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悦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0095486
  • 页数:9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产业经济学进行系统阐述。

导论 指导思想与学科定位 1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

第二节 两类学科与一化两关键 2

第三节 学科定位与理论框架 3

第四节 本教材特色与体系 6

第五节 产业发展与最终目的 8

第一篇 发展理论 11

第一章 发展理论与发展方式 1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论经济发展 13

第二节 西方经济发展理论 19

第三节 经济发展趋势 30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方式 31

第二章 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 39

第一节 速度与结构 39

第二节 速度与质量 42

第三节 速度与效益 43

第四节 评价和考核经济效益的原则 46

第五节 评价和考核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48

第三章 新型工业化道路 54

第一节 工业主导作用与工业现代化 54

第二节 走新路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57

第三节 新路本质 58

第四节 战略与对策 59

第五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63

第四章 消费与投资 66

第一节 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66

第二节 投资和消费贡献率的国际比较 70

第三节 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的基本原则 73

第四节 优化投资结构的基本原则 77

第五章 第一、二、三产业 82

第一节 理论建立与发展 82

第二节 关联结构 86

第三节 发展趋势 92

第四节 现状分析与展望 95

第六章 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100

第一节 科技进步实质与意义 100

第二节 自主创新的内涵与战略意义 104

第三节 自主创新战略与对策 107

第四节 国家创新体系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109

第七章 要素配置与素质提高 114

第一节 要素配置 114

第二节 素质提高 122

第三节 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125

第八章 循环经济 131

第一节 地位作用 131

第二节 主要内容 135

第三节 战略对策 138

第九章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143

第一节 必然性、必要性与发展目标 143

第二节 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历史选择与战略重点 145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制约条件 148

第四节 发展战略与对策 157

第十章 文化与经济 171

第一节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171

第二节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 175

第三节 我国经济文化发展 181

第二篇 产业规律 185

第十一章 产业形成与分类 187

第一节 产业形成 187

第二节 产业分类 191

第十二章 产业经济发展主要规律 199

第一节 四化 199

第二节 七并存 202

第三节 五取代 208

第十三章 民用产业与国防产业 214

第一节 两类产业的地位作用 214

第二节 两类产业的联系 217

第三节 协调发展方针 218

第四节 “威胁”论休矣 222

第五节 战略对策 223

第十四章 工与农和城与乡 230

第一节 农业基础作用 230

第二节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32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与中国现代化 233

第十五章 城乡良性互动战略 240

第一节 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迈进 240

第二节 城乡人力资源良性互动 244

第三节 城乡产业良性互动 247

第四节 城乡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258

第十六章 农业结构与趋势 263

第一节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 263

第二节 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 266

第三节 农工商相结合 269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 270

第十七章 重点产业 273

第一节 特征与作用 273

第二节 转移论与趋势 275

第三节 选择的科学依据 278

第四节 设想 280

第十八章 采掘与加工和原料与制造 287

第一节 采掘与加工 287

第二节 原材料及其发展趋势 292

第三节 原料与制造 297

第十九章 文化产业 300

第一节 地位作用 300

第二节 发展趋势 306

第三节 战略与对策 312

第二十章 轻工产业 318

第一节 轻工产业地位作用 318

第二节 吃穿用结构 319

第三节 消费品与生产资料的生产结构 322

第四节 以农产品为原料与以工业品为原料的产品结构 323

第五节 国家“十一五”部署 326

第二十一章 食品产业 329

第一节 地位作用 329

第二节 产业分类 330

第三节 生产与质量 332

第四节 食品安全 338

第五节 食品发展趋势与发展重点 341

第六节 国家“十一五”部署 342

第二十二章 饲料产业 346

第一节 地位作用 346

第二节 现代化饲料生产的特点、行业分类和产业链 348

第三节 成就与任务 349

第四节 发展趋势与战略对策 350

第二十三章 纺织产业 352

第一节 地位作用 352

第二节 产业内部结构 355

第三节 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结构 359

第四节 发展彩棉业 360

第五节 原料与加工及原料型与加工型结构 362

第六节 国家“十一五”部署 363

第二十四章 旅游产业 369

第一节 地位作用 369

第二节 发展动态与方向 373

第三节 战略部署与对策 380

第二十五章 环保与环保产业 387

第一节 环境保护 387

第二节 环保产业 392

第三节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398

第二十六章 老龄产业 405

第一节 概念界定 405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产业发展机遇 406

第三节 发展条件 408

第四节 制约因素 410

第五节 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 412

第六节 几项具体对策 416

第二十七章 流通产业 421

第一节 “桥梁”作用 421

第二节 成就与经验 422

第三节 发展方向 423

第四节 战略与对策 430

第二十八章 商业零售业 436

第一节 历史回顾 436

第二节 网络销售 438

第三节 面临整合 441

第四节 向“大而强”迈进 443

第五节 标准化经营 444

第二十九章 乡镇企业 446

第一节 形成与发展 446

第二节 地位作用 452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 454

第三十章 老工业基地 460

第一节 地位作用 460

第二节 历史沿革 463

第三节 面临挑战 466

第四节 目标与途径 471

第三篇 产业结构 479

第三十一章 结构理论与趋势 48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结构理论 481

第二节 西方结构理论 484

第三节 中国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展望 493

第三十二章 结构分析方法 507

第一节 静态分析法 507

第二节 动态分析法 519

第三节 效益分析法 522

第三十三章 产业结构新趋势与优化升级 525

第一节 新趋势 525

第二节 优化升级 528

第三节 产业生态化 532

第四节 现代产业体系 538

第三十四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标准与方法论 551

第一节 优化升级标准 551

第二节 方法论 556

第三十五章 高新技术产业 561

第一节 发展趋势 561

第二节 现状与问题 566

第三节 发展战略与对策 572

第四节 国家“十一五”部署 577

第三十六章 传统产业 582

第一节 与高新技术产业关系 582

第二节 改造模式 586

第三十七章 信息产业 593

第一节 地位作用 593

第二节 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律 602

第三节 发展方针与战略 609

第三十八章 制造业 618

第一节 地位作用 618

第二节 发展亮点与机遇 619

第三节 世界发展新趋势 623

第四节 我国发展战略 625

第五节 国家“十一五”部署 627

第三十九章 汽车制造业 629

第一节 地位作用 629

第二节 总量与结构发展趋势 635

第三节 发展方针与战略对策 639

第四十章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644

第一节 地位作用 644

第二节 总量与结构发展趋势 646

第三节 发展方针与战略对策 650

第四十一章 船舶制造业 655

第一节 地位作用 655

第二节 总量与结构发展趋势 658

第三节 发展方针与战略对策 661

第四十二章 航空运输装备制造业 666

第一节 民机产业地位作用 666

第二节 总量与结构发展趋势 671

第三节 发展方针与战略对策 678

第四十三章 数控机床产业 682

第一节 “工作母机”作用 682

第二节 成就与差距 683

第三节 机遇与前景 685

第四节 发展战略与目标 687

第四十四章 第三产业 688

第一节 性质与作用 688

第二节 发展趋势 691

第三节 影响第三产业的客观因素 695

第四节 发展特点与对策 698

第五节 国家“十一五”部署 701

第四十五章 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 705

第一节 基础产业 705

第二节 支柱产业 712

第四十六章 能源产业 717

第一节 地位作用 717

第二节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721

第三节 能源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727

第四节 积极发展核能产业 731

第五节 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 739

第六节 发展战略与对策 749

第四十七章 建筑业 756

第一节 地位作用 756

第二节 发展趋势 762

第三节 战略对策 765

第四篇 产业组织 773

第四十八章 产业组织理论与趋势 77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论产业组织 775

第二节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与趋势 779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组织理论发展 785

第四十九章 集中与集中度 790

第一节 集中与集中度 790

第二节 集中与市场外部经济性 798

第三节 我国的一般集中与产业集中 800

第五十章 专业化与协作 805

第一节 必然趋势 805

第二节 工业生产专业化 811

第三节 工业生产协作 813

第四节 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发展 816

第五节 工业生产专业化协作发展的经济条件 820

第六节 产业集群 822

第五十一章 企业规模与企业规模结构 826

第一节 企业规模 826

第二节 规模经济 830

第三节 企业规模结构 838

第五十二章 经济联合与企业集团 846

第一节 联合化和集团化的意义 846

第二节 联合化和集团化的组织形式 848

第三节 发展趋势与对策 857

第五十三章 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 865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 865

第二节 跨国公司 869

第三节 发展对策 874

第五篇 体制条件 877

第五十四章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 879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879

第二节 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880

第三节 市场体系 884

第四节 宏观调控 889

第五节 宏观调控手段 892

第六节 宏观调控成效 899

第五十五章 企业转机与建制 901

第一节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901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07

第三节 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面临挑战与对策 912

附录一 宋涛、卫兴华、方生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上发表对本教材第一、二版的书评 917

附录二 《学问艺术论——教学与科研经验总结》 921

附录三 宋玉玲:《李悦:吹响真理号角的经济学家》 926

参考文献 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