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绘画的开始——绘画的观察、思考与表达 9
象形文字 10
旦 11
象 13
彩陶 16
半坡出土的彩陶 18
中国北方出土的彩陶 20
直线和曲线 23
线条、涂面和留白 23
黑陶 26
刻、印、拓 26
商周——农业社会对绘画题材的影响 29
铜器 30
动物画 32
人物画 34
春秋战国——绘画观念和技巧的大进步 37
帛画 40
写实肖像画 40
汉——绘画的多样化以及书画同源 43
帛画 44
写实和想象的结合 44
壁画 46
墓室壁画的人、事、物 47
砖画(画像砖) 49
社会生活的景象 49
神话 52
漆器 56
彩绘陶 58
线条和色彩 58
由色彩走入线条——毛笔勾勒 60
隶书 62
书画同源 62
毛笔的妙用 62
魏晋——“屯垦”制度下的人民生活记录画 65
壁画(砖壁画) 66
嘉峪关古墓壁画 66
东晋——“春蚕吐丝描”画出的贵族和文人生活 73
砖画 74
“竹林七贤、荣启期”砖画 74
顾恺之和“春蚕吐丝描” 78
北魏——受外来民族影响的宗教艺术 95
敦煌艺术 96
千佛洞的佛像壁画与彩塑 96
佛教故事画 99
西魏——佛教的汉化及绘画新风格的形成 107
壁画 108
宗教画 108
融合的神话绘画 112
写实绘画的再现 115
唐——国势鼎盛为艺术文化带来伟大、特殊的色彩 119
宗教画 120
勾勒的菩萨画像 121
彩塑菩萨 123
“净土变”绘画 129
宫廷画 135
历史人物画 135
职贡图 138
仕女画 142
动物画 148
韩幹画马——《照夜白》和《牧马图》册页 148
韩滉画牛——《五牛图》卷 151
墓室各式壁画 152
永泰公主墓室壁画 152
章怀太子墓室壁画 152
山水画——金碧山水 156
《明皇幸蜀图》轴 156
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图》轴 158
文人画 160
王维的《伏生授经图》卷和水墨山水画 160
五代——分裂局面下绘画的新风貌 163
山水画 164
北方的荆浩和关仝画的大山水 164
南方董源的《潇湘图》卷和巨然的《秋山问道图》轴 166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卷 169
赵幹的《江行初雪图》卷 173
宗教画 177
贯休的《十六罗汉图》轴 177
花鸟画 179
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卷 179
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轴 182
《丹枫呦鹿图》轴 182
宋——文人社会的“格物”精神使宋代绘画艺术登峰造极 187
北宋 188
花鸟画 188
崔白的《双喜图》轴 188
赵昌的《岁朝图》轴 190
大山水 194
李成的《寒林平野图》轴 195
范宽的《谿山行旅图》轴 197
燕文贵的《溪山楼观图》轴 200
郭熙的《早春图》轴 200
王诜的《渔村小雪图》卷 203
许道宁的《渔父图》卷 203
赵令穰的《湖庄清夏图》卷 208
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轴 209
南宋 212
河流山水 212
夏珪的《溪山清远图》卷 212
马远的《踏歌图》轴和《山径春行图》册页 212
马麟的《静听松风图》轴 216
人物画 218
城市居民生活景象 218
一般人民画 227
佛像、仙人平民化绘画 228
文人画 230
大自然中的兰、竹、梅 230
水墨山水 233
宋亡后的文人画家 235
郑所南的《墨兰图》卷 235
龚开画鬼——《中山出游图》卷 236
钱选和赵孟頫 238
管道昇、赵雍和陈琳 247
元——四大画家笔下的宁静与动态、平凡和伟大 251
元四大家 252
吴镇的《渔父图》轴——山水中的宁静 252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平凡中的伟大 254
倪瓒的《容膝斋图》轴——简易中的静谧 255
王蒙的《具区林屋图》轴和《青卞隐居图》轴——山水中的动感 261
明——用入世精神来描绘社会的各种现象 265
市民绘画 266
戴进的《渔人图》卷 266
吴伟的《渔乐图》卷 266
周臣的《流民图》卷 268
文人画 269
模仿、创新的沈周和文徵明 269
个性潇洒的唐寅 272
泼墨的徐渭、陈淳和张风 276
人物画 278
仇英、崔子忠、陈洪绶和吴彬 278
明末四僧 284
孤独悲愤的八大山人 284
自有我在的石涛 286
孤高寒冷的渐江 288
繁复温暖的石谿 290
清——西方绘画观念、技法的影响与绘画职业化 293
明末清初 294
人物肖像写实画家 294
外籍画家郎世宁 296
清朝中期 299
画风自由活泼的扬州八怪 299
清末市民画家 306
绘画的职业化、商业化 306
清末民初——中西交会,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11
齐白石——合大笔挥洒与工整细致于一体 312
徐悲鸿——改良中国传统绘画 316
图片索引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