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和周期理论的比较优势 10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关于经济的均衡关系 11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关于经济的失衡机制 16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现代活力 20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特征 23
五、小结 25
第二章 马克思经济危机分析模型的结构、内容与特征 27
一、引言 27
二、马克思危机理论的方法论特征 29
三、《资本论》中的危机理论 33
四、经济周期及其运转机制 53
五、世界市场危机的实现机制 57
六、结论 64
第三章 马克思金融危机分析模型的结构、要素与机制 66
一、引言 66
二、危机的可能性中包含着金融危机的一般要素 67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中包含着金融危机的现实要素 69
四、金融危机及其传导机制 71
五、资本主义信用关系与金融危机 74
六、经济周期与金融危机 80
七、虚拟资本与金融危机 84
八、金融危机的类型 87
九、国际信用、贵金属的流动与金融危机 89
十、结论 92
第四章 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和周期理论的发展 95
一、希法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贡献 96
二、列宁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的看法 108
三、门德尔逊对马克思经济危机分析模型的史实检验 111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经济危机分析模型的现代阐释 128
五、“长波”分析模型的提出与发展 140
六、结束语 152
第五章 生产、消费与经济危机 154
一、有待探索的问题 154
二、一个由中译文引来的争议 155
三、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与消费——马克思的阐释 158
四、从消费的角度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的尝试 160
五、“消费不足”论中消费概念的外延 165
六、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历史性考察 171
七、“消费不足”论的分歧与共识 173
八、来自宏观经济政策的反证 175
九、结论 177
第六章 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与反思 178
一、引言 178
二、最初的研究 179
三、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 182
四、中国经济周期的类型与特征 187
五、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必然性 192
六、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根源 196
七、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传导机制 205
八、“台阶式”发展思想与经济周期 210
九、驾驭周期 211
十、方法论反思 218
十一、结束语 231
第七章 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33
一、案例回放 233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237
三、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经济条件和体制性条件 240
四、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68
第八章 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2008世界经济危机 274
一、对当前危机原因的种种误解 275
二、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属性 279
三、转型的现实依据 282
四、转型的原因及转型后的基本特征 286
五、转型后经济危机的发生机制和传导机制 289
六、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困境 291
七、危机的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 292
八、揭示根本原因的途径 294
九、基本矛盾发展的佐证——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296
十、过分扩张的信用链及其中断 298
十一、几点启示 301
第九章 信用经济时代的资本主义周期性金融危机 304
一、信用经济的基本结构与发展逻辑 304
二、信用关系成为资本扩张的杠杆 307
三、实体经济过剩、虚拟经济过剩与信用过剩 308
四、金融危机周期性发生的原因 311
五、结论 313
主要参考文献 314
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