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1
绪论 逻辑实践转向中的非形式逻辑 1
逻辑学的实践转向 2
实践转向中的非形式逻辑 15
第一章 非形式逻辑的兴起 25
社会背景 25
“新浪潮”教科书 34
非形式逻辑宣告诞生 43
批判性思维运动中的非形式逻辑 49
第二章 非形式逻辑诠释 70
正名 70
非形式逻辑诠释 78
论证逻辑 96
第三章 非形式逻辑的特性 108
研究对象:蕴涵VS论证 109
论证的概念:语义概念VS语用概念 116
论证类型:一元论VS多元论 121
论证结构:语法形式/微观结构VS语用型式/宏观结构 124
论证评估标准:单价论VS多价论 126
前提:真VS可接受性 128
论证范例:几何学模型VS法学模型 130
侧重点:语法/语义VS语义/语用 133
形式逻辑VS非形式逻辑 135
非形式逻辑VS辩证法VS修辞学 143
第四章 图尔敏的实质逻辑 154
实质逻辑思想演进 155
形式逻辑批判 164
图尔敏模型 178
图尔敏实质逻辑的意义 192
第五章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 200
佩雷尔曼的著述和其思想的哲学基础 201
新修辞学的主要思想 208
新修辞学论辩理论的反响 225
第六章 汉布林的谬误论 236
汉布林及其《谬误》 237
谬误研究史梳理 243
标准谬误论批评 256
形式逻辑反思 259
论证及其评价标准 267
复兴辩证法 275
汉布林《谬误》的影响 279
第七章 论证 283
论证的传统概念 284
新论证概念的探索 293
论证的逻辑—语用概念 307
论证的概念网络 322
第八章 论证类型 333
一元论和二元论范式 334
回溯推理 344
个案类比推理和引导论证 351
似真推理和假设性推理 362
检证推理 372
第九章 论证结构 379
论证的辨识 380
论证的要素和结构 387
论证的重构 393
论证结构类型 407
论证图解技术 422
下册 433
第十章 论证型式 433
论证型式 434
论证型式的可废止性 446
论证型式的功能 454
论证型式的批判性问题 461
论证型式的经验基础 471
第十一章 论证型式分类 478
从论题到论证型式 479
佩雷尔曼的论证型式分类 487
黑斯廷斯的论证型式分类 494
艾宁格、布罗克瑞德和格瑞安的论证型式分类 496
谢棱斯的论证型式分类 500
语用—辩证理论的论证型式分类 502
金泡因特纳的论证型式分类 504
沃尔顿的论证型式分类 508
第十二章 论证型式分析与评价 518
论证型式汇集 519
分析与评价:实效论证型式 539
分析与评价:因果论证型式 545
分析与评价:根据信息源的论证型式 549
分析与评价:根据比较的论证型式 558
第十三章 论证评估标准 563
从正确性标准到RSA标准 565
充分性 578
可接受性 584
相干性 596
第十四章 论证评估与批评方法 611
批评理论的论证评估方法 612
论证评估的概率方法 622
想象—反例评估方法 632
图尔敏模型评估方法 638
新辩证法的论证评估方法 650
论证批评 655
第十五章 谬误(上) 661
谬误研究的大转折 662
谬误的辩证法理论 673
谬误的多元形式分析方法 690
第十六章 谬误(下) 699
非形式逻辑的谬误论 699
谬误的认识理论 720
谬误的新修辞学视角 729
基于主体推理的谬误理论 734
语义谬误理论 742
第十七章 非形式逻辑发展现状与展望 745
非形式逻辑发展现状 746
大学逻辑学教学的新格局 763
各学科中的非形式逻辑 768
非形式逻辑在中国 787
非形式逻辑的未来 794
主要参考文献 799
后记 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