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历史发展特征述略 14
第一节 古典形态小说创作理论 14
第二节 近代形态小说创作理论 17
第三节 现代形态小说创作理论 20
第四节 20世纪末当代形态小说创作理论 25
第二章 世纪末小说创作理论的建构 30
第一节 小说创作理论:政治性、认识性、审美性、文本性、文化性 31
第二节 故事理论 47
第三节 小说叙事理论 59
第四节 小说语言理论 80
第五节 小说结构理论 95
第六节 小说创作心理理论 106
第三章 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关系发展 120
第一节 压力下的修复阶段(1980—1984年) 122
第二节 发展中的分裂阶段(1985—1989年) 127
第三节 沉寂中的变异阶段(1989—1992年) 133
第四节 喧哗中的深化阶段(1993—1999年) 137
第四章 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关系类型 143
第一节 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关系类型 144
第二节 小说创作理论对小说创作实践的影响及其途径 150
第三节 小说创作理论影响的有限性 159
第五章 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关系的个案研究 169
第一节 王蒙:理论与创作的先行者 170
第二节 刘庆邦:“以小见心”的短篇小说创作理论与实践 182
第三节 王朔:通俗小说的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 197
第四节 莫言:“气味”的追求 218
第五节 韩少功:徘徊于诗情与哲理之间 237
第六节 贾平凹:矛盾挣扎中的不懈追求 253
第七节 王安忆:实践的理论与理论的实践 267
第六章 图像时代小说创作理论的未来 284
主要参考文献 297
后记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