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序 1
自序 1
绪论 1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历史轨迹 1
第二节 西方新闻学的产生和发展 6
第三节 中国新闻学的产生和发展 8
第四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13
第五节 新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9
第一章 新闻 21
第一节 新闻的起源 21
第二节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24
第三节 新闻的定义 27
第四节 新闻的特性 32
第五节 新闻与信息、宣传和文学的关系 35
第二章 新闻传播 42
第一节 新闻价值 42
第二节 新闻政策 51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过程 61
第四节 事实和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决定作用 64
第三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72
第一节 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72
第二节 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78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86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 92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意识形态展性和产业属性 92
第二节 两种不同的新闻事业 100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105
第一节 报道新闻,传播信息 105
第二节 进行宣传,引导舆论 107
第三节 传播知识,普及教育 109
第四节 提供娱乐,服务生活 112
第五节 刊播广告,繁荣经济 114
第六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119
第一节 新闻自由的发展及其基本内容 119
第二节 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新闻自由 124
第三节 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131
第七章 新闻媒介 138
第一节 报纸 138
第二节 通讯社 143
第三节 广播 145
第四节 电视 148
第五节 第四媒体—网络媒体 152
第八章 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 155
第一节 新闻媒介从“吃皇粮”到“断奶”闯市场 155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管理 158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经营 167
第四节 产业化经营与媒介集团的建立 174
第九章 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 178
第一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178
第二节 新闻真实是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的统一 182
第三节 新闻失实 187
第四节 反对假报道,捍卫真实性 192
第五节 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 195
第十章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203
第一节 党性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20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基本内容 208
第三节 政治家办报 213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216
第十一章 新闻工作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原则 223
第一节 舆论和新闻舆论 223
第二节 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225
第三节 以正面宣传为主 231
第四节 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 236
第五节 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 243
第十二章 新闻工作的群众性原则 2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实质 2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53
第三节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257
第四节 坚持“三贴近”原则 260
第十三章 新闻受众 268
第一节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268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274
第三节 受众兴趣与需要原则 280
第十四章 新闻工作者 287
第一节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 287
第二节 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292
第三节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304
第四节 新闻工作者的法律规范 313
附录一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319
附录二 中央宣传部 广播电影电视部 新闻出版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 323
重要文献选读 327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节录) 327
《新莱茵报》审判案(摘录) 332
《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 335
马克思和《新莱茵报》 337
《火星报》编辑部声明 346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351
论我们报纸的性质 357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360
同新闻出版界代表的谈话(节录) 364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367
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摘要) 377
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 381
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