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争鸣反思篇 18
第1章 课程改革的辩证思维——一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注意辩证思维,克服非此即彼 18
注意打好基础,克服好高骛远 21
注意情绪安定,克服急功浮躁 24
第2章 课程改革与中国国情——二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新课程改革是“试行”,需要反思 30
不应当将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对立起来 33
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35
每一个课堂的目标,一定要抓主要矛盾 38
基础教育必须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并不是拥有主权 43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46
全球视野与符合国情,是对立而又统一的 47
新课程改革一定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 50
第3章 课程改革不能搞运动——三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课程改革不能搞成“运动” 54
课程改革需要引导,不要误导 56
课程改革要“吸取经验,逐步完善” 60
课程改革要“概念互补,模式构建” 64
课程改革要“分类指导,多元主义” 69
第4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课改——四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课程改革” 75
课程改革要运用辩证法,要走群众路线 77
课程改革要有“中国特色”和“世界眼光” 78
对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80
对教材管理与建设的具体建议 83
下篇 立新建构篇 89
第5章 从思维模式看课程改革 89
思维模式分类及其多种应用 89
四种教育价值取向的比较分析 93
新课程改革应是综合的价值取向 94
从思维模式看语文、数学、物理、科学的改革 96
新课程标准,新教学模式 99
教学建模:理念操作化 101
第6章 实践中的新课程改革评述与评价 107
新课程改革有两大派 107
稳健才能确保质量 109
教师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 115
学生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 124
校长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 134
家长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 139
第7章 素质教育的50条思考 145
素质教育的缘起与内涵 145
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48
素质教育的发展模式 151
素质教育的系统测评 155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拓展 158
第8章 教学模式的矩阵结构 163
素质教育与思维模式 163
思维模式与教学模式 167
教学模式的组合创新 169
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模式 171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创新教学模式 176
第9章 教师教育的有效模式 181
教育理论的理性思考 181
“经验—故事”培训模式 183
“问题—思考”培训模式 186
“问卷—反思”培训模式 189
“案例—建构”培训模式 192
“问题—建构”培训模式 195
“钥匙—工具”培训模式 200
附件 205
附件一 梁英豪研究员给查有梁的信 205
附件二 评《基础教育》的“理论前沿” 209
附件三 查有梁与朱嬉的部分通信 212
参考文献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