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到戊戌 康有为《我史》鉴注》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茅海建著
  • 出 版 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08031310
  • 页数:918 页
图书介绍:从甲午到戊戌,是中国历史上的关键时刻。本书展现了这样色彩煊斓、悲情催泪的一幕——戊戌变法和康有为及其党人乘风扬帆,激情浩荡的图卷。

自序 1

导论 1

手稿本、抄本与写作时间 2

刊印与书名 9

《我史》“鉴注”的时段 12

《我史》的真实性 14

礼送康有为出日本 17

光绪二十四年岁暮康有为写作时的心情 22

“鉴注”的方式 25

《我史》光绪二十年——二十四年鉴注光绪二十年 甲午 1894

导读 31

20·1 第一次进京会试 31

20·2 余联沅弹劾《新学伪经考》 37

20·3 曹泰之死 45

20·4 第一次桂林讲学 47

20·5 甲午战争与“上清帝第一书” 50

20·6 桂林山居与著书 53

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1895

导读 55

21·1 陈千秋之死与“同人局” 55

21·2 第二次进京会试 61

21·3 张荫桓赴日议和被拒 63

21·4 《马关条约》与“公车上书” 63

21·5 “联省公车上书”(“上清帝第二书”) 69

21·6 《马关条约》画押 76

21·7 光绪帝战后改革之朱谕 84

21·8 康有为会试中式 86

21·9 授工部主事不就 92

21·10 “上清帝第三书”之进呈及光绪帝下发改革诸奏章 96

21·11 “上清帝第四书” 104

21·12 京师修整街道 109

21·13 开办《万国公报》(强学会) 112

21·14 与翁同龢之相会 115

21·15 翁同龢改革愿望与毓庆宫之妒 118

21·16 弹劾徐用仪 123

21·17 弹劾潘赞清 127

21·18 倡立强学会 129

21·19 与李提摩太之交往及西人参助强学会 134

21·20 强学会的捐款收入与内部矛盾 141

21·21 康有为离开北京及强学会被封 144

21·22 游历天津、山海关 149

21·23 与张之洞之南京相会,创办上海强学会 150

21·24 杨文会仪器款项 154

21·25 返回广东与《强学报》停刊 156

21·26 慈禧太后之逆施 160

21·27 康有为晚年所写之眉注 171

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 1896

导读 172

22·1 万木草堂 172

22·2 康广仁、何廷光与《知新报》 173

22·3 “同人局”购书 179

22·4 第二次赴桂林 180

22·5 搜集日本书籍 181

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 1897

导读 184

23·1 第二次桂林讲学与圣学会 184

23·2 回粤讲学、筑室花埭、再赴上海 194

23·3 巴西移民计划与赴京疏通 197

23·4 “上清帝第五书”、为王鹏运等人拟奏折 211

23·5 翁同龢挽留康有为,高燮曾奏荐入“弭兵会” 221

23·6 杨深秀欲保康有为,张仲炘与康有为之关系 235

23·7 运动京师各学会 238

23·8 德国占领胶州湾 241

23·9 联日本策与对日赔款延期 246

23·10 为杨深秀、陈其璋拟联英、日折,康有为对英国之认识 254

23·11 作联英、日策而未被采纳 266

23·12 英、俄贷款之争 270

23·13 自开通商口岸 277

23·14 大同译书局 280

23·15 “经济特科” 283

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 1898

导读 288

24·1 总理衙门约见 288

24·2 “上清帝第六书”与《戊戌奏稿》之作伪 295

24·3 京师各省学会 302

24·4 “上清帝第六书”交总理衙门议复 305

24·5 “上清帝第七书”与进呈《俄彼得变政记》 306

24·6 上书联英、日拒割旅、大,再度发动联省公车上书 308

24·7 为文悌拟奏折 325

24·8 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 328

24·9 “昭信股票”发行 335

24·10 “英德续借款” 340

24·11 为宋伯鲁、陈其璋拟奏折派容闳赴美筹巨款办新政 343

24·12 请改律例 355

24·13 创立保国会 357

24·14 孙灏攻保国会,潘庆澜弹劾保国会,《国闻报》上的反击 367

24·15 康有为欲回广东,光绪帝催促总理衙门议复“上清帝第六书” 379

24·16 与日本“合邦大会” 386

24·17 为杨深秀、徐致靖拟奏折,促发百日维新之旨 390

24·18 为杨深秀、徐致靖、宋伯鲁拟请变科举、废八股等奏折 398

24·19 与李盛铎之关系 408

24·20 徐致靖奏荐“备顾问”,翁同龢之罢斥 412

24·21 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425

24·22 授总理衙门章京 439

24·23 上奏谢恩并进呈《孔子改制考》 442

24·24 废“八股”改“策论” 454

24·25 奉旨进呈奏折书籍,未就总理衙门章京职 458

24·26 生童岁科试请即改策论 463

24·27 设立特许专卖制度 466

24·28 为杨深秀、宋伯鲁拟奏折请定阻挠新政罪 470

24·29 弹劾许应骙 474

24·30 文悌弹劾康有为 478

24·31 优拔贡朝考改策论,科试之经史分科 486

24·32 请各省开设高等学堂、中小学堂 492

24·33 第二次进呈《日本变政考》 496

24·34 进呈《光绪二十三年列国政要比较表》等书 502

24·35 《京师大学堂章程》之起草 512

24·36 孙家鼐执掌京师大学堂与总教习之争 521

24·37 孙家鼐请删康有为书中孔子改制字样 531

24·38 张百熙保康有为“经济特科”,康党的保荐、保举攻势 535

24·39 康有为请在上海等处设立商务局 541

24·40 宋伯鲁请派梁启超督办上海《时务报》 549

24·41 康广仁要求康有为回粤办学 556

24·42 荣禄在天津的所作所为 560

24·43 孙家鼐请派康有为去上海督办《时务官报》 567

24·44 廖寿恒为康有为代递书籍条陈,孙家鼐上奏《时务官报》办法 572

24·45 “制度局”、“议政处”、“立法院” 576

24·46 李端棻请开“懋勤殿” 580

24·47 总理衙门议复“上清帝第六书”,光绪帝命“另行妥议具奏” 585

24·48 军机处、总理衙门再次议复“上清帝第六书” 589

24·49 议复“上清帝第六书”诸后果 603

24·50 设立“农工商总局” 608

24·51 汪康年改《时务报》为《昌言报》 614

24·52 陈宝箴奏请《孔子改制考》自行毁版 626

24·53 湖南新旧两派之争,杨深秀请力除积习 629

24·54 弹劾谭钟麟、松蕃 636

24·55 “万寿节”庆祝、新政谕旨刊刻誊黄 641

24·56 徐致靖奏请开“编书局” 648

24·57 进呈《波兰分灭记》与光绪帝赏银 649

24·58 王照上书与罢免礼部六堂官 656

24·59 司员士民上书 662

24·60 光绪帝召见保举官员 666

24·61 新任军机四章京“参预新政” 668

24·62 曾廉上书弹劾康、梁 674

24·63 光绪帝任用军机四章京之“深意” 680

24·64 康有为上书“官差并用”与光绪帝裁汰冗员 685

24·65 徐致靖奏请设“散卿” 691

24·66 新任礼部堂官,阔普通武请设“议院” 694

24·67 京外士民亦可上书 701

24·68 懋勤殿的政治设计,欲留黄遵宪主持新政 702

24·69 光绪帝欲开“懋勤殿” 706

24·70 “设立参谋本部”、“改元变服”、“迁都上海” 714

24·71 游说袁世凯 722

24·72 徐致靖保袁世凯,光绪帝密诏 730

24·73 八月初二日明谕康有为赴上海与光绪帝第二道密诏 737

24·74 立山、杨崇伊、荣禄、李联英等人请训政 742

24·75 荣禄“调兵”与杨崇伊八月初三日递折 747

24·76 谭嗣同八月初三日夜见袁世凯 753

24·77 康有为八月初三日晚的活动及初五日袁世凯请训 762

24·78 与伊藤博文、李提摩太的会见,欲聘其为顾问 765

24·79 康有为初五日离京,慈禧太后政变 777

24·80 上海英领事派人救康并护送至香港 782

24·81 康有为到达香港及家人逃港澳 792

24·82 康广仁被捕 794

24·83 张荫桓被捕 798

24·84 荣禄入京,“飞鹰号”的行动 799

24·85 梁启超逃亡 801

24·86 谭嗣同被捕,王照逃亡 808

24·87 杨深秀被捕 811

24·88 杨锐、林旭、刘光第、徐致靖被捕经过 812

24·89 “六君子”就义,张荫桓等人之处置 816

24·90 陈介叔、梁元理赴京拾康广仁遗骨未果 824

24·91 康广仁事迹 825

24·92 文悌弹章之后果 826

24·93 上海捕梁启超之行动 828

24·94 广东捉拿康、梁之行动及抄没家产 830

24·95 从香港中环警署转居何东家 836

24·96 与贝思福勋爵在香港会谈 837

24·97 康有为东渡日本 842

24·98 改革派人士之处置及改革措施被废止 847

24·99 “十一不死” 859

24·100 写作动因与时间 862

附录《我史》手稿本所录注文、跋语 867

韩文举注文 867

叶湘南跋语 868

伍庄跋语 869

刘翰棻跋语 870

孔昭焱跋语 870

钟玉文跋语 871

吴恒炜跋语 872

郑雪庵跋语 872

鲍文跋语 873

张砚瑜跋语 874

叶衍华跋语 874

孔昭鑫跋语 875

顾颉刚抄本所录丁文江之跋语 876

征引文献目录 877

索引 895

人名索引 895

奏折、条陈索引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