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兴仁主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685384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系列教材,由多年从事成教工作的老师们编写而成。全书主要从教育学基本理论的各个方面包括学校教育、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原理、课堂教学活动、德育、学习理论与方法指导、班组管理与班主任、教育评价、教师的教育研究等等出发,详尽地阐述了教育理论的主要层面。该书结构包括理论、参考书目(各章)及练习题,针对性强,易学易查,是一本便于成人学中使用的较为全面的教育学理论教材。

前言 1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一节 教育和教育发展 1

一、教育的概念 1

二、教育的发展 2

第二节 教育学和教育学的发展 11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况 11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12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20

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0

二、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21

三、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21

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22

附录 22

第二章 教育功能 25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25

一、教育功能的概念 25

二、教育功能的分类 26

三、教育多种功能之间的关系 27

四、教育功能的实现 28

五、教育功能的发展 29

第二节 教育的育人功能 30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30

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31

三、教育育人功能的表现 35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39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39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41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42

附录 45

第三章 教育目的 48

第一节 概述 48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48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50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52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53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55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55

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57

三、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的 58

第三节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60

一、德育 60

二、智育 60

三、体育 63

四、美育 65

五、劳动技术教育 68

六、各组成部分的辩证关系 69

附录 70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72

第一节 教师 72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73

二、教师的职业责任 74

三、教师的职业特点 79

四、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83

五、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85

第二节 学生 87

一、正确的学生观 87

二、学生的基本权利 91

三、学生的基本义务 93

第三节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94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 94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 94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96

附录 97

第五章 课程 100

第一节 概述 100

一、课程的概念 100

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01

三、课程的基本类型 103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 109

一、课程计划 109

二、教学大纲 113

三、教科书 114

第三节 中小学课程改革 117

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 117

二、当代国外中小学课程改革 121

附录 126

第六章 课堂教学原理 128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理论发展 129

一、教学的概念 129

二、教学理论的发展 132

三、现代教学理念 137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39

一、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及其矛盾关系 139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征 141

三、教学过程的阶段 143

第三节 教学原则 147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147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48

三、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148

四、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149

五、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149

六、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150

七、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150

八、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151

附录 151

第七章 课堂教学活动 154

第一节 课堂教学准备 155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55

二、学生及教材分析 160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162

四、教案编写 164

第二节 课堂教学行为策略 166

一、课堂呈示行为策略 166

二、课堂对话行为策略 168

三、课堂指导行为策略 170

四、课堂强化行为策略 172

五、课堂管理行为策略 174

第三节 课堂教学评价 178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179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180

三、学生评价的策略 182

附录 186

第八章 德育 188

第一节 德育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188

一、德育的意义 188

二、德育的任务 190

三、德育的内容 192

第二节 德育理论概述 194

一、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简介 194

二、德育过程的理论 196

第三节 德育原则 201

一、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202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203

三、知行统一的原则 204

四、正面引导的原则 205

五、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206

六、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07

七、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208

八、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09

第四节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210

一、德育的途径 210

二、德育的方法 212

附录 218

第九章 学习理论与学法指导 222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222

一、什么是学习 222

二、学习理论及其历史发展 224

三、学习的特征 229

四、学习的功能 230

五、学习的规律 232

六、学习的类型 233

七、学习的过程 234

第二节 学习方法 236

一、学习方法的实质 237

二、具有模式意义的学习方法 238

第三节 学法指导 244

一、什么是学法指导 244

二、学法指导的基本原则 244

三、学法指导的过程 247

四、学法指导的方式 247

五、中小学主要学习方法的指导 249

附录 257

第十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60

第一节 班级管理 260

一、班级、班级管理及其分类 260

二、现代学校班级管理的过程 262

三、现代学校班级管理的原则 264

第二节 班集体的建设 266

一、班集体及其特征 266

二、班集体的影响力及其育人功能 268

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274

四、班集体的培养和建设 275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 279

一、班主任的职责、职能和角色 279

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281

三、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284

附录 286

第十一章 教育评价 289

第一节 概述 289

一、教育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290

二、教育评价的类型 292

三、发展性评价 294

第二节 学生评价 297

一、对学生的日常检查 297

二、纸笔测验 301

三、表现性评价 304

第三节 教师评价 306

一、教师评价的内容 306

二、教师评价的原则 309

三、教师评价的方法 311

附录 313

第十二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 316

第一节 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意义 317

一、教师即研究者 317

二、适应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18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19

四、增进学校活力 320

第二节 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方式 321

一、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问题 321

二、研究的主要方式——行动研究 323

第三节 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方法 328

一、课堂观察研究 328

二、实验研究 332

三、调查研究 333

附录 338

参考答案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