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选评 1
台湾 1
论吴浊流的《波茨坦科长》 1
《红尘》的民族风格 18
荒诞的变态文坛——评墨人的小说《变性记》 23
香港 27
香港文学五十年 27
《香港当代文学精品》小说卷序 31
求新求变——读陶然近年来的小小说 37
在圆桌上溜冰——谈陶然短篇小说《一万元》的艺术技巧 39
关注女人的命运——评陈娟的《补偿》、《兰馨焚书》 42
《张继春选集》序 46
揭示光怪陆离社会的荒谬处——谈骆宾路《一百万港币》的创作技巧 49
话说“梁凤仪热” 52
海外 57
文体的自觉——论黄孟文(新加坡)的微型小说 57
洪亮的警世钟——读陈华淑(新加坡)的小说 65
以突转的情节取胜——读司马攻(泰国)的小小说集《演员》 69
刻意求新之作——评司马攻的小小说集《独醒》 71
为人生的小说艺术——读黎毅(泰国)的三个短篇 76
从不全中求全——读曾心(泰国)的微型小说 79
“点”的艺术——读子帆(泰国)的两篇微型小说 83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读陈博文(泰国)的三篇微型小说 85
“犯中见避”及其他——评征夫(泰国)的《红粉忠魂》 88
“真真假假莫辨”——谈钟子美(泰国)科幻小说的现实性 91
寻找生活中的典型细节——读刘助桥(泰国)的三篇微型小说 94
讽刺与批判相结合——读郑若瑟(泰国)的微型小说 97
对深入研究赵淑侠(瑞士)的几点意见 99
散文拔萃 102
台湾 102
有情有韵,动人心目——余光中《催魂铃》赏析 102
擒中有纵,绘声绘形——余光中《牛蛙记》赏析 109
诙谐风趣,情味具足——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赏析 114
“新世代智慧的多面折射”——评郑明娳《教授的底牌》 119
善境和美境——读张健的《九○年代心情》 124
妙喻人生——读张健的《人生三十喻》 128
为农民而写,为农村而歌——读詹澈的散文 132
嘹亮动听的短歌——读赵淑敏的《短歌行》 136
独特的艺术魅力——读林玲的《温馨满怀》 140
香港 143
求真·求知·求文——论梁锡华的杂文 143
充满知识与智慧之书——评黄维梁的散文集《至爱》 158
创意盎然的小品——读散文集《七叶树》 163
余味不尽的诗质散文——读羁魂的《胡言集》 166
艺术化的时代记录——读忠扬的杂文《鸿爪集》 172
对生活执着的爱——读汉闻的散文集《绿色的生命》 174
陈少华的小说式散文 178
美哉,小黄花——读陈少华的《妙哉人生》 181
海外 183
“尝试寻找属于自己独特的诉说方式”——评戴小华(马来西亚)游记散文的“双声话语” 183
思绪的飞驰,心灵的依恋——读梦莉(泰国)的散文集《在月光下砌座小塔》 192
无中写有,虚中见实——读曾心(泰国)的《琼花何处寻?》 197
曾心的“医学散文” 200
评剑曹(泰国)的杂文《踏影集》 203
为文轻浅自然,下笔亲切恳挚——评简苑(美国)《且慢相思》 207
诗路花雨 213
台湾 213
西瓜寮下的诗情——读詹澈的诗 213
“一种清清楚楚的暧昧”——评张健的诗集《神秘的第五季》 217
“一面小旗,满天风势”——评张健的诗集《春夏秋冬》 222
漫步在藤长叶茂、金果垒垒的葡萄园——评文晓村的《九卷一百首》 227
浓郁的中国风味——评墨人的《大陆诗抄》 236
秋水长天共一色——谈涂静怡的诗 241
发掘生命的诗意——评绿蒂的《泊岸》 245
从彼岸飘来的歌声——《一信诗选》序 250
心长纸短的白色信笺——评林龄的《迪化街的秋天》 253
“明朗、健康、中国”的创作路线的实践——读台客的《故乡之歌》 258
质朴晓畅,短小精悍——评《麦穗诗选》 262
“活在诗里有什么不好”——序张国治《雪白的夜》 266
噙着泪花的歌唱——读张国治的《带你回花岗岩岛》 271
一曲内涵丰富的交响乐——读上官予《春至》 275
读秦岳的诗 280
充满古典情趣的现代诗——谈杨平的诗集《空山灵雨》 285
在沉静肃穆中感动读者——评简政珍《历史的骚味》 289
营养丰富的蜜汁——评林焕彰的儿童诗 299
有益而又可口的精神食粮——读沙白的《星星爱童诗》 304
抒情小诗的佳作——读墨人的三首新诗 307
甜的是语言,苦的是精神——痖弦诗作赏析 312
情辞慷慨,雄浑豪放——王禄松作品赏析 318
诗与剧的化合物——读李春生的《车上》 323
牵动灵魂的痴爱——读张国治的两首爱情诗 325
在忧患意识中见深情厚意——读陈义芝《黄鹤楼下午》 328
咏物诗:新的美学追求——评侯吉谅的《小家电6种》 331
下层人民的生活写照——读焦桐的《分期付款》、《年终奖金》 335
港澳 339
朝着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奋进——论王一桃的诗 339
蓝海文的新古典主义之作《第一季》 347
献给青少年的精神食粮——读蓝海文《寓言诗一百首》 355
童心与爱心——读《台湾儿童诗选》 358
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张诗剑《秋天·秋水》赏析 361
出色的城市文章——读王心果的香港都市诗 364
“再给我们国家一个有望的明天”——序王心果《罂粟花之怨》 369
句短而味浓——读晓帆汉俳集《迷朦的港湾》 372
一束幽香淡淡的小花——评晓帆的《缭绕的音符》 375
“为民族选诗”——《当代台湾诗萃》评介 380
苇鸣:诗歌文体的革新能手——读《无心眼集》 384
使人“迷惘幽思”的诗篇——高戈诗作赏析 386
海外 393
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评吴岸(马来西亚)的《榴梿赋》 393
做心灵世界的探索者——读子帆(泰国)的诗 399
人生经验的艺术传达——读李经艺(泰国)的抒情诗《七月》和《蝉声》 402
厚积薄发的产物——读陈剑(新加坡)的诗集《无律的季节》 407
长歌贯日,慷慨淋漓——评黄雍廉(澳洲)的长诗《飘着龙旗楼船上的英雄们》 411
大巧若拙的风格——和权(菲律宾)诗作赏析 416
动人的笛声——读岭南人(泰国)的诗集《结》 424
“教人追求生活的真善美”——读江天(马来西亚)《土地的呐喊》 428
海外的鲁迅知音——序江天的《鲁迅赞》 431
论苑折枝 433
台湾 433
努力向客观真理迈进——评叶维廉的《解读现代·后现代》 433
爱诗者必读的参考书——读周伯乃的《现代诗的欣赏》 438
学者素养和诗人气质的统一——读张健的《文学的长廊》 441
李魁贤的诗学观及其他——读《诗的见证》 444
新派与旧派批评的合流——读龚显宗的《现代文学研究论集》 447
举重若轻——评孟樊的《台湾文学轻批评》 451
读王志健的《文学论》 455
一位历史学家眼中的日据时代的台湾文学——评林载爵的《台湾文学的两种精神》 458
填补空白的开山之作——评焦桐的《台湾战后初期的戏剧》 463
推荐《散文欣赏》 466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读薛林的《现代诗创作与欣赏》 470
《权力运作与叙事功能》讲评意见 472
着眼于文字发展的规律——评《海峡两岸简体字研究》 474
香港 477
客观冷静,兼收并蓄——评黄维梁《香港文学再探》 477
研究余光中的新成果——评黄维梁编《璀璨的五采笔:余光中作品评论集》 481
香港文学研究的新收获 ——评《香港文学探赏》 487
独立的心灵——读黄国彬的《文学札记》 492
建立鲁迅研究的现代学术品格——读陈炳良主编的《鲁迅研究平议》 495
对文学史编写的探索——评介《中国文学史的省思》 498
可读性高的文艺家印象记——小评彦火《旷古的印记》 501
自由和开放的评论心态——评王一桃《引你入门的书》 504
内容翔实,真情洋溢——读王一桃《中国作家印象》 507
执着地追求零的事业——读秀实的《捕住飞翔》 509
短小精悍,奇妙缤纷——读《奇诗怪传》 512
《香港小说散文赏析》有创意 515
填补空白,不避锋芒——胡志伟的文艺评论 517
人慧文妙,名家荟萃——读《潘铭燊作品评论集》 522
澳门 525
内容厚实 见解独到——读黄晓峰的诗评 525
反映澳门现代诗发展的风向球——读陶里的《逆声击节集》 529
掷地有声的评论——评李观鼎的《边鼓集》 534
欣赏新诗艺术的范本——读云惟利《白话诗话》 538
海外 541
为了语言的纯洁性——读彼岸《语文春秋》 541
《笑声里学语文》序 544
吴岸的文学观——读《马华文学的再出发》 546
拓荒性的贡献——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 549
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观照——评《世界华文文学的多元审视》 554
工具书评介 557
台湾作家作品编目的科学性问题——评《中华民国作家·作品目录(新编)》 557
开创新诗史料整理的新局面——读张默整理的台湾新诗史料 564
别出心裁的工具书——评《当代台湾作家编目(1949-1993尔雅篇)》 567
世界华文诗坛大检阅——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新诗大辞典》 571
《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作家词典》纠谬 575
刊物撷英 578
万丈红尘中的一方净土——记刘以鬯和他主编的《香港文学》 578
做人先做读书人——简介香港《读书人》月刊 581
“为中华民族的诗运努力”——香港《世界中国诗刊》简介 584
“传呼机”与“对讲机”——评香港犁青主编的《文学世界》 587
为建设新诗的中国风格呐喊——台湾《葡萄园》诗刊简介 591
争鸣篇 594
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 594
两岸文学交流不应存在“敌意” ——兼评向明先生(台湾)的《不朦胧,也朦胧》 599
关于“大批判情结”、政治敌意、诗的诠释诸问题——对南乡子《诗评家的邪路》一文的答辩 605
究竟谁在“捏造诽谤,诬陷他人”?——驳《华夏诗报》的评论员文章《真理愈辩愈明》 611
附:两岸诗评家关于“大陆的台湾诗学”论战综述(依闻)——90年代前期台湾10大诗事之一 621
顾彬,收起你的舌头 625
“不批不知道,一批做广告”——答谢《华夏诗报》兼辟谣 628
萧萧先生批评大陆学者的盲点——对《大陆学者拼贴的“台湾新诗理论批评”图》一文的回应 632
是大陆文坛“最高一级堕落”吗?——就“梁凤仪热”与罗孚先生争鸣 640
张爱玲是“文化汉奸”吗?——与陈辽先生商榷 643
《金庸评传》献疑 649
写真集 650
台湾 650
“抱头肝胆护危亡”——在胡秋原先生家中作客记 650
关于30年代“文艺自由论辩”若干问题——访胡秋原先生 655
胡秋原与台湾“文化汉奸得奖案” 658
在暴风雨中展翅高飞的苍鹰——与陈映真先生夜谈记 660
与陈映真三峡同行 666
余光中在苏州 673
西子湾谈诗记——访余光中教授 679
走近郑明娳 687
“文学就是我的生命”——访文艺评论家周伯乃 690
两岸文学交流的桥梁——记一信先生 692
他“把生命写成了诗” 694
初识“草莽英雄”姜穆 698
“向建设中国的十亿同胞致敬”——访颜元叔教授 701
为了统一的旗帜——访吕正惠教授 703
歌颂如花如画的祖国——访高准先生 705
港澳 707
钟情香港和香港文学的黄维梁 707
享福的人在受苦——记黄维梁博士的书斋、书灾和书债 711
他的精神状态永远年轻——梁锡华印象 714
“人人争着下海去,我自甘心耕荒原”——访《香港文学报》主编张诗剑 719
亦医亦文的陈娟 722
“种出满园蛙声”——访蓝海文 724
多读书,读好书——访香港书评家胡志伟 727
吴应厦:香港的农民作家 730
在香港一鸣惊人的湖北姑娘——记纪实文学作家夏萍 732
“在地平线亭亭玉立”——访澳门作家黄晓峰 736
海外 739
“寻美的旅人”——记旅美台湾作家杜国清 739
他在编织“诗玫瑰的花圈”——旅美诗人彭邦桢印象 743
附:第一次主办研讨会 746
“在古远的青青的草坪里,觅采着嫩嫩的现代诗”——记汉城高丽大学许世旭教授 748
云里风:马来西亚的儒商翘楚 751
文学交流 753
为中华文学的整合创造条件——在1993年华文文学研究机构联席会议上的发言 753
交流·对话·友情——访台散记 757
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江——香港“两岸暨港澳文学交流研讨会”散记 764
世界华文文学的丰收季节——第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实 773
世纪之交的华文文学——记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 778
诗意葱笼的珞珈山——记’96华文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 783
“两岸存知己,亲切若比邻”——读墨人的《大陆文学之旅》 786
我的台湾书缘 791
屐痕萍踪 796
蒙混过关到香江 796
香港半日记 799
我读香港 803
漫步在灵山秀水的中文大学校园 807
香港旧书店今昔 809
在香港淘旧书 813
千奇百怪的香港书展 815
港台饮茶最难忘 818
相聚在港澳 820
在台湾游三峡 823
澳门,香港的郊区? 825
匆匆看曼谷 827
后记 830
作者年表 832
编后语 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