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子彪,梁桂全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18060194
  • 页数:4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和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决定的精神,研究了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意义,分别探讨了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章 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渊源 1

第一节 中国社会和谐思想的历史发展 1

一、先秦时期的和谐思想与三大理想社会构想 1

二、秦汉时期四大著名的理想社会构想 6

三、晋代至明清时期两大理想社会构想及其他相关思想 9

四、近代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构想的理想社会 12

第二节 国外社会和谐思想的历史发展 16

一、古希腊的四种和谐观及柏拉图的理想国构想 16

二、古代至中世纪三大宗教的构想及其他相关构想 20

三、空想社会主义产生时期四大著名的理想国构想 23

四、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四大著名的理想国构想 24

五、空想社会主义鼎盛时期的三大理想社会构想 26

六、现代及当代西方与走向社会和谐相关的思想 2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历史发展 46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建设学说 46

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相关思想 49

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相关思想 51

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相关思想 54

第二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意义 58

第一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和谐社会理论 58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65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原则 72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 79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意义 84

第二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和谐社会理论的杰出贡献 88

一、标志着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88

二、标志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90

三、标志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91

四、标志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93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 95

一、构建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意义 95

二、构建和谐社会对世界的重大影响和历史贡献 105

第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广东的历史背景 116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 116

第二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与国内环境 123

一、国际环境变化带来机遇与挑战 123

二、改革处于攻坚阶段 125

三、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127

四、社会稳定面临挑战 128

五、党的执政能力经受考验 131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广东的实践背景 133

一、社会成员从传统的“单位人”向多层次的“社会人”转变 134

二、经济、社会从封闭向全面开放转变 135

三、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从单调向多样化转变 136

四、人们的思想文化从比较单纯向多元化转变 137

五、区域发展从相对均衡向差异扩大转变 138

六、劳动就业从统一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 139

七、收入分配从过于平均向差距过大转变 140

八、社会保障从高福利的国家型向广覆盖的储备金型转变 141

第四章 和谐社会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 14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144

一、和谐是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 144

二、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149

三、公平正义是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诉求 1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65

一、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165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168

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171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 177

一、建设执政为民的责任政府 177

二、建设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 179

三、建设科学决策的善治政府 187

第五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 1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目标 1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 192

一、城乡统一的市场经济制度 193

二、机会公平的劳动就业制度 196

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 202

四、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 205

五、职能明确的公共财政制度 21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 212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13

二、发展循环经济 215

三、发展文化经济 219

四、实现经济系统内部协调 221

五、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 223

六、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协调 22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统计 228

一、关于资源消耗与环境质量的统计和评价 229

二、关于文化经济的统计和评价 229

三、关于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统计和评价 231

四、关于经济统计与社会进步全面统计和评价的关系 231

第五节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232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232

二、重视市场经济发展新趋势,支持新生事物 234

三、协调配套,强化制度创新 236

四、端正目标,调整利益关系 238

五、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 239

六、抓住主要矛盾,攻克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中的难关 240

第六章 和谐社会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243

第一节 中华文化的和谐底蕴与当代发展 243

一、和而不同: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起源和历次大融合 243

二、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与和谐文化的近代洗礼 25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崛起的标志 263

第二节 从和谐文化到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变迁的现代飞跃 270

一、从和谐文化到先进文化:和谐理念的当代发展 270

二、和谐社会建设:当代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275

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源泉 278

第三节 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艰巨性与重要性 282

一、转型期的艰难跋涉 282

二、和谐文化建设的当代意义 296

三、中华文化的转型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302

第四节 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战略与对策 306

一、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构成部分 306

二、建设文化事业的举措 312

三、建设文化产业的举措 317

第七章 和谐社会的管理与协调 322

第一节 社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22

一、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322

二、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32

三、社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333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 335

一、和谐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基本特征 335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总体要求 339

三、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的重点方向、目标和内容 341

第三节 完善和谐社会的社会管理体系的主要任务 346

一、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方式转变 346

二、扩大社会参与,提升社会动员水平 350

三、调控资源分配,增强社会整合能力 354

四、加强社会沟通,提高化解矛盾能力 357

五、健全社会保障,改善社会服务质量 358

六、注重风险防范,强化社会控制水平 362

第八章 和谐社会的自然环境 369

第一节 人与自然环境 370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370

二、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83

三、社会发展中的环境公平 387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395

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95

二、环境代价与绿色GDP 398

三、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405

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408

一、和谐社会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08

二、实现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的途径 414

后记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