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的话 1
一 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1
(一)勇敢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实践,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 2
(二)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6
(三)拨乱反正,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 11
二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0
(一)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的必要性 20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1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5
三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27
(一)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 27
(二)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30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32
四 新的组织路线的制定和贯彻 33
(一)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33
(二)制定和贯彻党在新时期的组织路线 40
五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7
(一)正确评价新中国成立32年以来的历史 48
(二)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和毛泽东思想 53
(三)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3年以来的经验 55
六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58
(一)邓小平首次作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 58
(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60
(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武器和组织保证 62
(四)党的十二大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 64
七 农村改革的胜利推进 67
(一)政府放宽政策,承认并鼓励推动承包制,农民家庭经济逐步形成并成为农业经营的实体、主体 67
(二)按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规律实现农村社区新的整合 73
(三)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劳动力转移 74
(四)为改变人口和工业布局创造条件 76
(五)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扩大市场调节 78
(六)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 80
八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81
(一)改革的试点准备时期 81
(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期 86
(三)治理整顿时期 93
(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时期 95
九 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 98
(一)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 98
(二)战略步骤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98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103
(四)积极开拓,不断总结,开创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106
十 制定“两手抓”的战略方针 108
(一)坚持“两手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108
(二)邓小平提出“两手都要硬”是对“两手抓”战略方针的发展 111
十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18
(一)十三大报告诞生过程 12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122
(三)科学地阐明中国社会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正确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126
(四)十三大报告与党的基本路线 128
(五)经济发展战略和深化改革 129
十二 力挽狂澜、继续前进的五年 131
(一)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整顿、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 131
(二)十三届四中全会选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 13
(三)十三届五中全会以后认真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 133
(四)在国际局势剧变的情况下,党中央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的方针,坚持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上面 135
(五)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137
十三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 139
(一)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是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发表的 139
(二)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内容极为丰富深刻 140
(三)邓小平重要谈话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热烈响应 152
十四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56
(一)科学地总结历史和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56
(二)精辟地论述党的基本路线 161
(三)论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4
(四)阐述抓紧时机加快发展问题 167
(五)提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69
十五 “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17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172
(二)香港回归 175
(三)澳门回归 192
十六 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的七次全会 201
(一)实现党的第二代向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201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206
(三)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重大关系的方针 208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214
十七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218
(一)思想解放和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218
(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新阶段 220
(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奔向小康的新阶段 226
十八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29
(一)党的十五大报告诞生过程 231
(二)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理论贡献 234
十九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46
(一)经受各种考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46
(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 250
(三)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57
二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61
(一)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261
(二)完善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差距 265
(三)市场体系建设及各项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展开 267
(四)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 273
二十一 政治体制改革稳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逐步实施 278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78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81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84
二十二 科技强军,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288
(一)全球局势的变化与新时期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288
(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91
(三)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推进军队建设 292
(四)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走精兵之路 297
二十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意义 301
(一)开展邓小平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301
(二)“三讲”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探索 30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305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的过程 309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311
二十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13
(一)党的十六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 313
(二)十六大报告的历史性贡献 316
二十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年 323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23
(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与推进 326
(三)五年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展与具体成就 330
二十六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34
(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思考和解决有关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334
(二)关于中国未来发展战略思想的新思考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深刻阐述 336
(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 339
二十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探索 348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348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35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进程和重大意义 353
二十八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357
(一)新世纪新阶段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目标要求 357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多样化思潮,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59
(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363
(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365
二十九 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371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观的提出 371
(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伟大实践 375
(三)“和谐世界”理念:中国和平发展国际战略的总纲 379
(四)结束语 386
三十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387
(一)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387
(二)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88
(三)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392
(四)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395
三十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99
(一)中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399
(二)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