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发展30年 1978-2008》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俞可平主编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29002169
  • 页数:2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内民主、基层民主、依法治国等领域的变革与发展,是一部研究中国政治发展30年的基本参考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

一、人民代表大会 2

二、政治协商 4

三、党内民主 5

四、基层民主 7

五、法制建设 9

六、政府改革 11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30年 1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沿革 17

二、3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取得的成就与进步 20

(一)基本上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20

(二)监督作用不断加强,角色地位不断强化 25

(三)选举制度不断完善 27

(四)人民代表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 29

(五)人大自身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 31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3

(一)选举制度 34

(二)人大代表的结构和能力 36

(三)法定的权力和作用 37

(四)议事规则 38

(五)监督工作 39

四、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 40

(一)理顺党的领导和人大权力的关系 40

(二)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 42

(三)适当扩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逐步推行人大常委专职化 44

(四)适当把握人大会议规模和人数 46

(五)激活人大的监督制约机制,提升审议质量 47

(六)优化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 48

第三章 政治协商30年 51

一、改革开放以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历程 54

二、30年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61

(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体系的主要支柱之一,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形式 62

(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63

(三)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政治协商的内容不断充实、程序逐步规范 64

(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推动国家政权建设 65

(五)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的地位得到巩固,作用显著增强 66

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67

(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积极性高,但民主监督权力相对不足 68

(二)协商式政协委员推选制度存在明显的问题 68

(三)政协提案质量参差不齐 69

(四)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支持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和行业差异 70

(五)政协委员构成代表性不够广泛 71

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方向 71

(一)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持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色和政治优势 72

(二)推进制度创新,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建设,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 73

(三)坚持执政党建设同参政党建设的互相促进,提高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参政党的参政能力 75

第四章 党内民主30年 78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发展的主要历程 79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83

(一)党内民主观念普遍增强,思想理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83

(二)党务公开不断推进,党员民主权利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 84

(三)集体领导制度进一步落实,票决制有了重大突破 85

(四)党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 85

(五)党内选举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 86

(六)党内监督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86

三、党内民主发展和建设的基本经验 87

(一)坚持以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为基本方向 87

(二)坚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发挥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出发点 87

(三)坚持以健全法规和完善制度为基本着力点 88

(四)坚持以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为基本准则 89

(五)坚持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为基本要求 91

(六)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 91

四、党内民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2

(一)党员的民主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92

(二)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还需要不断健全 93

(三)支撑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法规还需要不断完善 93

(四)党内民主对党内监督的推动作用仍需不断加强 94

五、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95

(一)不断创新完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 95

(二)积极总结推广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经验 96

(三)不断改进全委会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 96

(四)进一步改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97

(五)不断健全完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 98

第五章 基层民主30年 99

一、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民主的发展历程 100

(一)农村村民自治 100

(二)城市社区自治 103

(三)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 105

(四)乡镇基层政权建设 105

二、基层民主的发展成就与意义 107

(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107

(二)城市基层民主建设 109

(三)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 112

(四)乡镇基层政权建设 114

(五)基层社会团体和组织得到培育和发展 118

三、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 120

(一)基层自治组织的性质与功能定位尚不明确,与政府的关系错位 120

(二)民主参与程度低,民主建设缺乏持续推进的动力 121

(三)选举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 122

(四)法律和制度不健全,“四个民主”发展不平衡 124

(五)民主意识、民主认知与民众素质亟待提高 126

(六)地区发展不平衡 126

(七)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形式有待于创新 127

四、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对策 127

(一)科学定位基层自治组织的功能,理顺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的关系 127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四个民主” 128

(三)强化自主意识,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130

(四)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拓宽民主参与渠道 132

(五)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民主的实践形式 133

第六章 法制建设30年 137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137

(一)1978~1981年:法制建设恢复时期 137

(二)1982~1997年: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时期 139

(三)1997年以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期 142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145

(一)厘清了执政党与宪法和法律的关系,依法执政的观念逐步确立 145

(二)立法日臻完善,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水平不断提高 146

(三)司法机构和司法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47

(四)积极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 148

(五)法律服务工作发展迅速,律师、公证事业不断壮大 149

(六)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工作发展迅速 149

(七)法制教育和法律普及工作蓬勃发展,全民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 150

三、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的主要经验 151

(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51

(二)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151

(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 152

(四)必须把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优秀的法治成果有机结合起来 152

(五)法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抓好立法、普法、执法、司法、守法的每一个环节 153

四、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54

(一)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54

(二)建议 157

第七章 政府改革30年 165

一、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改革的基本脉络 166

(一)1982年:精简机构,党政分开,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67

(二)1988年:党政分开,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168

(三)1993年:转变职能,精兵简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169

(四)1998年:转变职能,精兵简政,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 171

(五)2003年:转变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172

(六)2008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173

二、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改革的主要特点 174

(一)改革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改革 174

(二)改革重点:转变政府职能 176

(三)改革特征:渐进式改革 176

(四)改革方式:政府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 178

(五)改革取向:法治化、制度化、民主化 179

(六)改革步骤:先中央后地方 181

三、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改革已取得的突出成效 182

(一)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 182

(二)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 183

(三)政府决策日益科学化、民主化 184

(四)政府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185

(五)政府工作透明度明显提高 185

(六)依法行政稳步推进 187

(七)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188

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189

(一)行政成本过高,行政效率偏低 189

(二)政府职能转变仍不到位,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仍然存在 190

(三)依法行政有待完善 191

(四)政府行政管理中重管制、轻服务的倾向仍然明显 192

(五)政府工作透明度有待加强 193

(六)权力边界有待进一步理顺 193

五、下一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194

(一)服务型政府 194

(二)责任政府 197

(三)法治政府 198

(四)廉洁政府 199

(五)参与型政府 200

(六)透明政府 201

附录1:西方学者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发展 206

一、中国政治发展的总体评价 206

(一)变化的权威主义 207

(二)“党政体制”(Pay-state)的调整和适应 209

(三)政治领域的自由化 210

(四)治理、改革与发展 212

二、中国政治发展的具体成就 213

(一)村民选举:中国的民主之路? 214

(二)公民社会的兴起 216

(三)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地位的提高 218

(四)法治:正在走出法律工具主义范式 220

(五)中国的人权:为何总是遭受“双重标准” 222

三、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挑战 223

(一)经济增长的困境 224

(二)稳定的难题 225

(三)民族主义的反冲 227

(四)反腐败斗争尚未取得成功 228

四、中国政治发展的前景 230

(一)中国的民主转型 231

(二)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232

(三)走向非自由主义的民主 234

附录2:中国政治发展30年(1978年12月~2008年3月)大事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