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瓦房店市自然条件与农业资源 1
一、地理位置 1
二、自然条件 2
(一)气候条件 2
(二)地质与地貌 9
(三)植被 11
(四)水系 11
三、农业生产概况 13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及分布 16
一、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16
(一)生物气候因素 16
(二)地形因素 16
(三)母质因素 16
(四)人为活动对土壤成土方向的影响 18
(五)时间因素的作用 18
二、土壤的形成过程 18
(一)棕壤的形成过程 18
(二)草甸土的形成过程 19
(三)风沙土的形成过程 19
(四)沼泽土的形成过程 19
(五)水稻土的形成过程 19
(六)盐土的形成过程 20
三、土壤分类系统 20
(一)土壤分类制 20
(二)土壤命名 21
四、土壤分布特点 25
(一)不同地貌单元的土壤分布特点 25
(二)棕壤性土的分布特点 27
(三)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壤分布特点 27
第三章 土壤的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 29
一、棕壤 29
(一)棕壤性土 29
(二)棕壤 53
(三)潮棕壤 70
二、草甸土 86
(一)草甸土 86
(二)碳酸盐草甸土、盐化草甸土 97
三、风沙土 103
(一)流动风沙土 107
(二)半固定风沙土 107
(三)固定风沙土 107
四、盐土 110
五、沼泽土 111
(一)淤泥沼泽土 113
(二)草甸沼泽土 113
六、水稻土 114
(一)潜育型水稻土 116
(二)盐渍型水稻土 118
第四章 耕地土壤理化性质与养分性状 120
一、土壤物理性状 120
(一)土壤质地 120
(二)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 127
二、土壤化学性质 129
(一)酸碱性 129
(二)阳离子交换量 131
三、土壤养分性状 132
(一)土壤有机质 142
(二)土壤氮磷钾 143
(三)土壤养分变化规律 145
第五章 耕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分析 147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147
(一)国内研究进展 147
(二)国外研究进展 148
二、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148
(一)研究方法 148
(二)研究内容 150
(三)技术路线 151
三、土壤养分的地统计学分析 152
(一)趋势分析 152
(二)半方差分析 152
四、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布 155
(一)土壤有机质 155
(二)土壤有效磷 157
(三)土壤速效钾 159
第六章 耕地地力评价 161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161
(一)在评价指标选取方面 161
(二)在评价方法研究方面 161
(三)GIS在耕地地力评价的应用 162
二、研究方法 163
(一)资料准备 163
(二)技术准备 164
(三)研究方法 165
三、数据处理 165
(一)养分等级图的生成 165
(二)坡度图的生成 168
四、数据库建立 169
(一)空间数据库 169
(二)属性数据库 169
五、耕地地力评价 171
(一)评价要素选择与分级 171
(二)确定评价单元 177
(三)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177
(四)单因素评价 181
(五)计算综合地力指数 183
六、评价结果 183
(一)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183
(二)耕地地力各等级分述 185
(三)地力等级分布 189
第七章 耕地适宜性评价 192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192
二、评价方法 193
(一)遵循的原则 193
(二)技术流程 194
(三)评价步骤 194
三、评价结果分析 206
(一)玉米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206
(二)苹果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208
第八章 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11
一、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背景 211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212
三、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CLRMIS)的总体设计 213
(一)总体目标 213
(二)总体框架 213
四、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15
(一)数据库的建立 215
(二)系统开发 220
(三)系统的界面设计 220
(四)系统的主要图层 222
五、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222
(一)基础地理信息模块 222
(二)土壤环境信息模块 222
(三)土壤属性信息模块 222
(四)专项评价模块 223
(五)信息查询服务模块 223
(六)施肥专家咨询模块 225
附录 226
参考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