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公共政策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亲培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0140872
  • 页数:5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论述公共政策的体制、主体、问题建构、议程设定、合法化、政策实施、政策工具和评估等几个方面。

前言 政策分析的社会责任 1

第一章 公共政策引论 1

第一节 公共政策界说 1

一、公共政策勃兴的背景 2

二、公共政策释义 9

三、公共政策的演进 18

四、公共政策的限界 21

第二节 公共政策理论的生成和发展 23

一、公共政策理论的体系化 23

二、公共政策理论的展开 30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 41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涵义、特点和类型 41

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三、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内容 45

四、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形式 48

第二章 公共政策体制 55

第一节 公共政策体制概述 55

一、公共政策体制问题的提出 56

二、公共政策体制的涵义 58

三、公共政策体制的特征 61

四、公共政策体制的地位与功能 63

第二节 公共政策体制的要素、内容与类型 65

一、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要素 65

二、公共政策体制的主要内容 73

三、公共政策体制的基本类型 77

第三节 公共政策体制的变革与发展 79

一、公共政策体制变革与发展释义 79

二、公共政策体制变革的内容 80

三、公共政策体制变革的方式 82

四、公共政策体制变革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85

五、公共政策体制变革与发展的过程及其管理 87

第四节 西方国家公共政策体制的实践模式 89

一、西方国家公共政策权力结构 89

二、西方国家公共政策组织结构 94

三、西方国家公共政策功能配置 95

四、西方国家公共政策运行机制 97

第五节 中国公共政策体制的实践模式及变革方向 103

一、中国的公共政策权力结构 103

二、中国的公共政策组织结构 109

三、中国的公共政策功能配置 113

四、中国的公共政策运行机制 117

第三章 公共政策主体 123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的界定 123

一、公共政策主体的概念范畴 124

二、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27

第二节 公共政策主体的分类、构成和素质 134

一、公共政策主体的分类 134

二、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 137

三、公共政策主体的素质 155

第三节 公共政策主体的整合 159

一、国家权威主体的权力配置 160

二、社会主体的政治参与 164

三、公共政策主体整合与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 167

第四章 公共政策问题建构与议程设定 172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建构 172

一、公共政策问题研究 172

二、公共政策问题背景 174

三、公共政策问题识别 175

四、公共政策问题分析 179

五、公共政策问题优化 198

第二节 公共政策议程设定 201

一、公共政策议程的基本形式 202

二、公共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204

三、公共政策议程设定的模式 208

四、公共政策议程创立的途径和策略 211

五、公共政策议程的阻滞障碍与秩序重建 215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建构与议程设定的中国视野 219

一、中国政策问题的现实视野 219

二、中国政策议程的现实视野 222

第五章 公共政策形成 230

第一节 公共政策规划 230

一、公共政策规划的涵义 230

二、公共政策规划的类型 233

三、公共政策规划的依据 234

四、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 238

五、公共政策规划的程序 241

第二节 公共政策论证 253

一、公共政策论证的基本要素 254

二、公共政策论证的方式 255

三、公共政策对话 257

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模型 259

一、理性途径与政策形成 259

二、政治途径与政策形成 267

三、公共选择与政策形成 275

四、博弈论与政策形成 277

五、决策模型的整合 279

第四节 公共政策形成中的影响因素 283

一、理性与非理性 283

二、信息与技术 287

三、权力与民意 289

四、全球化与本土化 296

五、政策网络与政策社群 302

第五节 中国的决策过程及其变革 304

一、政策过程:以理性决策模式为中心 305

二、政策过程的改革:以渐进主义为中心 308

三、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策略 309

第六章 公共政策合法化 314

第一节 政策采纳 314

一、政策采纳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 314

二、政策采纳的过程 315

第二节 政策合法化 321

一、政策合法化概述 321

二、权威部门政策的合法化过程 326

第七章 公共政策实施 334

第一节 公共政策实施概述 334

一、公共政策实施的涵义与特点 335

二、公共政策实施的过程与手段 337

第二节 政策实施理论的发展轨迹 340

一、行政执行理论的演变 340

二、政策实施理论的发展 341

三、政策实施研究的意义 350

第三节 政策实施的理论模型 352

一、政府政策实施模型 352

二、政策实施的相互调适模型 354

三、政策实施的循环模型 355

四、政策实施的过程模型 356

五、政策实施的博弈模型 358

六、政策实施的组织模型 359

七、宏观与微观实施模型 361

八、实施变量模型 362

九、府际间政策实施模型 364

第四节 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 366

一、问题的可处理性 366

二、政策本身的法定规制能力 367

三、政策以外的非法定变量 369

四、实施机构如何对待目标群体 374

五、对政策实施的有效监督 377

六、政策实施责任的追究 382

第八章 公共政策工具 387

第一节 政策工具概述 387

一、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 387

二、政策工具的涵义 389

三、政策工具的特点 391

四、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 393

第二节 政策工具的分类 396

一、政策工具分类研究 396

二、基本的政策工具 400

三、公共政策新工具 405

第三节 政策实施中政策工具的选择 409

一、政策工具选择的原则 409

二、政策工具选择的相关因素分析 411

三、政策工具选择的模型 416

四、我国政策实施中政策工具的选择 419

第九章 公共政策评估 425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评估概述 425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涵义、性质和功能 425

二、公共政策评估理论的发展 429

三、政策评估的现实演进 431

四、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 434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评估系统的构成 437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要素 437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 442

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444

四、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因素 450

第三节 中国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53

一、中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 453

二、改进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的对策思路 455

第十章 公共政策变迁与终结 462

第一节 政策变迁 462

一、政策变迁概述 463

二、政策变迁的类型 465

三、政策变迁的原因 467

四、政策失效、政策学习与政策变迁 469

五、政策变迁的理论模型 475

六、政策变迁的现实思考 479

第二节 政策终结 480

一、政策终结概述 481

二、政策终结的类型 483

三、政策终结的影响因素 484

四、政策终结的策略 489

五、政策终结的现实思考 490

参考文献 496

后记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