拟实验 172

三、ERP沙盘模拟实验 173

第三节 ERP模拟实验流程 173

一、组织准备工作 173

二、实验准备工作 174

三、具体实验过程 174

四、实验结果总结与经验交流 174

第四节 ERP模拟实验的前提条件 175

一、高校领导的推动力条件 175

二、合适的软件供应商条件 175

三、实验的人、财、物条件 176

四、适用的ERP演习项目条件 177

第五节 ERP实验中的沟通管理 178

一、实验沟通的目的 178

二、沟通的方式 178

三、实验沟通的原则 179

第六节 创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180

一、小角色和大责任的关系 181

二、“沉下去研究系统理论”跟“跳出来激活社会需求”的关系 181

三、深和广的关系 182

四、师徒关系和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 183

五、“岸上教游泳”和“水中教游泳”的关系 183

六、“苦学三四年”和“终身能受益”的关系 184

七、“生存”、“敬业”、“爱岗”和“乐岗”的关系 184

八、从“讲得少”到“讲得多”、“讲得对”,到“讲得准”的递进关系 185

第六章 ERP演习项目的开发管理 187

第一节 ERP演习项目概述 189

一、项目概述 189

二、项目管理的内涵 191

三、实验项目开发管理的原则 192

第二节 项目流程管理 199

一、生命周期与方法论 199

二、项目定义 200

三、合同与采购管理 200

四、项目规划、执行、跟踪 201

五、变化管理 201

第三节 教授深入企业培训、咨询 202

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 202

二、ERP演习项目的“走出去”来源 203

第四节 聘请有理论水平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 204

一、实践促进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04

二、ERP演习项目的“引进来”来源 204

第五节 成立共建组织,定期交流培养及相关信息 205

一、校、企对接的组织保证:共建组织 205

二、校、企对接的机制保证:双向交流 206

三、在双向交流中促进ERP演习项目的发展 206

第七章 ERP模拟实验教学的优势 207

第一节 综合性优势 209

一、各学科的自身优势 209

二、多学科的互动优势 209

第二节 仿真性优势 210

一、场景逼真性 210

二、操作实战性 210

三、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过程 213

第三节 衔接性优势 214

一、纵向环节的无缝对接 214

二、横向环节的统筹兼顾 214

第四节 廉价性优势 215

一、时空便利性 215

二、费用节约性 215

第五节 竞争性优势 216

一、在模拟竞争中加强教学效果 216

二、在模拟竞争中锻炼学生能力 216

第六节 主动性优势 217

一、企业家出题,要求师生共同求解 217

二、师生共同参与实际运作,让市场鉴定 218

第七节 现实性优势 219

一、将企业现实的经营管理难题移入实验项目 219

二、服务现实,超越现实 220

第八节 创新策划性优势 222

一、检验创新策划基础 222

二、认知创新策划过程 222

三、评价创新策划效果 223

四、提高创新策划能力 223

第八章 教务流程再造与持续改进 225

第一节 标准化与教务流程再造的关系 227

一、高等学校标准化的内涵 227

二、标准化、信息化与教务流程再造的关系 231

第二节 教务流程再造的原因和内涵 234

一、教务流程再造的原因 234

二、教务流程再造的内涵 238

第三节 教务流程再造的内容及实施过程 244

一、教务流程再造的内容 244

二、实施教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246

三、流程再造后高等学校具有的新特点 247

第四节 教务流程再造中的流程重构 249

一、对现有流程的分析与诊断 250

二、设计新流程 254

三、实施新流程 258

四、评估改进 260

第五节 观念重构与组织重构 263

一、观念重构 264

二、组织重构 271

第六节 教务流程再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275

一、教务流程再造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275

二、信息技术在教务流程再造中的应用 280

三、信息技术在教务流程再造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284

第七节 我国高等学校实施教务流程再造的研究 286

一、我国公办高等学校实施教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287

二、从西方教务流程再造中吸取营养 289

三、我国高等学校实施教务流程再造的特殊性 293

第九章 以供应链思维推进教务流程再造 297

第一节 高校教务传统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00

一、销售费用过高、销售时间过长 301

二、供需结构在专业、数量方面的失衡 303

第二节 传统教育供应链产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路 304

一、就业市场需求的预测难度大 304

二、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304

三、毕业生操作能力较差 305

四、独生子女教育上有较大偏差 306

五、吃苦精神、拼搏意识亟待加强 307

六、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的桎梏 307

第三节 供应链教育模式创新 308

一、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 308

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310

三、供应链教育创新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314

四、供应链教育创新模式的逻辑框架 316

五、订单培养模式 318

六、联合培养模式 319

七、供应链教学指导委员会模式 320

八、虚拟培养模式 321

九、专项素质(技能)培养模式 322

十、继续教育培养模式 323

第四节 “一流三联三个零”的供应链培养模式 324

一、一流三联三个零 324

二、供应链培养模式 327

第十章 关于ERP模拟实验教学的调查分析 329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331

一、调查目的 331

二、调查问卷设计 331

三、调查实施情况 331

第二节 调查结果 332

一、调查对象情况 332

二、指标权重 332

三、教学评价 333

第三节 学生能力培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33

一、建立模型 333

二、实例分析 335

第十一章 案例:河北经贸大学ERP模拟实验教学实践 337

第一节 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 339

一、资源整合历程 339

二、ERP模拟实验教学中心 341

第二节 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344

一、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组织领导 344

二、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345

三、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346

四、实验教学课程与能力培养体系 349

五、实验技术与手段 353

第三节 仿真模拟实践教学制度构架 353

一、模拟实验室制度建设与创新的核心 354

二、组织制度 354

三、经费制度 355

四、管理制度 356

五、教研制度 357

第四节 沙盘对抗赛的组织与实效 358

一、沙盘对抗赛的组织 358

二、沙盘对抗赛的实效 359

第五节 ERP模拟实验教学的成果和完善措施 360

一、人才培养的成绩 360

二、部、省领导的肯定 361

三、兄弟院校的激励 361

四、下一步的设想 362

第十二章 结论和展望 367

第一节 实验教学模式从单层面向多层面发展 369

第二节 按供应链培养模式整合和优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370

第三节 从资金流、业务流、组织流角度实施高校教务流程再造 371

附录1关于ERP模拟实验教学的调查问卷 372

附录2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名称汇总 375

参考文献 377

后记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