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绪言 1
第一章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兴起 24
第一节 我国政治体制的沿革 25
一、我国政治体制的建立 25
二、政治体制的高度集权化日趋严重 28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体制的恢复和完善 33
第二节 邓小平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35
一、提出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相区别的观点,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前提 35
二、对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弊端的深刻剖析,阐明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 38
三、系统阐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2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47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50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50
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进行 6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 65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66
一、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66
二、计划经济的政治体制向市场经济的政治体制转变的必要性 70
第二节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市场经济发展 81
一、转变政府同企业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81
二、正确处理政府同市场关系,明确政府在市场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86
三、转变政府宏观管理和宏观调控职能 89
第三节 排除各种障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96
一、从广东实践看政府职能转变已取得初步成效 96
二、改变滞后状况,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02
第三章 科学规范国家职能 适度行使国家权力 107
第一节 邓小平的国家职能理论 108
一、邓小平对我国国家职能的科学界定 108
二、邓小平国家职能理论的特点 121
三、邓小平科学国家职能理论形成的条件 124
四、邓小平国家职能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30
第二节 邓小平论适度行使国家权力 136
一、邓小平论我国国家权力行使的适度问题 136
二、国家权力行使的制约因素 140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家权力行使适度的探讨 147
第四章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151
第一节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观 151
一、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与我国建国以来民主实践的历史经验 151
二、邓小平政治民主理论的特色和基本内容 158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70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70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175
三、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179
第三节 正确处理政治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稳定的关系 191
一、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 191
二、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的有机结合 193
三、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必须以政治稳定为前提 195
第五章 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9
第一节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探索与早期实践 200
一、我国政党制度的初步确立 200
二、我国政党制度的早期实践及其经验教训 202
第二节 邓小平为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新探索及历史贡献 207
一、从革命到建设:多党合作政治基础的转换 207
二、邓小平为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新探索及历史贡献 209
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政党理论 218
四、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220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226
一、邓小平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紧迫性的论述 226
二、邓小平对“党的领导”的科学界定 231
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实现途径 233
第四节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 244
一、民主党派的特点及优势 244
二、民主党派参政基本点的确定 245
三、民主党派发挥政治职能的体制保障 245
第六章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实行依法治国 251
第一节 邓小平的法治法制观 252
一、邓小平法治法制观产生的历史条件 252
二、邓小平法治与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254
第二节 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270
一、人治与法治的历史考察 27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277
第三节 依法治国——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逐步实现 280
一、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步骤 280
二、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 285
三、依法治国在广东的实践 289
第七章 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 295
第一节 邓小平论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 296
一、邓小平论我国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296
二、机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关系 301
三、我国的机构改革刻不容缓 304
第二节 我国机构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308
一、我国历次机构改革的概况 308
二、我国机构改革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的原因探析 310
三、我国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313
第三节 当前我国机构改革的若干问题 317
一、机构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317
二、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319
三、机构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321
四、机构改革的难点和对策 322
第八章 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 328
第一节 我国的腐败现象及其根源 329
一、腐败的内涵及其历史考察 329
二、我国腐败现象滋生的体制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333
第二节 反腐败斗争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338
一、反腐败是实现我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339
二、反腐败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340
三、反腐败是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措施 341
四、反腐败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 342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防止腐败 344
一、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 344
二、实现反腐倡廉的基本举措 345
第九章 发展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参与机制 350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 351
一、西方学者的政治参与观 351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参与观 353
三、政治参与的基本功能 357
四、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及其制约因素 358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 364
一、政治参与的基本渠道及其运行状况 364
二、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 380
三、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381
第三节 关于完善我国政治参与的几点思考 484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现代公民文化 485
二、进一步提高政治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390
三、创造条件,发展和完善人民的直接参与 397
第十章 建立和谐、稳定的政治秩序 401
第一节 邓小平的政治稳定观 402
一、“安定团结”是邓小平对政治稳定的基本要求 402
二、“稳定压倒一切”是邓小平的治乱韬略 405
三、“加快改革和发展”是邓小平为政治稳定确立的重要思路 407
四、“长治久安”是邓小平对政治稳定的追求目标 409
第二节 政治稳定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410
一、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面临的共同难题 410
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政治困扰 413
三、政治不稳定的基本原因 414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与不稳定因素 418
一、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 418
二、改革开放中的诸种不稳定因素 422
三、中国产生政治不稳定因素的特殊原因 431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政治稳定的保障机制 434
一、根本前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34
二、关键还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435
三、加强和完善政治调控机制 436
四、及时适当地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 439
五、努力营造有利于国内稳定的国际环境 441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与政治体制改革 443
第一节 “一国两制”——邓小平超凡政治智慧的创举 444
一、“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政治胆略和政治智慧的凝结 444
二、“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依据 448
第二节 “一国两制”为政治体制增添新内容 454
一、“一国两制”是全新的政治思想 454
二、“一国两制”的实施增添了我国政治体制的新内容 458
后记 463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