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美学之夏”—丛书代序 1
前言 3
第一章 存在美的根源吗? 1
一、美的回归 2
二、美的滥用 7
三、永恒之美 16
四、古老的构想 18
五、美的消失 20
六、哲学意义 22
七、社会学意义 25
八、小结 28
第二章 审美对象是何物? 30
一、哈奇森:审美对象作为心理对象 31
二、萨特:审美对象作为想象对象 33
三、茵伽登:审美对象作为纯粹意向性对象 41
四、杜夫海纳:审美对象作为感性对象 48
五、西布利:审美对象作为突显对象 60
六、小结 64
第三章 存在审美经验吗? 66
一、迪基对审美经验理论的批判 68
二、比尔兹利对迪基的回应 79
三、古德曼和丹托的审美经验理论 83
四、实用主义与分析美学之争 89
五、小结 96
第四章 艺术可以定义吗? 99
一、韦兹与曼德鲍姆:艺术从不可定义到可以定义 100
二、丹托的艺术界理论 102
三、迪基的体制理论 105
四、列文森的历史理论 111
五、古德曼的符号理论 117
六、也许艺术真的是不可定义的 120
七、小结 121
第五章 艺术终结了吗? 124
一、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 124
二、丹托的艺术终结论 128
三、艺术终结与美学独立 136
四、艺术的重生 138
五、也许终结的不是艺术而是艺术理论 143
六、小结 149
第六章 作品的意义由作者意图决定吗? 151
一、浪漫主义文艺批评中的意图主义倾向 152
二、反意图主义的盛行 155
三、意图主义的复兴 160
四、实际的意图主义与假设的意图主义 169
五、小结 178
第七章 虚构的作品能产生真实的情感吗? 181
一、问题的起源 181
二、解决方案之一 183
三、解决方案之二 189
四、解决方案之三 191
五、虚构的情感反应机制 193
六、一种假说 197
七、小结 199
第八章 趣味有高低之分吗? 201
一、现代美学的趣味标准 202
二、后现代美学的多元趣味 208
三、全球化时代的趣味标准 214
四、趣味与艺术评价 217
五、高级艺术与通俗艺术 219
六、小结 223
第九章 如何欣赏自然环境? 226
一、现代美学的分离模式 228
二、当代环境美学的介入模式 231
三、自然环境模式 235
四、情感唤起模式 237
五、显现模式 239
六、小结 243
第十章 如何看待日常生活审美化? 249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发生的社会条件 251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哲学解释 253
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社会一政治批判 261
四、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美学批判 266
五、小结 270
第十一章 如何定位中国美学? 274
一、以现代为中心的理论框架 275
二、中国美学的现代化进程及其困难 278
三、两种“实践” 281
四、超越“现代”模式 288
五、从模式二美学展望中国美学 296
六、小结 304
后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