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2
编辑说明 12
概述 12
第一篇 满族 12
第一章 源流与人口 12
第一节 先世 12
第二节 满族的形成和辽宁满族的来源 15
第三节 姓氏渊源 19
第四节 人口与分布 24
第二章 语言与文字 26
第一节 语言 26
第二节 文字 27
第三节 满语文研究 29
第三章 政治 30
第一节 八旗制度与国家政权 30
第二节 阶级状况 33
第三节 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47
第四节 参加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 61
第五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参政议政 63
第六节 满族自治县、满族乡镇 65
第四章 经济 74
第一节 农业 74
第二节 工业 81
第三节 商业 86
第五章 教育、科技与文化 87
第一节 教育 88
第二节 科技 94
第三节 医疗卫生 99
第四节 体育 101
第五节 文化事业 105
第六节 文学艺术 109
第六章 风俗习惯 119
第一节 日常生活习俗 119
第二节 婚姻、生育和丧葬习俗 121
第三节 礼俗、祭俗与节 俗 124
第七章 宗教信仰与文物古迹 128
第一节 宗教信仰 128
第二节 文物古迹 129
第二篇 蒙古族 142
第一章 来源与人口 142
第一节 来源 142
第二节 人口与分布 147
第三节 姓氏 147
第二章 语言与文字 148
第一节 语言 148
第二节 文字 149
第三节 蒙古语地名 150
第三章 政治 152
第一节 清代盟旗制度 152
第二节 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157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自治运动 160
第四节 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乡镇 162
第四章 经济 165
第一节 畜牧业 165
第二节 农业 167
第三节 林业 173
第四节 工业 175
第五节 商贸、财政、金融 180
第六节 交通、邮电 185
第五章 教育 18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教育 18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 189
第三节 蒙古语文教学 193
第四节 教师队伍 195
第五节 学校 196
第六节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199
第六章 文化艺术 199
第一节 传统文化艺术 200
第二节 现代文化艺术 204
第三节 新闻出版 206
第七章 体育卫生 208
第一节 体育 208
第二节 医疗卫生 211
第八章 风俗习惯 215
第一节 居住与陈设 215
第二节 服饰与头饰 216
第三节 饮食 218
第四节 婚育 219
第五节 节日 221
第六节 丧葬 222
第七节 祭祀 223
第八节 礼仪与禁忌 224
第九章 宗教信仰 226
第一节 喇嘛教的传入与兴衰 22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喇嘛教 228
第三节 喇嘛寺庙 230
第三篇 朝鲜族 236
第一章 来源与人口 236
第一节 来源 236
第二节 人口与姓氏 238
第二章 语言与文字 239
第一节 语言属性与文字的形成 239
第二节 通用语与方言 240
第三节 语言文字使用 241
第三章 政治 244
第一节 清代朝鲜族政治 244
第二节 民国时期朝鲜族政治 245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族政治 248
第四节 新中国朝鲜族政治 251
第五节 朝鲜族乡镇 253
附:中共辽宁地方组织和东北革命武装中的朝鲜族领导人 254
第四章 经济 256
第一节 农业 257
第二节 工业 267
第三节 商业 269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271
第五节 人民生活 272
第五章 教育、科技与文化 277
第一节 教育 277
第二节 科技 290
第三节 文学艺术 291
第四节 新闻、出版、广播 296
第六章 体育卫生 299
第一节 体育 299
第二节 医疗卫生 302
第七章 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 304
第一节 服饰 304
第二节 饮食 305
第三节 房屋及起居 307
第四节 婚姻 308
第五节 丧葬 310
第六节 礼仪 310
第七节 节日 311
第八节 宗教信仰 312
第四篇 回族 318
第一章 来源与人口 318
第一节 来源 318
第二节 人口与姓氏 321
第二章 语言与文字 326
第一节 经堂语言 326
第二节 回族使用汉语的特点 327
第三章 政治 328
第一节 回族在各历史时期的政治地位 328
第二节 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338
第三节 回族乡镇 343
第四章 经济 34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 34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 349
第五章 教育、文化与科技 356
第一节 教育 356
第二节 文化 363
第三节 科技 369
第六章 体育卫生 373
第一节 体育 373
第二节 医药卫生 375
第七章 风俗习惯 379
第一节 出生 380
第二节 住宅 380
第三节 饮食 381
第四节 服饰 381
第五节 婚姻 382
第六节 丧葬与祭典 384
第七节 沐浴 386
第八节 禁忌 386
第九节 称谓和礼仪 387
第十节 标志和标牌 388
第八章 宗教信仰 388
第一节 伊斯兰教 388
第二节 清真寺 385
第三节 宗教职业人员 391
第四节 三大节 日 392
第五篇 锡伯族 396
第一章 来源与人口 396
第一节 族名与族源 396
第二节 来源与迁徙 397
第三节 人口与姓氏 404
第二章 语言与文字 412
第一节 古代固有的锡伯族语言文字 412
第二节 从“夹谷稗话”到通用汉语汉文 412
第三章 政治 415
第一节 清代以前的锡伯族政治 415
第二节 清代的锡伯族政治 416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锡伯族政治 418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锡伯族政治 420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锡伯族政治 421
第六节 锡伯族乡镇 422
第四章 经济 440
第一节 明末清初(南迁盛京之前)锡伯族经济 440
第二节 清代(南迁盛京之后)锡伯族经济 441
第三节 民国时期锡伯族经济 442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锡伯族经济 443
第五章 文化、教育与体育卫生 446
第一节 文化 446
第二节 教育 454
第三节 体育卫生 458
第六章 风俗习惯 465
第一节 家庭与宅居 465
第二节 婚姻 467
第三节 服饰 469
第四节 女子发饰与首饰 471
第五节 饮食 472
第六节 诞生与丧葬的礼俗 473
第七节 礼仪 475
第八节 节 日 476
第九节 禁忌 479
第七章 宗教信仰 480
第一节 信奉萨满教、喇嘛教与佛教 480
第二节 供奉祖先 481
第三节 供奉喜利妈妈和海尔堪 482
第六篇 少数民族工作 488
第一章 工作机构 48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88
第二节 工作职责 495
第二章 宣传落实民族政策 496
第一节 学习宣传民族政策 496
第二节 民族政策检查 499
第三节 平反冤假错案 500
第四节 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501
第三章 少数民族干部 502
第一节 少数民族干部数量 502
第二节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 504
第三节 少数民族后备干部 504
第四章 少数民族经济 504
第一节 主要经济工作 505
第二节 扶贫工作 508
第三节 经济工作成果 512
第五章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14
第一节 建立民族自治县 514
第二节 建立民族乡镇 516
第六章 少数民族教育 516
第一节 普及中小学教育 516
第二节 发展师范教育 520
第三节 创办民族大学 521
第七章 少数民族文化 522
第一节 文化机构和文艺演出 522
第二节 重视民族研究 525
第三节 抢救整理民族古籍 526
第四节 注重民族语文工作 528
第五节 民族历史调查 532
第六节 民族图书出版 534
第八章 少数民族体育卫生 534
第一节 体育 535
第二节 医药卫生 539
第九章 民族团结进步 540
第一节 实行民族平等 540
第二节 接待来访考察和组团出访考察 545
第三节 表彰 548
附录 561
一、大事年表 561
二、重要文献辑存 584
三、编纂始末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