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12611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变态心理学丛书之一。理由:人格障碍是心理、精神疾病中,较为难以治疗的一类常见病,对患者个人、家人及社会均有一定的危害。国内外对其研究热烈,国内需求较大。价值:人格障碍的诊断复杂、发病机理不明、治疗疗效欠佳,本书可以为目前的状况提供主要参考。

第一章 概念框架 1

第一节 有关人格的描述 1

一、气质 2

二、性格 2

三、人格 2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概念和定义 3

一、历史发展 3

二、相关理论概念 3

三、临床概念 4

四、美国DSM的看法 5

五、正常变异的极端 5

六、特定维度的极端 6

七、适应失败 6

第三节 人格障碍理论 7

一、精神分析为基础的理论 7

二、行为为基础的理论 7

三、认知为基础的理论 7

四、神经生物学为基础的理论 9

第二章 分类与共病 10

第一节 分类概述 10

一、诊断标签 10

二、诊断标准的数目、特性和形式 13

三、诊断阈值 14

四、轴Ⅰ和轴Ⅱ诊断 14

五、性别与文化的差异 15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共病 16

一、怪异性人格障碍(A簇) 17

二、野蛮性人格障碍(B簇) 19

三、依附性人格障碍(C簇) 24

四、结论 28

第三章 流行病学 29

第一节 概述 29

一、控制性研究 30

二、调查研究 31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患病率 32

一、A簇人格障碍 32

二、B簇人格障碍 33

三、C簇人格障碍 35

第三节 临床和人口统计学相关因素 36

一、临床相关因素 36

二、人口统计学相关因素 38

第四节 结论 40

第四章 生物学基础 41

第一节 生物学基础 41

一、神经递质功能 41

二、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结构相关性 46

三、药理学治疗研究 48

第二节 遗传学基础 49

一、难以确定的显型 50

二、研究现状 50

三、遗传学方法 52

四、性别差异 54

五、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 56

六、环境对人格功能的影响 57

七、识别环境对人格特征变化的影响 57

八、结论 58

第五章 人生发展基础 59

第一节 人格发展的年龄特征 59

一、婴儿期 60

二、幼儿期 60

三、儿童期 61

四、少年期 61

五、青年期 62

六、中年期 62

七、老年期 63

第二节 依附理论 63

一、孩童时期的依附 63

二、成人关系中的依附 65

三、依附中的个体差异 66

四、依附的类型 66

五、依附与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 68

第六章 社会学基础 72

第一节 家庭功能紊乱 75

一、父母患精神疾病 75

二、家庭破裂 76

三、教养方式不良 77

第二节 创伤经历 78

一、童年性虐待 78

二、童年身体虐待和辱骂 81

第三节 社会压力 81

一、个人的价值观 81

二、经历的寻求 82

三、自由 82

四、爱 83

第四节 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84

第五节 对科研及临床工作的启示 85

一、对科研工作的启示 85

二、对临床工作的启示 86

第七章 评估与测量 87

第一节 一般测评的运用 87

一、问卷的选择 88

二、问卷使用的介绍 88

三、问卷结果讨论 89

第二节 核心测评的运用 91

一、症状测评 91

二、人际关系测评 91

三、人格测评 94

第三节 治疗过程测评 109

一、过程测评在个体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109

二、过程测评在集体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109

第四节 临床测评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111

第八章 支持疗法 113

第一节 理论与原则 113

一、基础理论 113

二、基本原则 114

第二节 策略和技术 115

一、明确目标 115

二、交流 115

三、解释 116

四、回应 116

五、鼓励 116

六、建议 116

七、合理化 116

八、建模 117

九、指导和技能训练 117

十、发展替代方法和解决问题 117

第三节 处理问题 117

第四节 实证评价 118

第九章 精神分析疗法 119

第一节 经验评估 120

一、治疗时间及成果 124

二、治疗费用的问题 126

三、来自经验数据的全面评估 126

第二节 技术策略和问题处理 127

第三节 评价 129

第四节 结果和局限 129

第十章 辨证行为疗法 131

第一节 治疗的基本原理 131

一、治疗中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131

二、辨证行为疗法:总论 134

第二节 经验证据 136

第三节 辨证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 137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生物-社会理论 137

二、辨证行为疗法的核心治疗原则 138

第四节 有关患者和治疗的假设 140

第五节 治疗的步骤和目标 140

一、预处理 141

二、第1阶段 141

三、个别心理治疗 142

四、技能训练 144

第六节 辨证行为疗法的策略 149

一、总观 149

二、核心策略:接受和问题解决 150

三、风格性的策略 159

四、事件管理策略 160

第七节 辨证行为疗法中的治疗关系 161

一、理论基础 161

二、治疗目标 162

三、治疗模式 162

四、治疗策略 162

五、治疗师特征 163

第八节 评估的含义 163

第九节 启示和禁忌证 164

一、预期结果 164

二、局限性 166

第十一章 集体疗法 167

第一节 在人格障碍中的应用 167

第二节 集体的设计 169

第三节 治疗前准备和早期构造 169

第四节 集体内聚力 170

第五节 集体规范 171

第六节 有关疗效的证据 172

一、用于边缘型人格障碍 172

二、用于回避型人格障碍 175

三、用于混合性障碍 176

第十二章 药物治疗 178

第一节 边缘型人格障碍 179

一、锂盐 179

二、抗惊厥药物 180

三、纳曲酮 182

四、神经阻滞剂 182

五、抗抑郁药 184

六、ω-3脂肪酸 189

第二节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90

第三节 分裂型人格障碍 190

第四节 回避型人格障碍 191

第五节 相关治疗策略 192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 194

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97

三、分裂型人格障碍 197

四、回避型人格障碍 198

第六节 讨论 198

第十三章 住院治疗 200

第一节 部分住院治疗 200

一、日间医院 200

二、日间照料和支持性治疗 201

三、日间治疗 203

第二节 边缘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住院治疗原则 205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住院治疗 205

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住院治疗 206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药物治疗 207

一、认知-知觉维度 207

二、冲动-攻击维度 208

三、情感不稳维度 208

四、焦虑-抑郁维度 208

第四节 部分住院相关问题 209

一、概念问题 209

二、工作人员问题 210

三、小组治疗中的问题 210

四、人格障碍理想的治疗策略 211

第十四章 法律问题 215

第一节 法医精神病学家的基本任务 216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描述方法 217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患病率 218

第四节 人格障碍对认知功能和意志行为的影响 219

第五节 人格障碍的法律能力评定 220

一、刑事责任能力 220

二、受审能力和作证能力 223

三、其他法定能力 225

第六节 人格障碍的犯罪和暴力行为的处理 226

第七节 人格障碍与精神损伤 227

第八节 权益保护与伦理学问题 229

一、非自愿住院和治疗知情同意的能力 229

二、伦理学问题 230

第十五章 治疗总结 232

第一节 对改变框架的理解 232

一、问题解析 232

二、改变过程 233

三、面对问题 234

四、进入治疗过程 234

五、联合和总结 235

第二节 一般治疗策略 236

一、建立和保持协作关系 236

二、其他注意事项 237

参考文献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