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对外讲中”思想方法初论&林继中 1
林语堂诗学话语论析&刘庆璋 11
论林语堂《苏东坡传》的文献取向&萧庆伟 22
林语堂的美学思维方式&李晓宁 36
从《萨天师语录》的创作看林语堂的文化取向及其表达&陈煜斓 52
林语堂与语言学&周祖庠 62
论林语堂的红学研究&蔡一鹏 69
试论“论语派”散文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沈艺虹 82
林语堂小品文的文化意蕴&简雪娟 92
从修辞艺术看林语堂散文的民族语言文化色彩&李少丹 103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对现代人类学发展的启示&钟建华 112
道家哲学与林语堂的人生观&胡明贵 120
林语堂与明清小品&王兆胜 128
林语堂与老舍“国民性”探讨比较论&王晓琴 156
林语堂与克罗齐&顾国柱 169
悠闲文化观:解读林语堂的一个新视角&杜运通 178
文化传播与融汇构建——林语堂《无所不谈合集》论析&倪金华 191
林语堂的东西文化观与“后殖民主义”话语&孟建煌 200
对女性的尊崇与对男性立场的维护——试论林语堂的妇女观&郭运恒 211
论林语堂幽默理论本土化的成功与缺失&柳传堆 220
顺乎自由本性追觅理想爱情——《红牡丹》展示的多种爱情类型及意蕴&徐云浩 243
林语堂与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叶秀蓉 251
近十年来林语堂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傅文奇 261
许地山与老舍:真正的“良师益友”&张桂兴 272
《野草》与《空山灵雨》之比较&王吉鹏 279
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剖析&哈迎飞 290
试论五四时期许地山对老舍的“提携辅导”&吴永平 303
“有情”世间的烦恼和缺失——关于许地山《空山灵雨》的精神探求&黄科安 317
许地山与牛津大学&汤晨光 327
情韵自奇两风流——废名与许地山之比较&王念灿 333
许地山小说意象论&孔令环 343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意识与情爱模式&李洪华 357
论杨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创作&李小平 365
感情性·形象性·讽刺性——杨骚在雅加达《生活报》发表的政论评述&杨西北 375
“漳州籍现代著名作家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邱春晖 381
编后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