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背景 1
1.2 文献回顾 2
1.3 生态系统的结构 9
1.4 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构成 15
1.5 森林生态会计核算的内涵 17
1.6 森林生态会计核算的意义 19
2 森林生态价值核算的外部性问题 22
2.1 外部性 22
2.2 对外部性的私人反应 24
2.3 对外部性的公共反应 25
2.4 森林生态建设中的市场失灵 27
2.5 外部性的会计核算 29
3 森林生态会计核算的理论体系 34
3.1 传统会计面临的挑战 34
3.2 森林生态会计核算的需求 35
3.3 森林生态会计核算的主体 43
3.4 森林生态会计核算的假设 45
3.5 森林生态会计核算基础 49
3.6 森林生态会计核算要求 52
3.7 森林生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55
3.8 森林生态会计核算的会计要素 59
4 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快速计量体系 70
4.1 森林生态价值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70
4.2 标准计量指标体系的制定 72
4.3 森林生态效益计量指标体系 74
4.4 森林生态价值计量的国家控制和管理体系 79
4.5 计量指标的野外调查内容和方法 80
4.6 主要生态因子的调查和测定方法 82
4.7 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87
4.8 森林生态会计核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89
5 森林生态会计核算体系 101
5.1 构建科学的森林生态会计信息系统 101
5.2 关于森林生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分析 103
5.3 关于会计科目设置 105
5.4 披露森林生态会计信息的基本框架 121
6 森林生态价值审计 133
6.1 森林生态价值审计概述 133
6.2 森林生态价值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135
6.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审计的制度框架设计 148
6.4 森林生态价值财务审计 150
6.5 我国已开展的森林生态价值审计项目的主要审计内容 176
6.6 国外森林生态价值审计的部分案例 179
6.7 我国森林生态价值审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80
7 森林生态会计与国际准则的协调 185
7.1 森林生态会计与国际准则协调的基础 186
7.2 森林生态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 187
7.3 森林生态会计与联合国SEEA准则的协调 193
7.4 森林生态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199
8 典型案例分析 203
8.1 森林生态价值核算案例 203
8.2 江苏森林生态会计核算案例研究 216
参考文献 232
附录 森林生态因子野外调查和测定方法 240
附录A 群落胸径、树高年生长量的测定 240
附录B 乔木层生物量调查 240
附录C 森林灌木层生物量的测定 244
附录D 水量平衡要素的测定——水量平衡场法 245
附录E 土壤密度(土壤容重)的测定 245
附录F 土壤孔隙度的测定 247
附录G 土壤侵蚀量调查 249
附录H 土壤中N的测定 250
附录I 土壤中P的测定 252
附录J 土壤中K的测定 254
附录K 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方法 256
附录L 动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方法 257
附录M 大型兽类种类和数量的调查——路线统计法 257
附录N 森林昆虫种类的调查 258
附录O 两栖类动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捕尽法 259
附录P 鸟类种类和数量的调查——样方统计法 260
附录Q 爬行类动物——蛇类种类和数量调查的样方法 261
附录R 森林对硫的吸收——植物和土壤的全硫测定 261
附录S 粉尘吸附量的测定 263
附录T 防风作用的测定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