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中国人参简史 1
一、历史上中国人参资源分布 2
(一)中国人参原出上党和辽东 2
(二)唐代中国人参主产于太行山、燕山绵延地区 3
(三)宋代中国人参主产区向我国东部扩展 4
(四)明代中国人参主产区明显北移 5
(五)清代中国人参主产区分布在长白山、锡赫特山区 5
二、中国人参应用史 7
(一)人参随人类采集业兴起而被发现和利用 7
(二)甲骨文、金文早已记载人参 7
(三)人参药用精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9
(四)汉代是我国重用人参的时期 10
(五)唐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高峰期 13
(六)宋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持续期 14
(七)明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困难时期 16
(八)清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衰退时期 20
三、中国人参栽培史 21
(一)古代中国人参栽培 21
(二)清代中国人参栽培 23
(三)解放前的中国人参栽培 24
四、中国人参加工史 25
(一)掐皮参加工技术 28
(二)白参加工技术 29
(三)生晒参加工技术 29
(四)红参加工技术 29
(五)白干参加工技术 29
五、中国人参科学研究史 29
六、中国人参贸易史 32
(一)中国古代的人参贸易 32
(二)中国现代的人参贸易 34
七、中国人参文化史 35
(一)古代关于人参的神话传说 35
(二)现代人参故事 36
(三)长白山区“放山”民俗 38
(四)人参诗篇世代传诵 40
第二节 参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46
一、人参是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药物 46
二、人参是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46
三、人参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经济作物 46
第三节 中国人参业发展现状 47
一、中国人参业生产概貌 47
二、中国人参业科研成果 48
(一)人参栽培技术及栽培生理研究 48
(二)人参产品加工研究 49
(三)人参化学成分研究 49
(四)人参药理学研究 50
三、中国参业贸易一览 50
四、中国参业发展前景 51
参考文献 51
第二章 山参资源及保护 54
第一节 山参资源与分布 54
一、山参资源现状 54
二、山参资源分布 55
第二节 山参的生态条件及生育特性 56
一、山参的生态条件 56
(一)地形地势 56
(二)气候 57
(三)土壤及营养 58
(四)植被 59
二、山参的生育特性 65
(一)生长发育缓慢 65
(二)根系生长特性 66
(三)主根收缩特性 68
(四)休眠现象 68
(五)要求严格的自然环境条件 68
第三节 山参的采挖与加工 69
一、山参的采挖 69
(一)采挖时期 69
(二)采挖方法 69
二、山参的加工 69
第四节 山参的鉴别与质量评价 70
一、山参的鉴别 70
(一)山参的特征 70
(二)山参与园参的鉴别 71
(三)山参的类别及其鉴别 72
二、山参质量评价 73
(一)山参生长年限和重量评价 74
(二)山参外部形态评价 74
(三)山参质地评价 74
第五节 山参资源的合理开发及护育 75
一、山参资源的合理开发 75
二、山参护育 76
(一)山参护育地的选择 76
(二)山参护育技术 76
参考文献 77
第三章 人参植物学 79
第一节 人参属植物的分类 79
一、形态分类 79
二、化学分类 91
三、细胞学分类 94
四、数量分类 96
第二节 人参生活史 100
一、孢子体阶段 100
二、配子体阶段 102
第三节 人参胚胎学 104
一、人参孢子的发生 104
二、人参双受精过程 107
三、人参胚和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 108
第四节 人参细胞学 110
一、人参染色体核型分析 110
二、人参染色体带型分析 112
三、人参细胞学研究进展 112
第五节 人参的形态特征与组织解剖 114
一、人参根的形态特征与组织解剖 114
(一)人参根的形态特征 114
(二)人参加工品的药材性状 114
(三)人参根的组织解剖 115
(四)1-6年生人参根组织比较解剖 119
(五)2年生人参根的各部位比较 121
(六)人参加工品组织粉末 122
二、人参与西洋参根细胞及内含物的区别 122
三、人参茎的形态特征与组织解剖 123
(一)人参茎的形态特征 123
(二)茎横切面的组织特征 123
四、人参叶的形态特征与组织解剖 124
(一)人参叶的性状 128
(二)人参叶柄和人参叶的组织解剖 128
五、人参花的形态特征与组织解剖 131
(一)人参花的性状 131
(二)人参花的组织 131
(三)人参总花梗的组织 132
六、人参果实、种子的形态与组织解剖 133
(一)果实和种子的形态 133
(二)果实的组织解剖 133
(三)种子的组织解剖 134
参考文献 135
第四章 人参生物学 137
第一节 人参的栽培分布与生态环境 137
一、人参的栽培分布 137
二、人参的生态环境 139
(一)人参产区的生态环境 139
(二)人参生态气候环境与种植地域的适应性 143
第二节 人参生物学特性 146
一、人参越冬芽发育特性 146
(一)越冬芽的形成 146
(二)越冬芽的休眠特性 146
(三)潜伏芽的生长发育特性 146
二、人参根的生长发育规律 147
(一)人参根的生长发育 147
(二)人参根的特性 148
三、人参地上部的生长发育 150
(一)出苗期 150
(二)展叶期 150
(三)开花期 151
(四)结果期 151
(五)枯萎越冬期 151
四、人参开花习性 151
五、人参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153
(一)人参的果实和种子 153
(二)人参种胚的生长发育 154
(三)人参种子的生活力 155
参考文献 155
第五章 人参生理学 157
第一节 人参的光合生理 157
一、人参的碳素同化途径 157
二、人参的光合生理特性 158
(一)人参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 158
(二)人参的光合日动态和年动态 160
(三)人参的年总光合率(PT)和年经济光合率(PE) 160
(四)人参主要品种的光合速率 161
(五)人参的光合生产率和光合势 162
三、不同栽培条件对人参光合速率的影响 163
(一)不同檐位对人参光合速率的影响 163
(二)不同阴棚对人参光合速率的影响 164
(三)不同叶层对人参光合速率的影响 164
(四)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人参光合速率的影响 164
(五)不同光质对人参光合速率的影响 166
四、不同光照度和光质对人参的生育和生理效应 168
(一)光照度对人参的生育和生理效应 168
(二)光质对人参的生育和生理效应 173
第二节 人参的水分生理 175
一、不同土壤水分对人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75
(一)对产量的影响 175
(二)对质量的影响 176
二、人参的蒸腾指标 178
三、人参的需水模系数 178
四、人参灌溉技术及效应 178
(一)渗灌 178
(二)滴灌 182
(三)喷灌 183
(四)微喷灌 183
(五)沟灌 183
第三节 人参的营养生理 183
一、人参土壤中的营养状况及人参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183
(一)土壤中的营养状况 183
(二)人参对氮、磷、钾等大量及微量元素的吸收 185
(三)人参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量对人参生育的影响 187
二、合理施肥 188
(一)有机肥料 188
(二)无机肥料 190
(三)生物菌肥 192
(四)人参专用肥 193
(五)气肥 195
第四节 人参发育生理 195
一、温度与人参生长发育的关系 195
二、光照与人参生长发育的关系 198
三、水分与人参生长发育的关系 198
四、土壤及营养与人参生长发育的关系 199
第五节 人参的酶 199
一、人参种胚后熟期酶类变化 199
二、人参植株生育期酶类变化 201
三、人参种间及其近缘植物同工酶谱的差异 204
第六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人参上的应用 204
一、人参中内源激素的研究 204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人参上的应用 204
(一)赤霉素(GA) 204
(二)激动素、苄基嘌呤及α-萘乙酸等 206
(三)ABT生根粉 207
(四)石油助长剂 208
(五)三十烷醇 209
(六)B9 211
(七)多效唑(MET) 213
(八)EF 213
(九)PGR-1、PGR-2 214
(十)人参增产素 215
参考文献 215
第六章 人参栽培学 219
第一节 人参的品种类型和品种选育 219
一、人参的品种类型 219
(一)按植物形态特征分类 219
(二)按人参产区栽培特点分类 219
(三)按人参根形态分类 220
二、人参类型的整理与鉴定 220
三、人参品种选育 232
(一)人参品种选育目标及特性 232
(二)人参选择育种 233
(三)人参杂交育种 248
(四)人参诱变育种 249
第二节 人参栽培制 250
一、直播法 250
(一)直播法的几种形式 250
(二)直播法技术要点 250
二、移植法 251
(一)移植法的几种形式 251
(二)几种主要栽培制的比较 251
第三节 人参栽培方式 253
一、林下栽参 253
(一)林下栽参的优点 253
(二)林下栽参技术 254
(三)林下栽参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55
二、农田栽参 255
(一)农田栽参的意义 255
(二)农田栽参技术 256
三、甸沟子地栽参 260
(一)甸沟子地栽参的意义 260
(二)甸沟子地栽参技术 260
四、老参地栽参 261
(一)人参忌连作的原因探讨 261
(二)老参地栽参技术 263
第四节 人参选种及催芽技术 264
一、选种 264
(一)选种的必要性 264
(二)人参种子标准 264
(三)选种方法 265
二、人参种子生活力速测 265
(一)染料(IC和Af)法 266
(二)四唑(TTC)法 266
三、人参种子催芽技术 267
(一)种胚的形态变化 267
(二)人参种子催芽的适宜条件 269
(三)人参种子催芽技术 271
第五节 人参用地的选择及整地做畦 276
一、人参用地面积的确定 276
(一)根据年计划总产量确定年发展面积 276
(二)根据定型面积确定年发展面积 276
二、人参用地的选择 277
(一)选地的原则 277
(二)栽参用地的选择方法 277
三、整地 277
四、做畦 279
第六节 参地土壤改良 280
一、适宜栽参的土壤条件 280
(一)适宜栽参土壤的物理性状 280
(二)适宜栽参土壤的化学性状 282
二、土壤改良措施 284
(一)腐殖质土壤的改良措施 284
(二)黏质土壤的改良措施 284
(三)沙质土壤的改良措施 285
第七节 人参播栽技术 285
一、人参播种技术 285
(一)播种时期 285
(二)播种方法 286
(三)播种量计算 288
(四)播种注意事项 289
二、人参移栽技术 289
(一)移栽时间 289
(二)移栽前的参苗准备 290
(三)移栽方法 292
第八节 人参的遮阴技术 296
一、人参阴棚的种类 296
(一)按透光透雨程度划分 296
(二)按参畦数目划分 296
(三)按棚材划分 297
(四)按棚形划分 297
二、参棚下小气候的理论模型 298
(一)光照模型 298
(二)长波辐射模型 300
(三)净辐射通量密度平衡模型 301
三、不同阴棚的小气候对人参生育的影响 301
(一)全阴斜棚和单透斜棚 301
(二)单透斜棚、单透脊棚与单透拱棚 304
(三)双透棚 306
(四)塑料大棚 309
四、几种常用参棚的架设方法 311
(一)单透斜棚 311
(二)单透拱棚 312
五、参棚架设的原则 314
第九节 人参施肥技术 314
一、合理施肥的依据 314
(一)依人参吸肥规律施肥 314
(二)依植株长势施肥 319
(三)依土壤肥力和理化性状施肥 319
(四)人参施肥量的确定 319
二、人参常用的肥料及其施用方法 323
三、人参的施肥方式 324
(一)基肥 324
(二)追肥 325
四、施肥的原则 325
五、施肥的注意事项 326
第十节 人参的灌溉技术 327
一、人参合理灌水的依据 327
(一)依吸水规律灌水 327
(二)依植株长势灌水 327
(三)依天气情况灌水 328
(四)依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灌水 328
(五)依土壤质地和结构灌水 328
二、人参灌水的指标 328
(一)腐殖土的灌水指标 328
(二)农田土的灌水指标 328
三、人参的灌水方法 329
(一)渗灌 329
(二)滴灌 329
(三)喷灌 330
(四)行间开沟灌水 330
(五)作业道灌水 330
第十一节 人参夏季田间管理技术 330
一、松土、除草 330
(一)松土时间与次数 330
(二)松土深度 331
(三)松土方法 331
二、畦面覆盖 331
(一)畦面覆盖的作用 331
(二)畦面覆盖的时间和方法 331
三、摘蕾 332
(一)摘蕾的意义 332
(二)摘蕾的时期和方法 333
四、架设、修补参棚 333
五、扶苗培土 334
六、防旱排涝 334
(一)不同类型土壤的含水量 334
(二)防旱调水方法 334
(三)排涝方法 335
七、调节光照 336
(一)调阳时间 336
(二)调节光照方法 336
第十二节 人参采收技术 336
一、种子采收 336
(一)常规生产的种子状况 336
(二)选留生产用种 337
(三)采种 340
(四)种子的贮藏 341
二、参根采收 342
(一)收获年生 342
(二)收获时期 343
(三)收获方法 343
第十三节 人参越冬期田间管理技术 344
一、清理参园 344
二、清挖排水沟 344
三、架设风障 344
四、下膜撤帘 344
五、人参防寒 344
(一)人参冻害的原因 345
(二)防寒的作用 346
(三)防寒的时期与方法 347
六、人参出苗期的管理 347
(一)撤除积雪 347
(二)排除“桃花水” 347
(三)预防缓阳冻害 347
(四)维修参棚、清理田间 347
(五)撤除防寒物 347
(六)畦面消毒 348
第十四节 人参栽培机械化和现代化 348
一、参业生产机械化 348
(一)整地机械 348
(二)播种机械 350
(三)灌溉机械 352
(四)植保机械 353
(五)采收机械 354
二、参业生产现代化 355
(一)生产手段现代化 355
(二)生产技术现代化 355
(三)建立生态参业模式 356
(四)参业管理现代化 357
参考文献 358
第七章 人参病害 362
第一节 人参病害研究简况 362
第二节 人参浸染性病害 365
一、黑斑病 365
二、锈腐病 372
三、根腐病 383
四、菌核病 385
五、立枯病 387
六、猝倒病 389
七、疫病 390
八、炭疽病 392
九、霜霉病 393
十、白粉病 394
十一、黑干腐病 395
十二、茎腐病 396
十三、灰霉病 396
十四、软腐病 397
十五、枯萎病(凋萎病) 397
十六、斑点病 398
十七、斑枯病 399
十八、褐斑病 399
十九、细菌性软腐病 400
二十、细菌性赤腐病 402
二十一、细菌性褐色软化病 402
二十二、黄矮病 403
二十三、丛矮病 403
二十四、坏死病 404
二十五、马铃薯茎线虫病 405
二十六、食真菌茎线虫病 406
二十七、慢盾状线虫病 406
第三节 人参非浸染性病害 407
一、红皮病 407
二、冻害 409
三、枯叶病 410
四、日烧病 411
五、烧须 412
六、主根开裂 413
七、生理花叶病 413
八、缺锌花叶病 414
第四节 人参病害综合防治 416
参考文献 418
第八章 人参的虫害和鼠害 423
第一节 人参虫害 423
一、人参虫害的发生情况 423
二、人参虫害的防治原则 424
三、人参害虫的分类 424
四、人参地上部主要害虫 427
(一)草地螟 427
(二)黏虫 428
(三)白小食心虫 429
(四)土蝗 430
(五)桃粉蚜 430
(六)斑须蝽 431
(七)朱砂叶螨 431
(八)灰巴蜗牛 432
(九)野蛞蝓 433
五、人参地下部主要害虫 434
(一)金针虫 434
(二)蛴螬 436
(三)蝼蛄 439
(四)地老虎 441
六、人参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444
第二节 人参鼠害 446
一、人参鼠害的发生 446
二、人参鼠害的防治原则 447
三、人参鼠害的主要种类 447
(一)花鼠 448
(二)达乌尔黄鼠 449
(三)长尾黄鼠 451
(四)大仓鼠 452
(五)东方田鼠 453
(六)鼹形田鼠 453
(七)东北鼢鼠 454
(八)黑线姬鼠 456
(九)莫氏田鼠 457
(十)狭颅田鼠 458
(十一)巢鼠 459
(十二)灰仓鼠 460
(十三)长爪沙鼠 461
四、人参鼠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462
参考文献 466
第九章 人参加工及综合利用 468
第一节 人参加工技术 468
一、红参加工技术 468
(一)粗加工工艺 468
(二)精加工工艺 472
二、生晒参加工技术 475
(一)工艺流程 475
(二)工艺技术 475
三、糖参加工技术 476
(一)工艺流程 476
(二)工艺技术 476
四、大力参加工技术 478
(一)工艺流程 478
(二)工艺技术 478
五、活性参加工技术 478
(一)加工原理 478
(二)活性参加工工艺 479
六、罐藏鲜人参加工技术 480
(一)工艺流程 480
(二)工艺技术 480
七、其他几种参的加工技术 480
(一)皮尾参 480
(二)白干参 480
(三)保鲜参 480
(四)曲参 480
八、人参片加工技术 481
(一)普通红参片 481
(二)白参片与大力参片 482
(三)蜜饯人参片 482
(四)糖参片 484
九、人参粉加工技术 485
(一)白参粉 485
(二)红参粉 486
(三)鲜人参粉 486
(四)人参粉冲剂 487
第二节 人参制剂 488
一、丸剂 488
二、药酒 505
三、散剂 509
四、片剂 511
五、口服液 514
六、注射剂 517
七、冲剂 518
第三节 人参食品及药膳 519
一、人参补酒类 519
二、粥、米面主食类 524
三、蜜饯、糖渍类 527
四、羹汤类 529
五、菜肴类 531
六、饮料类 536
第四节 人参加工机械 538
一、洗参机械 538
(一)主要指标 538
(二)超声波洗参机 539
(三)滚筒式洗参机 540
(四)喷淋式洗参机 540
二、蒸参机械设备 541
(一)设计原理 541
(二)蒸参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543
(三)蒸汽加热式蒸参机 544
(四)电热式蒸参机 545
(五)其他蒸参机 545
三、烘干机械设备 546
(一)烘干人参的主要方法 546
(二)远红外负压烘干机的工作原理 547
(三)蒸汽加热式远红外负压烘干系统 548
(四)电加热式红外烘干系统 549
四、冷冻干燥机械 549
(一)冷冻干燥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549
(二)冷冻干燥机结构 551
(三)冷冻干燥机干燥人参机理与工作过程 553
五、分支机械 553
(一)连续称重式自动分支机 554
(二)间隙式全自动分支机 554
六、小包装精制人参加工机械 555
(一)红参的形变机理 555
(二)12t人参造型压力机 557
(三)6t人参造型压力机 560
(四)人参保压机 561
(五)人参专用压力机组的群控 561
(六)二次加工专用蒸参机 563
七、包装机械 564
(一)卧式包装机 564
(二)多功能真空充气包装机 565
(三)塑料薄膜自动连续封口机 566
(四)铁包装盒封口机 568
八、其他人参加工机械设备 568
(一)多用途人参粉碎机 568
(二)浸渍机械 572
(三)通用加工机械 573
第五节 人参综合利用 573
一、人参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573
二、人参综合利用的途径 573
(一)人参综合利用的原料来源 574
(二)人参综合利用的途径 574
参考文献 575
第十章 人参商品学 578
第一节 中国人参商品种类及其特点 578
一、野山参 578
二、红参 579
(一)普通红参 580
(二)边条红参 582
(三)精制红参 584
(四)干浆参 588
(五)红参须 588
(四)红参片、红参粉 588
三、生晒参 589
(一)全须生晒参 589
(二)生晒参 590
(三)白干参 592
(四)皮尾参 592
(五)白直须、白混须 592
(六)生晒参片、生晒参粉 592
四、白糖参 593
(一)白糖参 593
(二)轻糖直须 593
五、活性参 593
六、大力参 595
七、罐藏人参 595
八、礼品参 596
九、保健类人参 596
(一)技术要求 596
(二)检测方法 598
(三)试验方法 599
(四)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99
第二节 人参的鉴别 600
一、人参的感官鉴别 600
(一)红参的鉴别 600
(二)生晒参的鉴别 601
(三)活性参的鉴别 602
(四)糖参的鉴别 602
二、人参的显微鉴别 602
(一)主根 602
(二)粉末 602
三、人参的理化鉴别 603
(一)定性试验法 603
(二)薄层层析法 603
四、人参与西洋参的区别 603
(一)感官区别 603
(二)显微结构区别 603
(三)理化区别 604
第三节 人参质量检测 604
一、水分的测定 604
二、人参总皂甙的测定 605
三、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606
四、铅和砷的测定 608
第四节 伪品人参 611
一、土人参(栌兰) 611
二、山莴苣根 611
三、华山参 613
四、野豇豆根 613
五、商陆 614
六、桔梗 614
七、南沙参 615
八、紫茉莉根 615
九、牛蒡根 616
十、续断 616
十一、华北鸦葱 617
参考文献 619
第十一章 人参的保鲜与贮藏 620
第一节 人参的保鲜 620
一、人参保鲜原理 620
(一)呼吸作用 620
(二)影响人参保鲜的因素 621
二、人参保鲜方法 622
(一)气调保鲜 622
(二)辐射保鲜 623
(三)苔藓保鲜 624
(四)罐藏保鲜 624
第二节 人参的贮藏 625
一、人参的贮藏特征及影响人参贮藏的外界因素 625
(一)人参的贮藏特征 625
(二)影响人参贮藏的因素 625
二、人参的贮藏方法 626
(一)普通贮藏法 626
(二)气调贮藏法 626
(三)吸氧剂法 626
第三节 人参仓贮害虫及其防治 627
一、仓贮害虫 627
(一)甲虫类 627
(二)蛾类 629
二、仓贮害虫的防治 630
(一)低温法 630
(二)高温法 630
(三)干燥法 630
(四)电离辐射法 630
(五)气调法 630
(六)诱杀法 630
(七)对抗法 630
(八)药剂熏蒸法 631
参考文献 631
第十二章 人参组织与细胞培养 633
第一节 人参愈伤组织的诱导 633
一、材料的选择和无菌处理 633
(一)材料的选择 633
(二)无菌处理 633
二、培养基、激素和愈伤组织的诱导 634
(一)培养基和激素 634
(二)培养基的配制 636
(三)愈伤组织的诱导 637
三、冠瘿组织的诱发 637
第二节 人参花药和花丝培养 637
一、花药培养 637
(一)接种材料的处理 638
(二)培养基 638
(三)花粉的发育时期 638
(四)培养条件 639
(五)器官的分化与植株再生 639
二、花丝培养 640
(一)接种材料的处理 640
(二)培养基 640
(三)培养条件 641
(四)愈伤组织的分化与植株再生 641
第三节 人参杂种胚培养 641
一、材料的处理 642
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的再生 642
(一)愈伤组织的诱导 642
(二)植株的再生及无性系的建立 643
三、试管植株的移栽 643
(一)移栽的方式、方法及移栽时间 643
(二)移栽成活情况 644
(三)存在的问题 644
第四节 人参原生质体培养 645
一、材料的准备 645
二、从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的方法 645
(一)酶液配方 645
(二)分离方法与注意事项 646
三、原生质体的培养 646
(一)培养方法及培养结果 646
(二)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647
第五节 人参愈伤组织和细胞的继代培养 647
一、培养方法与周期 648
(一)培养方式 648
(二)培养周期的变化 649
(三)继代培养的接种量与生长量计算 649
二、影响继代培养的因素 650
(一)培养基组成的影响 650
(二)植物激素的影响 651
(三)pH的影响 652
(四)培养条件的影响 653
三、继代培养中蔗糖的利用率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变化 653
(一)蔗糖的利用 654
(二)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量与CO2释放量的关系 654
四、愈伤组织和细胞株系的选育 655
(一)愈伤组织的选育 655
(二)细胞株系的选育 655
第六节 人参细胞的大量培养 657
一、液体悬浮培养 658
(一)自旋式大瓶培养 658
(二)通气搅拌式反应器 659
(三)气升式反应器 659
(四)接种量与生长速度 660
二、固体培养 661
第七节 人参培养物的评价 661
一、化学成分的评价 661
(一)人参皂甙 662
(二)细胞多糖 663
(三)氨基酸 664
(四)矿质元素 664
二、药理活性的评价 665
(一)给药量 665
(二)镇静作用 665
(三)抗疲劳作用 666
(四)抗高温作用 666
(五)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的影响 666
三、毒理学的评价 667
(一)急性毒性试验 667
(二)累积性毒性试验 667
(三)诱变试验(Ames试验) 667
(四)染色体畸变试验 667
第八节 人参组织培养的远景分析 668
参考文献 669
第十三章 人参的化学 671
第一节 人参皂甙 671
一、人参皂甙的化学结构 673
(一)原人参二醇型皂甙 673
(二)原人参三醇型皂甙 674
(三)齐墩果酸型皂甙 675
(四)其他人参皂甙类 675
二、人参皂甙的理化性质 677
(一)性状 677
(二)溶解度 677
(三)泡沫及溶血 677
(四)稳定性 677
三、人参皂甙的提取与分离 680
(一)人参总皂甙的提取 680
(二)人参单体皂甙的制备 682
(三)人参皂甙提取效果的对比研究 684
(四)人参单体皂甙的分离 684
(五)人参根皂甙的提取分离 686
(六)人参根茎皂甙的提取分离 691
(七)人参茎叶皂甙的提取分离 692
(八)人参花蕾皂甙的提取分离 694
(九)人参果皂甙的提取分离 694
(十)人参种子皂甙的提取分离 696
四、人参皂甙的合成 696
(一)人参皂甙Rh2的合成 696
(二)人参皂甙Rh1的制备方法 698
(三)原人参三醇鼠李糖甙的合成 699
(四)原人参三醇半乳糖甙的合成 699
五、人参皂甙的鉴定与结构研究 700
(一)人参皂甙的鉴定与结构研究方法 700
(二)人参皂甙元的结构研究 728
(三)人参皂甙的结构研究 730
六、人参单体皂甙的分析方法 736
(一)薄层层析法(TLC法) 736
(二)双波长薄层扫描法(TLCS) 736
(三)高效薄层(HPTLC)指纹鉴定法 737
(四)胶束动电色谱(Micellar Chromatography Mc) 738
(五)棒状薄层扫描法(TLC-FID) 738
(六)气相层析法(GC) 738
(七)高效液相层析法(HPLC) 739
七、人参皂甙的积累动态 744
(一)人参年生对皂甙含量、生物活性的影响 744
(二)季节变化与人参皂甙的含量 745
(三)人参根不同组织中的人参皂甙含量 746
八、人参加工过程中人参皂甙类成分的转化 747
(一)鲜参加工成生晒参及红参的过程中人参皂甙的转化 747
(二)鲜参加工成“仙参”过程中人参皂甙的转化 748
九、人参皂甙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反应 749
十、人参皂甙的构效关系的研究 751
(一)人参皂甙的抗癌活性及其构效关系分析 751
(二)人参皂甙抗心律失常构效关系研究 753
第二节 人参挥发油 755
一、人参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756
(一)萜类 756
(二)脂肪族类化合物 759
(三)芳香族及杂环类化合物 760
二、人参挥发油的提取分离 761
(一)人参挥发油的提取 761
(二)人参挥发油的分离 761
三、人参挥发油成分分析及部分结构鉴定 762
(一)人参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762
(二)部分倍半萜类成分的结构鉴定 764
第三节 氨基酸和多肽类 767
一、人参氨基酸类成分 767
(一)人参中游离氨基酸分析 767
(二)水解后氨基酸分析 768
(三)人参中特殊氨基酸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其分布 769
(四)红参中精氨酸衍生物—1-(精氨酸-Nα基)-1-去氧-4-O-(α-D-吡喃葡萄糖基)-D-果糖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772
二、人参肽类化合物 773
(一)人参肽类化合物的提取与纯化 773
(二)人参肽类一级结构的测定 775
(三)人参多肽的二级结构分析 778
(四)人参多肽基因的化学合成和克隆 778
三、人参蛋白质和酶 779
(一)蛋白质、酶的提取与纯化 779
(二)蛋白质及酶的分子量测定 780
(三)蛋白质和酶的组成分析及其理化性质 780
(四)蛋白质的含量分析 781
第四节 人参多糖 782
一、概述 782
二、人参多糖的分离纯化 783
(一)粗多糖的提取 783
(二)多糖的分离、纯化 783
(三)多糖纯度鉴定 785
三、人参多糖的结构分析测定 787
(一)酸水解 787
(二)甲基化反应 788
(三)氧化降解反应 788
(四)气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 788
(五)核磁共振光谱法(NMR) 790
(六)红外光谱(IR)和喇曼激光光谱 793
(七)免疫化学技术与酶水解 794
(八)多糖分子量测定 794
四、人参多糖的含量测定 797
(一)多糖中果胶质的测定(李向高,1987) 797
(二)人参粗淀粉的测定 798
五、人参根多糖的研究 799
六、人参地上部分多糖的研究 804
(一)人参茎叶多糖 804
(二)人参果多糖 809
七、引种西洋参多糖的研究 809
第五节 人参中的有机酸及脂肪油类 810
第六节 人参中的其他成分 811
一、无机成分及微量元素 811
二、维生素类 813
三、生物碱及核苷类 813
四、酮类及黄酮类成分 813
五、聚乙炔醇类化合物 813
六、甾醇和酶类 820
七、木脂素 820
参考文献 820
第十四章 人参的药理 829
第一节 人参药理研究概况 829
第二节 人参的药理作用 830
一、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831
二、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845
三、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858
四、对学习记忆的作用 885
五、对体温的作用 893
六、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898
七、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931
八、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 938
九、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 945
十、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958
十一、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960
十二、抗应激作用 979
十三、抗衰老作用 999
十四、抗肿瘤和抗突变作用 1011
十五、抗病毒作用 1024
十六、抗辐射作用 1026
十七、抗炎作用 1030
十八、药物代谢动力学 1031
十九、人参芦头的催吐作用 1032
二十、毒性 1035
参考文献 1037
第十五章 人参的临床应用 1049
第一节 中医临床应用 1049
一、独参汤 1049
二、参芦散 1054
三、参附汤 1055
四、生脉散 1058
第二节 现代医学临床应用 1062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1062
二、血液系统疾病 1065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 1066
四、消化性溃疡 1068
五、肝炎 1068
六、红斑狼疮 1069
七、阿狄森氏病 1070
八、癌症 1070
九、新生儿疾患 1071
十、老年病 1072
十一、其他疾病 1075
第三节 人参的不良反应 1076
一、短期用药的不良反应 1079
二、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 1078
三、中毒死亡 1079
四、中毒救治 1079
参考文献 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