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海洋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秀清,王金辉,蒋晓山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2771904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基础调查了解海域及周边基本社会经济、环境质量、污染源、环境净化能力和承载能力等情况,评价海域环境现状、存在风险及发展规划和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立海域功能目标、环境目标和规划目标,确定海域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总量分配方案、分担率和削减率,提出有效的控制方案和规划方案。

第1章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 1

1.1 自然环境概况 1

1.1.1 气候 1

1.1.2 水文 1

1.1.3 地质地貌 2

1.1.4 海洋资源 2

1.2 社会经济概况 3

1.3 区位条件 4

1.4 生态环境调查及容量研究 5

1.4.1 环境调查 5

1.4.2 试验研究 10

1.4.3 容量研究 11

第2章 污染源调查 12

2.1 陆源工业污染 12

2.2 生活污染 12

2.3 畜禽养殖污染 12

2.4 农业污染 13

2.5 水土流失污染 13

2.6 水产养殖 13

2.7 船舶污染 13

第3章 污染物模拟降解实验 33

3.1 实验内容与方法 33

3.1.1 采样站位、时间和方法 33

3.1.2 实验时间、内容及方法 33

3.1.3 实验方法及步骤 34

3.1.4 结果 34

3.2 实验结果及风化模式计算 38

3.2.1 油类降解实验结果及风化模式计算 38

3.2.2 COD降解实验结果及风化模式计算 39

3.2.3 营养盐转化(矿化)速率实验 39

3.3 小结 40

第4章 水文、泥沙观测分析 41

4.1 潮汐 41

4.1.1 潮汐性质 41

4.1.2 主要潮汐特征 41

4.2 潮流 41

4.2.1 潮流性质 41

4.2.2 实测潮流统计特征 43

4.3 余流 47

4.4 泥沙 48

4.5 波浪 53

4.6 小结 53

第5章 水动力及环境容量数值模拟 54

5.1 潮流数值模拟 54

5.1.1 计算模式 54

5.1.2 资料选取及控制条件 54

5.1.3 验证计算 55

5.1.4 象山港潮流分析 57

5.2 象山港分区水体交换计算与分析 63

5.2.1 分区 63

5.2.2 水质点漂移计算(拉格郎日法) 64

5.2.3 典型潮水质点漂移计算分析 65

5.2.4 水体交换率的计算与分析 68

5.2.5 各区与外海交换达50%所花费的时间 74

5.3 象山港分区水体容量计算 75

5.4 象山港环境容量数值模拟 76

5.4.1 营养盐 76

5.4.2 COD 81

5.5 小结 93

第6章 水质、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及评价 94

6.1 象山港海域水质和沉积物环境现状 94

6.1.1 水环境特征分析 94

6.1.2 水环境要素区域含量水平及变化特征 143

6.1.3 沉积物环境特征分析 147

6.2 象山港海域水质、沉积物环境持量评价 152

6.2.1 评价方法及标准 152

6.2.2 水质评价 154

6.2.3 沉积物评价 159

6.3 象山港海域水质、沉积物环境变化趋势 161

6.4 小结 162

6.4.1 水质环境 162

6.4.2 沉积物环境 163

第7章 海洋生物生态特征及评价 164

7.1 调查内容及评价方法 164

7.2 象山港海洋生物生态特征 164

7.2.1 叶绿素α 164

7.2.2 浮游植物 169

7.2.3 浮游动物 180

7.2.4 底栖生物 192

7.2.5 潮间带生物 197

7.2.6 游泳生物 203

7.2.7 微生物 204

7.3 经济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及生物质量评价 208

7.3.1 污染物残留水平及其分布特点 208

7.3.2 生物质量评价 209

7.4 赤潮 209

7.4.1 赤潮灾害概况 209

7.4.2 赤潮成因分析 210

7.5 水体热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11

7.5.1 水体热污染危害 211

7.5.2 水体热污染研究概况 213

7.5.3 热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214

7.6 小结 214

第8章 象山港主要经济贝类重金属残留量分布特征及质量评价 217

8.1 概述 217

8.1.1 经济贝类重金属卫生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217

8.1.2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219

8.1.3 象山港主要经济贝类养殖概况 221

8.2 象山港海域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222

8.2.1 水质重金属含量分布及质量评价 222

8.2.2 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229

8.2.3 主要经济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及生物质量评价 230

8.2.4 象山港经济贝类食品卫生质量评价 233

8.2.5 象山港经济贝类重金属含量变化趋势 234

8.2.6 与我国其它主要贝类原产地的经济贝类重金属含量比较 235

8.3 象山港经济贝类重金属来源分析 236

8.3.1 重金属累积途径分析 236

8.3.2 象山港重金属污染源分析 237

8.4 象山港重金属及石油类环境容量初步计算 238

8.4.1 分区概化 238

8.4.2 计算模式 239

8.4.3 象山港重金属水质目标的确定 239

8.4.4 象山港环境容量主要计算参数 240

8.4.5 象山港重金属及石油类环境容量计算 241

8.5 小结 242

第9章 象山港周边陆源污染估算和预测 244

9.1 计算方法 244

9.1.1 工业污染 244

9.1.2 生活污染 245

9.1.3 畜禽养殖污染 246

9.1.4 农业化肥污染 246

9.1.5 水土流失污染 246

9.2 计算结果 250

9.3 结果验证 255

9.4 陆源污染发展预测 256

第10章 海域污染源及养殖规划 259

10.1 概述 259

10.1.1 目的意义 259

10.1.2 工作内容 259

10.1.3 工作技术路线 259

10.2 海洋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60

10.2.1 鱼类养殖的自身污染 260

10.2.2 对虾养殖的自身污染 261

10.2.3 贝类养殖的自身污染 261

10.3 象山港养殖调查情况及其自身污染源强的估算 261

10.3.1 象山港养殖情况 261

10.3.2 鱼类养殖自身污染源强的估算 263

10.3.3 虾、蟹自身污染源强估算 264

10.3.4 贝类养殖自身污染源强的估算 266

10.3.5 结果与讨论 267

10.4 悬浮颗粒物沉积作用去除通量和底质沉积物的释放通量估算 268

10.4.1 悬浮颗粒物沉积作用去除通量估算 268

10.4.2 底质沉积物的释放通量估算 269

10.4.3 结果与讨论 270

10.5 海上船舶油污染源强的估算 270

10.5.1 船只调查情况 270

10.5.2 海上船舶油污染源强的估算方法 271

10.5.3 船只油污染源强的估算 272

10.5.4 结果与讨论 273

10.6 象山港养殖容量的分配 274

10.6.1 象山港各海区养殖及污染源强情况 274

10.6.2 象山港排污总量分配和养殖容量分配思路和方法 274

10.6.3 各海区内养殖容量的分配 275

10.7 结论与建议 276

10.7.1 小结 276

10.7.2 污染物削减措施及养殖可持续发展管理建议 276

第11章 象山港相关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 278

11.1 概述 278

11.1.1 目的意义 278

11.1.2 评价标准 278

11.1.3 研究目标 279

11.1.4 主要研究内容 279

11.1.5 技术路线 279

11.2 象山港主要资源利用的环境经济学分析 279

11.2.1 环境经济学分析方法 280

11.2.2 港口资源开发利用的费效简析 280

11.2.3 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费效简析 281

11.2.4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费效简析 283

11.2.5 分析结果 284

11.3 相关规划分析 285

11.3.1 各规划的主要内容 285

11.3.2 各规划的具体内容 286

11.4 相关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 288

11.4.1 象山港水文、水交换量和水体净化能力评价 288

11.4.2 海域水质现状及影响评价 289

11.4.3 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291

11.4.4 资源利用冲突评价 293

11.5 海域功能及其环境目标 294

11.5.1 海域主导功能、兼顾功能及其环境目标 294

11.5.2 海域区划 295

11.5.3 海域各分区资源适宜性分析 295

11.5.4 各海区资源利用的环境经济简析 302

11.5.5 海域各分区的功能性质及其环境目标 307

11.6 小结 309

第12章 象山港环境容量计算 311

12.1 概述 311

12.1.1 目的和意义 311

12.1.2 使用标准 311

12.1.3 研究目标 311

12.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311

12.2 有限水体迁移和风化混合模式 312

12.2.1 有限水体混合迁移模式 312

12.2.2 迁移转化混合模式 313

12.3 象山港污染物迁移和风化混合模型 314

12.3.1 象山港有限水体迁移模型 314

12.3.2 水体污染物的风化(降解/衰减)模式 314

12.4 象山港污染物迁移和风化混合模型计算结果 316

12.4.1 象山港油类的计算结果 316

12.4.2 象山港COD的计算结果 317

12.5 象山港环境容量计算 319

12.5.1 环境容量的因子选择 319

12.5.2 环境容量限定值的确定 319

12.5.3 环境容量的空间优化 320

12.5.4 象山港海域的环境容量 321

12.6 小结 321

第13章 容量分配和污染物总量控制 323

13.1 概述 323

13.1.1 总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323

13.1.2 总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323

13.1.3 环境容量分配思路和方法 324

13.2 象山港总量控制指标及容量分配研究内容 324

13.2.1 总量控制指标 324

13.2.2 容量分配研究内容 324

13.3 环境容量预分配 325

13.4 环境容量的优化分配 327

13.4.1 优化模型 327

13.4.2 优化模型参数的确定及其计算结果 329

13.5 总量控制方案 331

13.5.1 源强控制和削减 331

13.5.2 总量控制方案 332

13.5.3 环境经济分析 333

13.6 小结 335

第14章 象山港流域农药使用的环境风险评价 336

14.1 象山港流域概况 336

14.2 象山港流域农业概况 336

14.3 象山港流域农药使用基本情况 337

14.4 农药在环境中的分布、地球化学行为及其风险评价 338

14.4.1 模型简介 338

14.4.2 数据来源 338

14.4.3 EQC模型模拟运算结果及分析 340

14.4.4 SoilFug模型模拟运算结果及环境风险评价 341

14.5 小结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