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论著概述 1
一、土壤地理 1
汉渝公路中段暨渠江流域之土壤与土地利用〔2-8〕 1
青海省中部之棕壤及其地理意义〔2-7〕 47
华中四省之土壤及其利用〔2-8〕 52
汉中盆地考察报告〔2-9〕 79
农业土壤的形成与分类问题〔2-11〕 118
试论土壤分类中几个基本问题〔2-12〕 132
二、土壤肥力 141
我国战时肥料问题〔1-1〕 141
人畜粪中氮质之保存方法〔3-6〕 145
土壤与抗战〔1-2〕 152
有机肥料优越性的研究(二)〔3-10〕—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肥力、微生物活动、作物产量的作用 156
关于肥料研究中几个问题商榷〔3-11〕 177
耕翻深度与耕层的层次发育〔3-12〕 185
草甸棕壤区耕作土壤的层次发育及其肥力特征〔3-18〕 195
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我国增产粮食的主要途径〔1-9〕 203
土壤肥力实质的研究Ⅰ.黑土〔3-24〕 208
土壤肥力实质的研究Ⅱ.棕壤〔3-25〕 219
土壤肥力实质的研究Ⅲ.红壤〔3-27〕 229
土壤肥力实质的研究Ⅳ.水稻土〔3-28〕 243
土壤自动调节与抗逆性的机制和功能〔3-30〕 253
微团聚体的保肥供肥性能及其组成比例在评断土壤肥力水平中的意义〔3-31〕 262
三、土壤改良 275
吉林省郭前旗灌区的碱化草甸盐土〔4-1〕 275
吉林省郭前旗灌区苏打盐渍化的成因及其累积过程〕〔4-4〕 295
吉林省郭前旗灌区苏打盐渍上的改良〔4-6〕 318
种稻改良苏打盐土的经验总结〕〔4-7] 343
关于盐碱土改良工作中的几个问题〔4-10〕 352
我国盐碱土改良研究的进展和展望〔4-12〕 356
有机质改良盐碱土的作用〕〔4-15〕 363
论著详目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