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近现代重庆文化精髓引论 1
第一章 文化、文化精髓与重庆文化精髓 2
第一节 众说纷纭的“文化” 2
一、对以往“文化”概念的述评 2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化”概念的使用 13
三、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 18
第二节 文化精髓——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21
一、什么是文化精髓 22
二、“文化精髓”所研究的“文化” 24
三、“文化精髓”与人文精神 28
第三节 重庆文化精髓研究的文化学依据 33
一、文化的地域性 33
二、文化的民族性 34
三、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36
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6
第二章 重庆文化精髓形成的条件 39
第一节 重庆文化精髓形成的自然条件 39
一、山高水急的自然环境 39
二、炎热多雾的气候条件 42
三、特殊的自然资源状况 45
第二节 重庆文化精髓形成的社会环境 47
一、战乱频仍的社会环境 47
二、世代移民的人文环境 49
第三节 周边区域性文化对重庆的影响 58
一、荆楚文化的影响 58
二、蜀文化的影响 60
三、秦陇文化的影响 61
四、吴越文化的影响 63
五、夜郎文化的影响 64
六、中原文化的影响 67
第四节 中华民族精神与重庆文化精神 68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68
二、重庆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75
第三章 重庆文化精髓: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 79
第一节 前人对重庆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 79
一、历史典籍对重庆文化精神的描述 79
二、当代学者对重庆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 83
第二节 重庆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 86
一、精忠报国的情怀 86
二、劲勇刚烈的秉性 91
三、质直好义的品格 95
四、团结协作的风范 98
五、百折不挠的气慨 101
六、兼容并包的度量 105
中编 近现代重庆文化精神的嬗变及其若干历史形态 109
第四章 重庆开埠与重庆文化精神的近代化 110
第一节 重庆开埠——重庆文化近代化的开端 110
一、商业的发展与重庆城市近代化 110
二、近代工业的发展与重庆工业文明的诞生 114
三、开埠后重庆文化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119
第二节 重庆开埠为重庆文化精神注入的新内涵 128
一、勇于开放的精神 128
二、敢为人先的精神 130
三、反帝爱国的精神 132
四、近代科学文化意识增强 137
第三节 资产阶级变法维新及民主革命精神 141
一、维新思想的传播——重庆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41
二、重庆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精神 144
第五章 五四运动与重庆文化精神的发展 151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重庆 151
一、五四爱国运动在重庆 151
二、重庆新文化运动概述 155
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 15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重庆的传播与中共重庆地方组织的建立 164
一、五四时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重庆的传播 164
二、五四后重庆工人运动的发展 170
三、中共重庆地方组织的建立 171
第三节 五四时期重庆文化精神的新发展 176
一、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彰显 176
二、重庆文化精神中马克思主义因素的出现 178
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形成 179
四、敢于斗争精神的弘扬 183
五、团结奋斗精神的凸现 186
第六章 重庆大轰炸锻造的抗战精神 189
第一节 重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189
一、重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战时首都 189
二、重庆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政治舞台 191
三、重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 196
第二节 重庆抗战文化及其特点 198
一、重庆抗战文化运动概况 198
二、重庆抗战文化的特点 202
三、抗战时期“巴蜀文化”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211
第三节 重庆大轰炸与重庆抗战精神 213
一、重庆大轰炸概况 213
二、重庆大轰炸催生了重庆抗战精神 218
第四节 重庆抗战精神的内涵 220
一、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 220
二、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 222
三、愈炸愈强的刚毅精神 224
四、毁家纾难的奉献精神 229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培育的红岩精神 234
第一节 红岩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 234
一、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抗战烽火锻造了红岩精神 234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统战实践成就了红岩精神 237
三、重庆人民英勇抗战的壮举拱卫着红岩精神 238
第二节 研究红岩精神的基本原则 239
一、近十年来红岩精神研究概述 239
二、研究和概括红岩精神的基本原则 243
第三节 红岩精神的内涵 245
一、坚定不移的信念 245
二、相忍为国的气度 249
三、出淤不染的气节 252
四、韧性战斗的精神 255
五、舍己为人的品格 256
第四节 红岩精神的历史地位 259
一、红岩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系中的地位 259
二、红岩精神在重庆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264
第八章 为革命坐穿牢底的歌乐山英烈精神 269
第一节 歌乐山英烈的狱中斗争概述 269
一、歌乐山,悲壮的山 269
二、歌乐山英烈斗争的特点 271
第二节 歌乐山英烈精神的内涵 279
一、备受折磨而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279
二、坐穿牢底而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 285
三、大义凛然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290
四、身陷囹圄而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 296
第三节 歌乐山英烈精神与红岩精神之间的关系 302
一、重庆的两个“红岩” 302
二、歌乐山英烈精神与红岩精神的联系与区别 305
三、对重庆“红岩文化现象”的解析 309
第九章 贫困地区人民自强不息的黔江精神 312
第一节 黔江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 312
一、艰苦的生存条件逼出来的黔江精神 312
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催生的黔江精神 314
三、黔江人民苦干出来的黔江精神 318
第二节 黔江精神的内涵 319
一、自强不息的精神 319
二、艰苦奋斗的精神 321
三、科学求实的精神 324
四、团结协作的精神 326
第三节 黔江精神的历史作用及现实意义 327
一、黔江精神的历史作用 328
二、弘扬黔江精神的现实意义 330
第十章 百万大移民实践陶冶的三峡移民精神 337
第一节 三峡移民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 337
一、中华民族富民兴国的伟大工程,呼唤着三峡移民精神 337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潮流,催生出三峡移民精神 341
三、百万大移民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三峡移民精神 343
四、中华民族精神和红岩精神的伟大传统,滋养着三峡移民精神 344
第二节 三峡移民精神的科学内涵 344
一、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 345
二、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 349
三、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 352
四、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 358
五、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360
第三节 三峡移民精神的时代意义 365
一、全面完成移民任务的精神动力 365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保证 367
三、加强党的建设的生动教材 368
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369
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370
下编 当代重庆文化精神的重构 372
第十一章 重庆文化精髓——重庆文化精神的重构 373
第一节 重庆传统文化精神的重构 373
一、重庆传统人文性格消极面的剖析 373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冲击 380
三、当今世界的文化冲突对重构重庆文化精神的新要求 383
第二节 重构重庆文化精神的原则和途径 392
一、重构重庆文化精神的原则 392
二、重构重庆文化精神的途径 396
第三节 当代重庆文化精神的内涵 399
一、忠贞不渝、爱国爱乡的情怀 400
二、爬坡上坎、负重自强的精神 401
三、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意识 404
四、耿直豪爽、诚信无欺的品德 405
五、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风范 407
六、大度宽容、兼收并蓄的气度 409
附录:红岩精神、黔江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与重庆文化发展研究(研究报告) 411
一、三种精神在重庆近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412
(一)三种精神代表了重庆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三种类型 412
(二)三种精神集中体现了近现代重庆文化的精髓 415
(三)三种精神都是重庆人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贡献 416
二、围绕三种精神加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420
(一)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420
(二)发挥三大精神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422
(三)促进重庆继续发展的需要 423
三、围绕弘扬三种精神加强重庆文化建设的思路 425
(一)建设三个教育基地 425
(二)整合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 430
(三)做好黔江精神有关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433
(四)做好有关三峡移民精神文化资源的收集、保护工作 433
(五)加强对三种精神的研究 434
(六)围绕三种精神加强文艺创作 435
主要参考书目 436
后记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