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环境 1
第一节 农机维修的比较效益与环境 1
一、研究农机维修比较效益的意义 1
二、农机维修比较效益的定量分析 2
三、农机维修的经济利益转移 7
四、农机维修比较效益低的原因分析 12
五、影响农机维修比较效益的主要经济环境条件 14
第二节 农业政策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17
一、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走向 17
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前景 21
三、农业规模经营对农机维修发展的推动 22
第三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农机维修发展的影响 27
第四节 农机维修的体制环境 33
一、农机维修环境体制转变的滞后性 33
二、行业管理的基本模式 34
第五节 农机维修的技术环境 35
一、拖拉机机型的大型化 35
二、诊断检测技术 37
三、不解体维修技术 38
四、表面技术 39
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41
第二章 农机维修体制 45
第一节 维修体制的意义及其范畴 45
第二节 农机维修体制的选择原则与层次结构 47
第三节 农机维修体制的分析与选择 49
一、农机维修系统的所有制结构 49
二、维修生产体制 52
三、农机维修的用户服务体制 53
四、农机维修网体制 54
五、维修企业管理体制 62
六、维修系统统筹体制 64
七、农机维修体制的客观规定性 68
第四节 农机维修体制比较学 69
一、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农机维修体制及其分析 69
二、美、日、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农机维修体制及其分析 82
三、俄罗斯农机维修体制的改革 96
四、各国农机维修系统的共同性规律 104
第三章 农机维修方式与制度 108
第一节 维修方式的类别 108
一、按维修时机或确定维修时机的方法划分维修方式 108
二、按维修的计划性划分维修方式 112
三、按照维修内容或维修技术要求划分维修方式 113
第二节 主要维修方式的适用条件 116
一、定周期维修的适用条件 117
二、状态维修的适用条件 119
三、事后维修的适用条件 120
第三节 维修方式选择的理论和方法 121
一、维修方式选择的原则 121
二、关于维修方式选择理论的几点讨论 125
三、根据机器及其组成部分寿命的分散性选择维修方式 132
四、按维修费用选择维修方式 136
五、按环境条件选择维修方式 140
第四节 维修制度的优化决策过程 143
一、故障组的划分 143
二、维修方式选择的逻辑决策 145
三、维修方式的优化组合 152
第五节 维修周期的确定 156
一、计划修理间距的确定 156
二、技术维护周期的确定 162
第六节 农机维修制度典型方案 165
一、大小修修理制 165
二、拖拉机定期修理制度 166
三、部位修理制 169
四、国内农机维修制度的其他方案 172
五、国外农机维修制度简况 175
第四章 集中专业化维修生产的运行经济机制分析 183
第一节 集中专业化维修生产可行性分析的特点 183
第二节 零部件再生生产经济机制分析 184
一、生产销售各环节 的成本、价格制约条件 184
二、零部件再生生产可行性的政策条件 187
三、实例分析 191
四、零部件再生可行性条件的建立 195
第三节 整机或总成集中专业化修理经济机制分析 197
一、机器或总成的平均劣化率与最低回收价格分析 199
二、机器或总成的最高回收价分析 203
三、整机(总成)再生生产运行机制的成本价格系统不等式 205
四、新机零售价对再生生产的影响分析 206
五、整机或总成集中专业化修理可行性条件的建立 208
第五章 农机维修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212
第一节 农机维修工作发生量的估测 212
一、农机维修工作发生量估测的意义 212
二、维修工作量估测方法的类型 213
三、按维修周期估测维修工作量 214
四、维修工作量估测的平均故障率法 220
五、维修工作量估算的比劳动量法 224
六、维修劳动量估算的随机模拟法 229
第二节 影响送修率主要因素的分析 238
一、机器类型对送修率的影响 238
二、驾驶员水平对送修率的影响 240
三、农村人均收入对送修率的影响 242
四、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对送修率的影响 244
五、其他影响送修率的因素 245
第三节 送修率预测的联合概率法 246
一、联合概率法预测原理(假说) 247
二、送修率预测数学模型 248
三、维修价格及其分布 249
四、联合概率计算过程 252
五、无修理条件概率P(W)的确定 253
六、送修率预测及其分析 256
第四节 用时间序列方法直接预测农机维修市场需求量 260
第六章 农机维修服务网的建设 265
第一节 农机修理网的模式类别分析 265
第二节 农机维修企业的级别与分工 267
第三节 县(县际)农机维修企业的地位与建设方针 270
一、县(县际)农机维修企业的性质和地位 270
二、县级农机维修企业的建设方针 272
三、县农机修造厂维修业务的消亡趋势与对策 273
第四节 乡(乡际)农机维修基地的地位与建设方针 278
一、乡镇农机维修基地的性质和在修理网中的地位 278
二、乡镇农机维修基地的建设方针 280
三、乡镇维修基地的萎缩趋势与对策 282
第五节 农机维修企业的成本一规模函数 285
一、固定资产不变条件下维修企业成本规律 285
二、维修企业的一般成本规律 289
第六节 修理企业的规模 294
一、运输费用模型 294
二、平均运输半径与地区形状系数 296
三、企业最佳服务半径与最佳生产规模 300
四、我国农修厂最佳服务半径实例计算分析 301
第七章 基层农机维修服务系统的运转与控制 306
第一节 乡镇农机维修系统的结构与运转 306
一、乡镇农机维修系统的环境与地位 306
二、乡镇农机维修系统的结构与运转机制 308
三、管理文件(软件)系统 315
四、乡镇农机维修系统正常运转的外部条件 318
五、合同包修 320
第二节 制造企业维修服务系统的结构与运转 328
一、制造企业维修服务系统的机构设置与任务 328
二、产品技术服务与保修 331
三、我国农机制造厂家用户服务系统运转现状及发展趋势 340
第八章 农机维修行业管理 349
第一节 农机维修法规管理概述 349
第二节 农机维修法规建设进展和问题 351
第三节 农机维修法规体系建设思路和基本框架 354
一、农机维修法规体系建设的思路 354
二、农机维修法规体系建设的措施与条件 355
三、制定法规体系框架要服从维修科学管理的需要 356
第四节 农机维修主要法规 358
第五节 农机维修科技发展状况和问题 363
一、农机维修科技历史与现状 363
二、农机维修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365
三、农机维修科技发展方向与指导思想 368
第六节 农机维修的标准化管理 370
一、概念 370
二、农机维修标准化管理的工作内容 371
第九章 维修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 373
第一节 维修学科的发展概述 373
第二节 维修学科的科学评述 376
一、维修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376
二、维修学科的专业语言系统 378
三、维修学科的研究规范 380
四、维修学科在科学结构中的位置 383
五、维修学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 385
第三节 维修学的理论体系 388
一、关于维修学理论体系的主要论点 388
二、维修学理论体系的层次与框架 390
第四节 几种主要的现代维修管理理论 396
一、设备综合工程学 396
二、维修工程学 397
三、后勤工程学 399
四、全员生产维修 401
五、几种维修管理理论的比较与分析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