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1
编写组 2
序言 3
前言 6
第一章 综述 1
第一节 科技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 2
一 科技发展趋势 2
二 战略选择 3
第二节 “十五”期问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大部署 4
一 制定科技规划 4
二 调整科技计划体系 4
三 实施三大战略 5
四 组织重大科技专项 6
五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6
第三节 “十五”期间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大进展和成就 6
一 科技综合实力增强 7
二 科技资源配置改善 9
三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10
四 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成效显著 13
五 体制改革与创新环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15
第四节 “十一五”中国科技发展的部署与展望 17
第二章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19
第一节 制定规划纲要的背景 20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20
二 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 21
第二节 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和特点 22
一 规划战略研究工作 22
二 《纲要》的编制 23
第三节 战略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 24
一 宏观战略研究 24
二 重大任务研究 25
三 投入与政策环境研究 28
第四节 《纲要》的主要内容 29
一 指导方针 29
二 发展目标 30
三 战略部署 30
四 政策措施 31
第三章 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33
第一节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4
一 企业技术创新 34
二 产学研结合 36
第二节 研究与开发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36
一 科研机构改革 37
二 科技经费 38
三 科技成果 39
第三节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 40
一 科技经费 40
二 科技成果 41
第四节 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42
一 国防科技管理体制 42
二 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工业 43
第五节 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 44
一 生产力促进中心 44
二 科技企业孵化器 44
三 技术市场 45
四 国家大学科技园 45
五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46
第四章 科技政策与法律法规 47
第一节 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发展 48
一 科研机构转制政策 48
二 企业技术创新政策 49
第二节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 50
一 原始性创新政策 50
二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51
三 产业化环境建设政策 52
第三节 完善科技管理体系 53
一 科技计划管理 53
二 知识产权管理 54
三 科技评价与奖励机制 54
第四节 加快科技立法 56
一 启动《科技进步法》修订 56
二 实施新《专利法》 56
三 颁布《科普法》 57
四 地方科技立法 58
第五章 科技资源建设 59
第一节 科技人力资源 60
一 总量和结构 60
二 培育与使用 62
三 海外科技人才 63
第二节 科技投入 64
一 投入总量 64
二 投入结构 66
三 投入方式 66
四 投入效果 67
第三节 科技金融 67
一 科技金融合作 67
二 创业投资 68
三 资本市场 69
第四节 科技条件 69
一 发展部署 70
二 科研设施与条件 70
三 基础条件平台 71
第六章 基础研究 73
第一节 基础研究部署 74
一 发展思路 74
二 科研投入 74
三 战备重点 75
第二节 基础研究进展 76
一 国际论文 76
二 基地建设 76
第三节 基础研究成果 78
一 数学 78
二 物质科学 78
三 生命科学 80
四 地球科学 81
五 空间科学 82
六 农业、人口与健康领域 83
七 能源、资源与环境领域 84
八 信息科学与材料领域 86
第七章 战略高技术 87
第一节 信息技术 88
一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88
二 通信技术 89
三 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 90
四 信息安全技术 90
第二节 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 91
一 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 91
二 蛋白质组 93
三 农作物育种和农作物节水 93
四 生物反应器 94
第三节 新材料技术 94
一 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及器件 94
二 新型功能材料 95
三 高性能结构材料 97
四 纳米材料和技术 97
第四节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 97
一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 97
二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98
三 机器人技术 98
四 微机电系统(MEMS) 99
第五节 资源环境技术 100
一 环境污染防治 100
二 水污染控制 101
三 海洋资源开发 101
四 海洋生物 102
五 海洋监测 102
第六节 能源技术 103
一 先进核能技术 103
二 燃气轮机 104
三 电动汽车 104
第八章 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小康建设 105
第一节 农村科技重大行动与部署 106
一 坚持把“科技兴农”摆在突出位置 107
二 围绕关键性、方向性问题组织科技攻关 107
三 加大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和应用 107
四 加强科一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 107
第二节 现代农业技术进展 107
一 动植物新品种选育 107
二 农作物高产高效种植 109
三 动物健康养殖及疫病防护 109
四 农畜产品加工 110
五 农林生态环境建设 111
六 农业机械与装备 112
第三节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13
一 科技产业化 113
二 科技信息化 115
三 服务社会化 115
四 培训多元化 116
第四节 科技促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 117
一 星火西进 117
二 科技扶贫 117
第九章 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 119
第一节 制造业技术创新 120
一 制造业信息化 120
二 信息及通信产业 121
三 装备制造业 123
四 化工行业 125
五 钢铁工业 126
六 轻工纺织业 127
第二节 能源、交通领域技术创新 127
一 传统能源开发利用 128
二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129
三 交通运输与管理 130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32
一 高技术产业 132
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3
第十章 科普事业发展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 135
第一节 科普事业发展 136
一 科普协调机制与政策 136
二 科普能力与基础设施 137
三 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的科普活动 138
第二节 资源环境科技发展 140
一 水安全保障 140
二 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 141
三 生态综合治理和环境污染防治 142
四 防灾减灾 143
第三节 人口健康与卫生科技发展 143
一 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 143
二 重大疾病防治 144
三 创新药物研制 145
四 中医药现代化 146
五 新型医疗设备 146
第四节 城镇建设科技发展 147
一 城市规划 147
二 城市居住与环境 148
三 小城镇建设 149
第五节 公共安全科技发展 150
一 生产安全 150
二 食品安全 150
三 社会安全 151
第十一章 区域科技发展与地方科技工作 153
第一节 区域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154
一 科技资源 154
二 科技产出 155
三 区域高技术产业 156
四 地方国际科技合作 158
五 区域创新体系 158
第二节 重大区域科技行动 159
一 西部开发科技专项 159
二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科技行动 160
第三节 地方科技工作 161
一 省(市)部科技合作 161
二 县(市)科技工作 161
三 攻关计划引导项目 162
四 援藏援疆等地区科技专项 162
第十二章 国际科技合作 163
第一节 总体部署与概况 164
一 指导方针与主要任务 164
二 国际科技合作概况 165
第二节 国际大科学工程 165
一 ITER计划 165
二 伽利略计划 166
三 人类基因组计划 166
四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 166
五 人类脑计划 167
六 全球对地观测系统 167
七 地球空问双星探测计划 167
八 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 167
九 全球变化研究计划 167
十 大型强子对撞机 168
第三节 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 168
一 中欧科技合作 168
二 中美科技合作 169
三 中俄科技合作 169
四 中英科技合作 170
五 中法科技合作 170
六 中德科技合作 170
七 中意科技合作 170
八 中日韩科技合作 171
九 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科技合作 172
第四节 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 172
一 联合成立研究机构 172
二 联合设立研究基金 172
三 联合建立产业化基地 173
四 建立计划对接机制 173
五 构建科学战略联盟 173
第五节 提升国际科技合作能力 173
一 构筑合作新机制 174
二 加大经费投入 174
三 开展人才交流 174
四 合作成效显著 174
第六节 服务国家外交战略 175
一 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175
二 促进外交战略实施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