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历时性 5
第一节 西方修辞学传统 5
第二节 中国修辞学传统 15
第二章 共时性 25
第一节 西方16世纪与中国明代 25
一、英语修辞学传统之兴起 25
二、明代师古之说之倡导 27
第二节 西方17世纪与中国清代 30
一、英语简洁文体之形成 30
二、清代论风格之兴趣 33
第三节 西方18、19世纪与中国清代 34
一、西方对古典思想之质疑 35
二、清代对古代修辞形式之推崇 38
第四节 20世纪西方与中国 42
一、20世纪英语修辞学概貌 42
二、20世纪汉语修辞学总貌 45
第三章 研究特征 50
第一节 方法论 50
一、宏观观察 50
二、微观研究 53
第二节 传统 57
一、演说论辩 57
二、文章作法 63
第三节 形式与内容 67
一、修辞术与诡辩术 67
二、文质兼备论 68
第四节 修辞学与心理研究 69
一、亚氏开创心理研究法 69
二、受西方学说之影响 70
第五节 论争与发展 73
一、修辞学与哲学和逻辑学之争 73
二、新旧两派修辞学之论争 78
三、西方新修辞学与中国修辞学体系 80
第六节 多学科性 82
一、西方新修辞学的多学科交叉发展 82
二、中国修辞学的崭新阶段 90
第四章 布局谋篇 96
第一节 语篇结构 96
一、线性结构 96
二、螺旋型结构 101
第二节 衔接手段 105
一、形合法 105
二、意合法 111
第三节 开头起首 119
一、心理策略 119
二、体裁制约 125
第四节 结尾收笔 130
一、“重述”和“感人” 130
二、因作品而异 135
第五章 语篇表达方式 139
第一节 “Narration”与“叙述” 139
第二节 “Exposition”与“说明” 152
第三节 “Persuasion” 163
第四节 “抒情” 169
第五节 “Description”与“描写” 173
第六章 修辞手段 189
第一节 “Metaphor”与“比喻” 189
第二节 “Personification”与“拟人” 203
第三节 “Hyperbole”与“夸张” 205
第四节 “Zeugma”与“拈连” 209
第五节 “Irony”与“反语” 212
第六节 “Transferred Epithet”与“移就” 216
第七节 “Oxymoron”与“矛盾修饰” 219
第八节 “Onomatopoeia”与“拟声” 225
第九节 “Climax”与“层递” 229
第十节 “Apposition”与“同位” 232
第十一节 “Parallelism”与“排比” 235
第十二节 “Rhetorical Question”与“设问” 238
第十三节 “Anastrophe”与“倒装” 241
第十四节 “Ellipsis”与“省略” 244
第十五节 “Antithesis”与“对偶” 248
第十六节 “Repetition”与“反复” 251
第十七节 “Palindrome”与“回文” 255
第十八节 “Parenthesis”与“插说” 258
第七章 语体 261
第一节 日常交谈语体 261
第二节 公文语体 272
第三节 广告语体 292
第四节 科技语体 302
第五节 文学语体 314
第六节 传媒语体 339
第八章 对比修辞学与英语教学 359
第一节 措辞与写作 359
一、英语措辞的纯正性、精确性、适合性 359
二、英语词的语义:词与物质世界的关系 367
三、英语词的语义:词与词的关系 372
第二节 语篇连贯性与写作教学 376
一、语篇模式与写作实践 376
二、语篇模式与作文批改 379
第三节 连贯性与翻译 385
一、形合法与英汉翻译 385
二、意合法与汉英翻译 387
第四节 语篇类型与翻译 389
一、科技英语的修辞——语法与翻译 389
二、英语新修辞学和科技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395
附录 403
一、主要英语参考书目 403
二、主要汉语参考书目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