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3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 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1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说 21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 22
三、邓小平哲学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精华 25
(一)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和基础 25
(二)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历史经验的反思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 29
(三)邓小平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4
(四)邓小平哲学思想是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5
第二讲 物质和意识 37
一、世界的物质性 37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37
(二)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1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1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5
(一)意识的起源 56
(二)意识的本质 60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64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9
(一)邓小平重新确立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70
(二)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全面阐述和丰富发展 73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78
第三讲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88
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88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89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97
(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101
二、对立统一规律 106
(一)矛盾的基本属性 107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10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5
三、质量互变规律 120
(一)质、量、度 120
(二)量变和质变 123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128
(一)肯定和否定 129
(二)否定之否定 132
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37
(一)原因和结果 138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140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144
(四)形式和内容 148
(五)现象和本质 152
六、照辩证法办事 154
(一)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构想的重要哲学基础 155
(二)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极重要的辩证法基础 158
(三)两点论和重点论、全面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 162
(四)关于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和波浪式发展 166
(五)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动力 172
第四讲 实践和认识及真理 178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78
(一)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根本对立 178
(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180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原则区别 181
二、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83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184
(二)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的表现 187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 189
(一)由实践到认识 189
(二)由认识到实践 194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96
(四)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198
四、真理 203
(一)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 204
(二)真理和谬误 208
(三)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 210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4
(五)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218
五、尊重实践,尊重知识 220
(一)邓小平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221
(二)邓小平实践观的基本特点 225
(三)尊重科学知识 229
第五讲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32
一、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232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32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235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37
(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238
(二)主要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39
三、社会意识 243
(一)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43
(二)社会意识的结构 248
(三)社会意识形态的诸形式 254
四、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261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262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基本内容 268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274
第六讲 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本规律 287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87
(一)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和规律 287
(二)社会形态的矛盾运动和规律 296
(三)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302
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305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观点 30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生产力的几个重大问题 307
(三)坚持生产力问题上的正确立场,反对各种错误思想 312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13
(一)邓小平的杰出战略指导思想 314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315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严格的科学命题 317
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19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319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21
(三)现阶段我国阶级斗争的特点及基本方针 324
(四)国家的实质和职能 326
(五)社会革命 328
五、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330
(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历史回顾 330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332
(三)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革命 334
(四)在改革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40
第七讲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49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49
(一)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349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50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52
(一)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个人 353
(二)无产阶级领袖的品质和历史作用 355
三、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 357
(一)人与社会 357
(二)个人与群众 359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61
四、尊重群众和尊重人才 363
(一)邓小平以满足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 363
(二)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两个关键 365
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 371
(一)社会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372
(二)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75
后记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