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开展博士就业与职业取向状况调查的理论与政策意义 1
二、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3
三、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5
第一章 “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职业取向”研究综述 6
第一节 职业取向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6
第二节 博士学位获得者职业取向研究的理论背景 9
(一)博士学位获得者职业取向和求职就业问题的相关理论 9
(二)职业流动的相关理论 11
第三节 高等教育学位获得者职业取向研究 12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12
(二)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职业取向与就业研究 14
第四节 职业取向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19
(一)职业选择的理性决定理论 19
(二)社会分层对职业取向的影响 19
(三)城乡区域的影响 20
(四)性别的影响 21
第五节 小结与政策建议 21
第二章 博士职业取向的总体状况描述 23
第一节 博士职业取向的内容分析 24
(一)希望就业的省份 24
(二)希望就业的城市类型 27
(三)希望从事的工作类型 28
(四)希望就职的单位类型 30
(五)希望获得的工资收入 31
(六)长期的职业目标 35
(七)定向/委培生的职业取向 39
(八)小结 42
第二节 博士职业取向的结构分析 43
(一)对工作要素的重要性评价 43
(二)因子分析:精简指标结构 46
(三)不同博士的取向维度比较 50
(四)取向维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五)取向内容与取向维度的关系 53
(六)小结 57
第三章 博士职业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59
第一节 研究回顾 59
(一)性别的影响 59
(二)父母社会地位的影响 60
(三)居住地城乡类型的影响 60
第二节 单因素分析 60
(一)个人层次 61
(二)家庭层次 64
(三)学校层次 66
第三节 学术取向影响因素的多元统计分析 67
(一)研究假设 67
(二)模型和变量 68
(三)学术取向的多元回归分析 70
(四)职业取向维度分析 74
第四节 对保留工资影响因素的分析 77
第五节 小结及建议 79
第四章 理想与现实 81
第一节 求职状况和求职过程 81
(一)求职情况描述 81
(二)求职过程分析 82
第二节 工作类型与单位类型 86
(一)实际就业状况 87
(二)工作类型期望与实际的差异 88
(三)工作单位期望与实际的差异 93
第三节 地区去向 94
(一)工作地点分布状况 94
(二)影响地区分布的因素 97
(三)工作地区期望与实际的差异 100
第四节 薪酬收入 101
(一)期望与实际差异 102
(二)工资收入的单位差异 102
(三)工资收入的地区差异 103
第五节 专业对口情况 104
(一)总体情况 104
(二)专业类别差异 104
(三)“就业向工商业转移”的探讨 105
(四)工作满意度 106
第六节 小结和建议 107
第五章 为何难以顶起半边天 109
第一节 女博士的基本情况 113
第二节 女博士的学习 114
第三节 女博士的职业取向 119
第四节 女博士的实际就业情况 125
第五节 性别意识对女博士学习、择业的影响 127
第六节 小结和建议 131
第六章 博士毕业生对教育体系的评价 134
第一节 对学校环境的评价 135
第二节 对导师的评价 139
第三节 对课程的评价 142
第四节 博士生对教育的总体满意度 145
第五节 总结与建议 146
第七章 博士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及其对职业取向的影响 149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49
第二节 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现状的认知与态度 150
第三节 影响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态度的因素分析 152
第四节 博士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对其职业取向的影响 155
第五节 小结与建议 156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159
第一节 博士学位获得者职业取向的总体分析 159
(一)博士职业取向的内容分析 159
(二)博士职业取向的结构分析 161
(三)职业取向的维度结构与内容之间的联系 162
(四)影响博士职业取向的因素分析结果 163
第二节 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实际就业情况及其与职业取向的比较 164
(一)应届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求职基本情况 165
(二)应届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就业基本情况 165
(三)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实际就业与职业取向之间的比较 166
第三节 研究的政策启示和建议 167
附录一 调查方案与实施情况 170
一、抽样设计 170
二、调查实施 171
三、数据处理 171
四、统计分析 172
五、样本分布概况 172
附录二 调查问卷 176
参考文献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