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关于文学“如何”的文学理论 1
上编 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 23
第一章 文学如何存在: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 23
第一节 文学性在叙事性文本中存在方式问题 23
第二节 确定文学作品存在方式与文学批评 29
第二章 存在于叙述层的文学性 38
第一节 多重不可靠叙述所产生的文学性 39
第二节“言者不知”所产生的文学魅力 48
第三节 叙述语气与文学魅力 54
第三章 存在于结构层的文学性 65
第一节 结构组合与文学魅力 65
第二节 语词作为流通物形成结构与文学魅力 75
第三节 两个窗口交叉的结构模式与艺术魅力 84
第四章 存在于形象和意象层的文学性 95
第一节 转喻性文本的文学性生成 95
第二节 意象隐喻的艺术魅力 103
第三节 存在于形而上层的文学性 110
中编 文学“如何”分析方法探微 125
第一章 发生结构主义:社会学方法新探 125
第一节 发生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 126
第二节 “世界观”对于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130
第三节 社会学方法与其他文本分析方法的融合 133
第二章 历史眼光与比较:谱系学方法探索 140
第一节 谱系学方法视野的形成与设想 140
第二节 谱系学的文学性研究:以《阿绣》为例 143
第三节 谱系学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关系 156
第三章 历史文化典籍的互文性与文化批评方法 161
第一节 历史事件和故事作为历史文化典籍“如何”进入现代短篇小说 161
第二节 古典诗词和典故作为历史文化典籍“如何”进入现代短篇小说 165
第三节 历史文化典籍与现代小说中“形而上质”形成的关系 167
第四节 小说中的历史文化典籍与读者记忆 175
第四章 在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视野下考察文本内外结合与转换的方法 181
第一节 从西方后经典叙事理论切入的理由 183
第二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搭建的基本平台 184
第三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与历史性难题的解决 188
第四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的发难与方法论的革命 193
第五节“后经典的方法”增加了文本批评的切入“点” 196
第六节“假设命题式”批评:后经典的方法 201
第五章 故事讲述模式中的批评方法 212
第一节 “最后一个”的故事模式 213
第二节 “故乡与返乡”的故事模式 220
第三节 “故事套故事”的故事模式 227
下编 关于文学“如何”的余论 239
第一章 地方性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形态(一) 239
第一节 为什么要讨论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 239
第二节 《黑骏马》的文学性生成 242
第三节 《尘埃落定》的文学性生成 245
第四节 《黑骏马》与《尘埃落定》比较及其结论 251
第二章 地方性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形态(二) 253
第一节 以乌热尔图的作品为例看民族文学作品的形态 254
第二节 汉语平台上民族文学的传播、交流与融合的机制与独特价值 261
第三节 汉语写作的民族文学作品的文化认同意义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