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3
第1章 工业化理论 3
1.1 工业化的内涵与类型 3
1.1.1 工业化的内涵 3
1.1.2 工业化的类型 6
1.2 工业化的阶段划分 8
1.3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 11
1.3.1 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化理论 12
1.3.2 列宁的工业化理论 13
1.3.3 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 14
1.4 西方发展经济学工业化理论 15
1.4.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5
1.4.2 罗丹的大推动理论 16
1.4.3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16
1.4.4 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 17
1.4.5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18
1.4.6 梯度转移理论 18
1.4.7 反梯度转移理论 18
1.5 我国工业化理论的演变 19
1.5.1 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之前的理论思想 19
1.5.2 新型工业化理论 21
第2章 信息化理论 25
2.1 信息化的内涵与层次 25
2.1.1 信息化的兴起 25
2.1.2 信息化的定义 26
2.1.3 信息化的内涵 27
2.1.4 信息化的外延 28
2.1.5 信息化所包含的要素 29
2.1.6 信息化的层次 30
2.2 信息化与经济增长 32
2.2.1 技术革命与经济增长 32
2.2.2 信息技术革命与计算机悖论 34
2.2.3 信息技术革命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36
2.3 信息化与社会转型 38
2.3.1 信息化与社会就业结构和方式 39
2.3.2 信息化与社会群体结构 40
2.3.3 信息化与社会组织结构 41
2.3.4 信息化与社区结构 42
2.3.5 信息化与社会观念结构 43
第3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理论 45
3.1 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一般分析 45
3.1.1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主要区别 45
3.1.2 不同视角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认识 46
3.1.3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进一步认识 47
3.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及发展领域 49
3.2.1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内涵的理解 49
3.2.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领域 53
3.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机理分析 55
3.3.1 结构优化和内生增长:融合的经济学基础 55
3.3.2 产业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现依据 58
3.3.3 传统产业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核心焦点 62
3.4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机制 64
3.4.1 企业主导机制 64
3.4.2 市场推动机制 65
3.4.3 政府引导机制 68
第4章 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现状与趋势 73
4.1 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背景 73
4.1.1 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73
4.1.2 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77
4.1.3 跨国公司主导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80
4.1.4 产业集群化特征进一步凸现 83
4.1.5 国际组织作用日益突出 84
4.2 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现状与趋势 85
4.2.1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演变趋势 85
4.2.2 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87
4.2.3 服务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型 90
4.2.4 福特制生产方式向柔性生产方式转变 92
4.3 信息化与重点行业融合发展的进展 94
4.3.1 汽车产业 94
4.3.2 机械制造业 96
4.3.3 石油化工业 99
4.3.4 金融业 101
4.3.5 现代物流业 103
4.3.6 信息产业 105
4.4 主要国家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 111
第5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之美国实践 117
5.1 美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背景 117
5.1.1 美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大的国家 117
5.1.2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9
5.1.3 不断加快的资源环境压力要求转变工业发展模式 120
5.1.4 信息技术的持续原始创新为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 121
5.2 美国信息化与重点行业的融合发展 122
5.2.1 航空工业 122
5.2.2 金融业 127
5.2.3 商贸业 131
5.2.4 物流业 137
5.3 美国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 142
5.3.1 信息技术应用在产业升级中的发展历程 142
5.3.2 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 143
5.3.3 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服务经济的成功转型 144
5.3.4 信息技术应用引发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 146
5.4 美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经验和启示 147
5.4.1 市场竞争机制是推动技术应用的有效动力 147
5.4.2 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是加快技术扩散的重要力量 148
5.4.3 完善的法律政策和发展战略是推动技术应用的重要保障 149
5.4.4 技术创新与体制和管理创新相结合 151
5.4.5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是促进融合的关键环节 151
第6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之英国实践 153
6.1 英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背景 153
6.1.1 英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153
6.1.2 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的经济实力 155
6.1.3 战后多次经济危机加剧了英国经济的下滑 155
6.1.4 激烈的国际竞争推动了英国产业转型 156
6.2 英国信息化与重点行业的融合发展 157
6.2.1 金融业 157
6.2.2 石油化工业 161
6.3 英国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 165
6.3.1 英国信息化与产业融合的发展历程 165
6.3.2 信息化全面实现了英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167
6.3.3 信息化推动了英国现代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 168
6.3.4 信息化促进了英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168
6.3.5 信息化推动了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170
6.4 英国信息与工业化融合的动力机制 170
6.4.1 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 171
6.4.2 政策战略的推动作用 171
6.4.3 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 172
6.4.4 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172
第7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之德国实践 175
7.1 德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背景 175
7.1.1 德国工业化道路是普鲁士式的政府导向型混合制模式 175
7.1.2 战后德国经济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 176
7.1.3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促进了产业信息化改造 177
7.1.4 德国统一为两化融合创造了稳定的社会基础 178
7.2 德国信息化与重点行业的融合发展 179
7.2.1 汽车工业 179
7.2.2 机械制造业 181
7.2.3 物流业 183
7.3 德国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 186
7.3.1 国信息化与产业融合的发展历程 186
7.3.2 信息技术全面实现了德国制造业的改造升级 187
7.3.3 信息技术推动了德国现代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 188
7.4 德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动力机制 189
7.4.1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89
7.4.2 人才培养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190
7.4.3 研发投入是德国两化融合的重要推动力 191
7.4.4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 192
第8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之日本实践 193
8.1 日本工业化发展的历程 193
8.2 日本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背景与举措 196
8.2.1 日本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背景 196
8.2.2 日本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举措 198
8.3 日本信息化与重点行业的融合发展 204
8.3.1 汽车:改变世界的创新与革命 204
8.3.2 钢铁:日本经济奇迹的支撑力量 210
8.3.3 造船:世界造船业的常青树 214
8.3.4 农业:发达的流通体系 217
8.4 信息化与日本经济奇迹 222
8.4.1 实现了制造业的历史性赶超 222
8.4.2 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23
8.4.3 形成了以精益生产为代表的先进生产方式 224
8.4.4 促进了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建设 225
8.5 日本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经验和启示 226
8.5.1 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是技术应用的坚实保障 226
8.5.2 技术的引进和创新能力是加快技术扩散的强大力量 227
8.5.3 管理、体制与技术的有效配合是技术应用的助推剂 227
第9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之韩国实践 229
9.1 韩国工业化发展历程 229
9.1.1 前工业化时期(17世纪至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 230
9.1.2 工业化起步期(1953-1962) 230
9.1.3 工业化发展期(1962-1992) 231
9.1.4 工业化成熟期(1992年至今) 232
9.2 韩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背景与举措 233
9.2.1 韩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背景 233
9.2.2 韩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举措 234
9.3 韩国信息化与重点行业的融合发展 241
9.3.1 汽车:从引进到独立自主的典范 241
9.3.2 造船:世界造船业的后来居上者 245
9.3.3 钢铁:汉江奇迹的基石 248
9.3.4 石油化工:世界石油化工行业的后起之秀 251
9.4 信息化与汉江奇迹 254
9.4.1 实现了制造业的追赶 254
9.4.2 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55
9.4.3 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 256
9.4.4 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和结构升级 258
9.5 韩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经验和启示 260
第10章 我国工业化发展历程、现状与任务 265
10.1 我国工业化发展历程回顾 265
10.1.1 我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265
10.1.2 我国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差距 270
10.2 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273
10.2.1 我国工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与水平 273
10.2.2 我国工业化的进展与成就 274
10.2.3 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279
10.3 我国工业化面临的问题与主要任务 281
10.3.1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81
10.3.2 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285
第11章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总体实践 289
11.1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 289
11.1.1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289
11.1.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迈向信息社会的现实选择 290
11.1.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 290
11.1.4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迫切需要 291
11.1.5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 292
11.2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道路的前期探索 293
11.2.1 根据我国工业化任务明确信息化发展战略方针 293
11.2.2 围绕我国工业化需求完善信息化组织体系 295
11.2.3 结合我国工业化发展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政策规划体系 297
11.2.4 组织实施加快工业化发展的信息化重大工程及项目 300
11.2.5 推进带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试点项目 302
11.3 我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现状与成效 303
11.3.1 信息化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303
11.3.2 信息化有效提升了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306
11.3.3 信息化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转型 308
11.3.4 信息产业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309
11.3.5 工业化成为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 314
第12章 我国推进信息化与重点产业融合的前期实践 317
12.1 信息化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317
12.1.1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317
12.1.2 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322
12.1.3 信息技术对重点装备制造业的改造和提升 324
12.2 信息化提升了钢铁工业的整体水平 328
12.2.1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 328
12.2.2 信息化与钢铁工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330
12.2.3 信息技术对钢铁工业的改造和提升 333
12.3 信息化提升了石化工业的竞争力 335
12.3.1 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现状 335
12.3.2 信息化与石化工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337
12.3.3 信息技术对石化工业的改造和提升 339
12.4 信息化开创了金融业发展的新局面 340
12.4.1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 340
12.4.2 推进信息化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342
12.4.3 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改造和提升 345
12.5 信息化创新了物流业的发展模式 347
12.5.1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347
12.5.2 推进信息化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348
12.5.3 信息技术对物流业的改造和提升 351
第13章 信息化与重点区域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前期实践 355
13.1 长三角地区 355
13.1.1 发展背景 356
13.1.2 发展背景 356
13.1.2 现状与成效 360
13.1.3 举措与经验 367
13.2 珠三角地区 370
13.2.1 发展背景 371
13.2.2 现状与成效 374
13.2.3 举措与经验 378
13.3 东北地区 382
13.3.1 发展背景 383
13.3.2 现状与成效 387
13.3.3 举措与经验 391
13.4 河北省地区 393
13.4.1 发展背景 394
13.4.2 现状与成效 399
13.4.3 举措与经验 404
第14章 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道路选择 411
14.1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面临的主要矛盾及问题 411
14.1.1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 411
14.1.2 信息化对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强 412
14.1.3 现有制度环境尚不适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需要 413
14.1.4 支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414
14.1.5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415
14.1.6 人才成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瓶颈” 416
14.2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417
14.2.1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应充分体现时代特征 417
14.2.2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应把产业层面的融合作为切入点 418
14.2.3 在政府引导下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作用 419
14.2.4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必须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420
14.2.5 把提高国民信息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 421
14.3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422
14.3.1 加强信息化与“三农”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422
14.3.2 加强信息化与制造业的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 423
14.3.3 加强信息化与服务业的融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425
14.3.4 加强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融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426
14.3.5 加强信息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融合,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 427
14.3.6 加强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融合,提升城镇发展水平 428
14.4 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措施建议 429
14.4.1 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宏观指导 430
14.4.2 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 430
14.4.3 完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 431
14.4.4 优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创新服务环境 432
14.4.5 培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市场机制 433
14.4.6 造就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一代人才队伍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