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人”的含义及作为本书研究对象的“人”的界定 1
二人的主体意识的界定 6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四基本思路 15
第一章 混沌的世界 17
第一节 原始社会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历程 17
一人的主体意识从无到有 18
二作为群体主体意识的第一个形式——图腾崇拜 25
三自然主体转变为社会主体,个体主体意识开始萌芽 33
第二节 原始社会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在文学上的表现 38
一神话 38
(一)始祖神话 40
(二)洪水神话 49
(三)造人神话 55
(四)射日神话 58
二诗歌 64
(一)原始诗歌 68
(二)《诗经》 78
第二章 礼治的社会——人的“类”意识的觉醒与确立 89
第一节 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 89
一政治制度的变化 90
二文化形态的变化 101
三道德伦理规范的建立 109
第二节 “类”意识在文学中的体现 115
一《诗经》 115
(一)祖先崇拜表明了人类主体性地位的觉醒 115
(二)忧患意识是人的“类意识”更高层面的表现 125
(三)礼制文明的形成标志着人的“类意识”的最终确立 136
二周代散文 140
(一)《尚书》 143
(二)《左传》 156
第三章 “礼崩乐坏”的“乱”世——个体意识的觉醒与张扬 172
第一节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化 172
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173
二新型生产关系的建立 175
三周礼的“崩坏” 179
四民本思想的勃兴 185
第二节 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与张扬 188
一士的崛起 190
二诸子个体意识之张扬及其在文学上的体现 206
(一)孔子与《论语》 206
(二)孟子其人其文 232
(三)荀子其人其文 240
(四)韩非其人其文 246
(五)庄子其人其文 263
(六)屈原其人其诗 273
结语 290
参考文献 298
后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