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篇 3
1.中国现代史三阶段 3
1.1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3
1.2全球化时代 4
1.3全球化1.0 4
1.4中国1.0 6
1.5全球化2.0 7
1.6中国2.0 8
1.7全球化3.0 10
1.8中国3.0 10
2.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就业 18
2.1就业为天 18
2.2中国就业1.0 20
2.3乌托邦理论不具有内在的经济合理性 22
2.4中国就业2.0 24
2.5全球就业战争 26
2.6当前中国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29
2.7中国产业和职业结构变化 32
2.8中国就业3.0 36
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 48
3.1李约瑟历史之谜 48
3.2科举前的中国教育 49
3.3中国教育走上科举之路 51
3.4科举制度的历史地位 52
3.5废除科举制度后的中国教育 56
3.6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成为耀眼亮点 60
3.7当前中国教育问题引发的深层次问题 69
3.8中国教育3.0 71
4.技能振兴战略 79
4.1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相互依存 79
4.2技能振兴 81
4.3人力资源认证制度的调整 82
4.4高技能人才培养 85
4.5职业技能结构 92
4.6柔性双核人才养成系统 96
4.7课程制胜 100
4.8政府的责任 102
4.9曙光在前 105
技术篇 109
5.工作分析技术 109
5.1柔性化:职业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 110
5.1.1职业结构变化的不确定性 111
5.1.2职业活动变化的不确定性 115
5.1.3职业能力变化的不确定性 116
5.1.4现代生产技术发展的柔性化 119
5.2胜任力:工作分析技术的新发展 122
5.2.1工作分析的缘起与方法开发 122
5.2.2工作分析的应用与发展 124
5.2.3工作分析方法与运用 127
5.2.4胜任力的角色与使命 133
5.3“双核”人才:现代工业社会的柔性能力观 136
5.3.1高度文明社会发展的知行合一能力需求 136
5.3.2知行合一的能力结构左右个人的职业发展 138
5.3.3适应产业现场需求的柔性能力标准 139
5.4工作导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职业标准 140
5.4.1工作导向分析关联职业形态 141
5.4.2工作导向奠基科学职业描述 143
5.4.3工作导向决定人力资源管理走向 144
参考文献 145
6.课程开发技术 146
6.1职业学习的发展思路与策略 146
6.1.1职业院校的发展思路 146
6.1.2课程开发的指导原则 153
6.2职业教育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59
6.2.1理论与实践并行课程 160
6.2.2理论为实践服务课程 161
6.2.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 166
6.3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及其开发技术 174
6.3.1核心概念及应用 174
6.3.2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183
6.3.3职业资格研究 184
6.3.4学习领域描述 190
6.3.5课业设计 196
6.4课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 203
6.4.1课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204
6.4.2课程质量指标控制法 206
6.4.3学习任务自我评价法 210
6.4.4教学评价 216
参考文献 219
7.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222
7.1几种学习理论概述 223
7.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23
7.1.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24
7.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5
7.1.4情境认知和学习理论 227
7.1.5学习理论发展的启示 228
7.2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230
7.2.1行动导向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230
7.2.2行动导向教学设计的原则 232
7.2.3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234
7.2.4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阶段 236
7.2.5学习目标的编写 243
7.2.6教学策略的制定 249
7.2.7教学媒体的选择 268
7.2.8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开发 273
7.2.9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277
参考文献 280
8.能力评价技术 282
8.1职业能力与评价 282
8.1.1职业能力 282
8.1.2职业能力评价在我国的发展 285
8.1.3刚性与柔性:两种评价观 287
8.2形成性评价技术 289
8.2.1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及原则 289
8.2.2形成性评价技术的应用 291
8.3真实性评价技术 296
8.3.1真实性评价的内涵 296
8.3.2真实性评价技术的应用 297
8.3.3情境模拟考核 298
8.3.4企业工作过程中的能力评价 299
8.3.5企业真实性评价的特点及要求 304
8.4职业资格体系的发展趋势 306
8.4.1未来我国职业资格体系发展的环境 306
8.4.2统一开放的职业分类标准体系 310
8.4.3校企合作、多方参与的职业培训体系 312
8.4.4多元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314
8.4.5灵活的能力导向国家职业资格体系 317
8.4.6职业资格与企业生产及促进就业 320
参考文献 324
后记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