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逆流色谱技术基础 1
1.1 逆流色谱的起源与发展 1
1.2 逆流分溶法简介 2
参考文献 6
第2章 逆流色谱仪器的工作原理 7
2.1 流体静力学平衡体系 7
2.2 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HDES 9
2.2.1 基本模型 9
2.2.2 单向性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 12
2.2.3 以HDES为基础的逆流色谱仪 13
2.3小结 13
参考文献 14
第3章 非螺旋管式逆流色谱仪 16
3.1 液滴逆流色谱仪 16
3.2 旋转腔室逆流色谱仪 19
3.3 回旋腔室逆流色谱仪 20
3.4 环绕螺旋管离心分离仪 21
3.5 整体集成流通回路 22
参考文献 23
第4章 螺旋管行星式逆流色谱仪 25
4.1 Ⅰ型同步螺旋管行星式逆流色谱仪 26
4.2 Ⅲ型同步螺旋管行星式逆流色谱仪 28
4.3 Ⅱ型同步螺旋管行星式逆流色谱仪 29
4.4 Ⅳ型同步螺旋管行星式逆流色谱仪 30
4.5 Ⅵ型非同步螺旋管行星式逆流色谱仪 32
参考文献 33
第5章 高速逆流色谱法原理 34
5.1 高速逆流色谱仪器系统 34
5.1.1 液体输送系统 34
5.1.2 分离系统 35
5.1.3 检测系统 38
5.1.4 国内仪器研究与生产单位及常见仪器介绍 40
5.2 高速逆流色谱的单向流体动力平衡机理 41
5.3 相分布图及影响相分布的因素 43
5.3.1 相分布图 43
5.3.2 影响相分布的因素 45
参考文献 48
第6章 高速逆流色谱实验方法 50
6.1 溶剂体系的选择原则 50
6.2 多元溶剂体系的选择方法 50
6.2.1 Ito方法 51
6.2.2 HBAW方法 52
6.2.3 ARIZONA方法 52
6.3 HPLC法测定分配系数 53
6.3.1 HPLC法测定分配系数的理论基础 53
6.3.2 分配系数与分离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55
参考文献 56
第7章 高速逆流色谱新技术 57
7.1 非平衡溶剂系统的应用 57
7.2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 59
7.2.1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的发展 59
7.2.2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的理论机理 61
7.2.3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分离的有关技巧 64
7.2.4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的优点和局限性 67
7.3 双向逆流色谱 67
7.3.1 双向逆流色谱的原理和机制 68
7.3.2 双向逆流色谱的应用 69
7.3.3 泡沫逆流色谱及其应用 71
参考文献 75
第8章 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分离 77
8.1 生物碱类 77
8.1.1 概述 77
8.1.2 小蔓长春花 78
8.1.3 峨眉千里光 79
8.1.4 三尖杉 80
8.1.5 文殊兰 81
8.1.6 苦参 81
8.1.7 黄连 84
8.1.8 高乌头 85
8.1.9 青叶胆 87
8.1.10 黄柏 88
8.1.11 莲子心 90
8.1.12 川芎 91
8.1.13 附子 91
8.1.14 吴茱萸 92
8.1.15 延胡索 94
8.1.16 浙贝母 97
8.1.17 夏天无 99
8.1.18 黄花乌头 100
8.1.19 雷公藤 102
8.1.20 太子参 103
8.1.21 雁来红 104
8.2 黄酮类 106
8.2.1 概述 106
8.2.2 白花败酱草 107
8.2.3 长瓣金莲花 109
8.2.4 淫羊藿 110
8.2.5 黄芪 112
8.2.6 黄芩 115
8.2.7 显齿蛇葡萄 118
8.2.8 木蝴蝶 120
8.2.9 野葛 122
8.2.10 银杏叶 123
8.2.11 沙棘 123
8.2.12 藤黄 125
8.2.13 柳叶菜 126
8.2.14 知母 127
8.2.15 青蒿 129
8.2.16 大豆 129
8.2.17 毛叶黄牛木 132
8.2.18 驱虫斑鸠菊 133
8.2.19 越橘 135
8.2.20 获苓 136
8.2.21 牡丹花 136
8.2.22 白花蛇舌草 138
8.2.23 甘草 138
8.3 多酚类 139
8.3.1 概述 139
8.3.2 知母 141
8.3.3 金银花 142
8.3.4 虎杖 142
8.3.5 茶 144
8.3.6 花青素 156
8.3.7 苹果 159
8.3.8 山茱萸 160
8.3.9 红景天 162
8.3.10 元宝枫 164
8.3.11 紫锥菊 166
8.3.12 丁香 167
8.3.13 石榴皮 168
8.3.14 丹参 169
8.3.15 葡萄 171
8.3.16 肉苁蓉 174
8.3.17 Paepalanthus microphyllus 175
8.3.18 何首乌 176
8.4 醌类 177
8.4.1 概述 177
8.4.2 大黄 177
8.4.3 虎杖 182
8.4.4 茜草 186
8.4.5 决明子 186
8.4.6 丹参 187
8.4.7 芦荟 192
8.4.8 何首乌 195
8.4.9 紫草 197
8.5 萜类和挥发油 198
8.5.1 萜类概述 199
8.5.2 紫杉醇半合成前体 200
8.5.3 白果内酯 202
8.5.4 番茄红素 202
8.5.5 虾青素 204
8.5.6 叶黄素 205
8.5.7 穿心莲 207
8.5.8 角鲨烯 208
8.5.9 南蛇藤 209
8.5.10 白芍 210
8.5.11 木香 210
8.5.12 冬凌草 212
8.5.13 铁线莲 213
8.5.14 挥发油 214
8.6 木脂素类 216
8.6.1 概述 216
8.6.2 当归 217
8.6.3 刺五加 218
8.6.4 丹参 219
8.6.5 亚麻籽 221
8.6.6 厚朴 222
8.6.7 牛蒡子 224
8.6.8 五味子 226
8.6.9 维基尼亚木兰 229
8.6.10 石炭酸灌木 229
8.6.11 连翘 231
8.6.12 板蓝根 232
8.7 香豆素 233
8.7.1 香豆素类概述 233
8.7.2 Lomatium dissectum 235
8.7.3 羌活 237
8.7.4 蛇床子 239
8.7.5 胀果甘草 242
8.7.6 白芷 243
8.7.7 补骨脂 246
8.7.8 白花前胡 248
8.7.9 紫花前胡 250
8.7.10 秦皮 252
8.7.11 瑞香狼毒 253
8.7.12 百里香 255
8.7.13 盘龙参 256
8.8 皂苷类 258
8.8.1 概述 258
8.8.2 洋地黄 259
8.8.3 三七 260
8.8.4 甘草 261
8.8.5 结香 262
8.8.6 天麻 263
8.8.7 车前草 264
8.8.8 菝葜 265
8.8.9 人参 267
8.8.10 石榴皮 268
8.8.11 栀子 270
8.9 其他 271
8.9.1 概述 271
8.9.2 甾醇 271
8.9.3 珍珠草 272
8.9.4 葡萄籽 273
8.9.5 荜菝 273
参考文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