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序 1
戴家祥序 3
前言 8
一 中国文学研究 3
《红楼梦》评论 3
第一章 人生及美术之概观 3
第二章 《红楼梦》之精神 6
第三章 《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 10
第四章 《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 14
第五章 余论 18
文学小言 22
屈子文学之精神 27
清真先生遗事 31
事迹一 31
著述二 39
尚论三 47
年表四 54
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 58
唐写本《季布歌》《孝子董永传》残卷跋 64
唐写本回文诗跋 65
唐写本韦庄《秦妇吟》跋 66
又跋 67
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跋 69
唐写本《春秋后语背记》跋 70
唐写本残小说跋 72
书《宋旧宫人诗词》《湖山类稿》《水云集》后 74
宋刊《分类集注杜工部诗》跋壬戌 78
蒙古刊《李贺歌诗编》跋 79
元刊《伯生诗续编》跋 80
《顾亭林文集》跋 81
明太傅朱文恪公手定《册立光宗仪注稿卷》跋 82
《涧上草堂会合诗卷》跋 83
《乾隆诸贤送曾南邨守郴州诗卷》跋(壬戌) 84
《南唐二主词》跋 85
《双溪诗馀》跋 86
《鸥梦词》跋 87
《词林万选》跋 88
庚辛之间读书记(选录) 89
《片玉词》 89
《桂翁词》 91
《花间集》 92
《尊前集》 93
《草堂诗馀》 94
《玉溪生诗年谱会笺》序 97
《敬业堂文集》序 99
《疆村校词图》序 101
《乐庵写书图》序 103
东山杂记(选录) 105
《望江南》《菩萨蛮》风行之速 105
《木兰辞》之时代 105
杜工部诗史 105
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与董小宛无涉 106
吴梅村《仿唐人本事诗》为孔四贞作 107
季沧苇辑《全唐诗》 108
小说与说书 109
宋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跋 110
通俗小说源出宋代 111
周邦彦《诉衷情》一阕为李师师所作 112
赵子昂 113
诏书征聘处士 113
毛西河命册 114
士人家蓄声伎 114
《日知录》中泛论多有为而为 115
钱牧斋 115
柳如是 115
黄道周手书诗翰 118
内府所藏王右军《游目帖》 122
姜西溟所藏唐拓《十七帖》 123
日本小川简斋藏智永书真草《千字文》墨跋 124
叶石林《避暑录话》多精语 124
国朝学术 124
兴化李审言《海上流人录》征事启 125
罗振玉《流沙坠简序》 126
沈乙庵方伯《秋怀诗》 127
二 牖轩随录(选录) 129
佛法入中国 129
解鸟兽语 130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131
古人酒令 132
咒禁 134
古今最大著述 135
墨子说鬼 135
《史记》记六国事多取诸国国史 136
诸史《五行志》所载童谣 138
钱竹汀论《诗》句中有韵 140
双声叠韵 140
双声诗 141
徐铉挽后主词至哀痛 142
汪水云《忆王孙》词为瀛德祐事作 143
汪水云《重过金陵》远在梦窗之上 144
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 145
山阳鲁通甫之长庆体乃能与娄东抗手 146
通甫滑稽之语可诵 148
杨和甫集二李书尔雅不群 148
《雪桥诗话》二序 151
阅古漫录(选录) 153
《朱竹垞先生烟雨归耕图》自赞及诸题咏 153
禹之鼎《吴梅村小像》题诗 159
清诸帝相貌 161
《渔洋山人坐禅小像》题诗 161
《吴太君小像》题跋 162
《东轩吟社图记》及题跋 164
钱咏所藏宋拓汉经两跋 167
恽南田题柳绝句十二章 169
明雅宜山人手书借券题跋 170
明代婚书之式 173
程式旧藏《巴隽堂小像》立幅 173
汪容甫《宋书世系表》序 176
沈子培《爱日吟庐书画录》序 177
二 中国美学研究 181
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 181
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 184
中国名画集序 188
古画砖跋 190
沈司马石阙朱鸟象跋(癸亥) 191
梁???思美造象跋(壬戌) 192
《甘陵相碑》跋 193
周之琦《鹤塔铭手迹》跋 194
待时轩仿古鉩印谱序 195
沈乙庵先生绝笔楹联跋(壬戌) 196
墨妙亭记 197
此君轩记 199
二田画庼记 200
与罗振玉论艺书 202
与蒋汝藻论文书 206
与缪荃孙论诗书 207
与铃木虎雄论诗书 208
人间词话 209
关于《人间词话》的编校说明 209
人间词话 210
人间词话未刊稿 225
人间词话删稿 235
人间词话附录 239
附录 247
三 中国哲学研究 255
哲学辨惑 255
论性 259
释理 269
原命 280
《经学概论》总论 284
孔子之学说 286
叙论 286
第一编 形而上学 288
第二编 伦理说 301
第三编 结论 326
子思之学说 330
第一章 传及其著书 330
第二章 本论 331
孟子之学说 334
第一章 传及其著书 334
第二章 本论 335
第三章 结论 338
孟子之伦理思想一斑 339
荀子之学说 347
第一章 传及其著书 347
第二章 伦理论 347
第三章 政治论 350
第四章 结论 351
老子之学说 353
第一章 传及著书 353
第二章 形而上学 355
第三章 伦理政治论 356
列子之学说 360
墨子之学说 375
第一章 传及其著书 375
第二章 形而上学=天与鬼 379
第三章 伦理学=爱与利 382
第四章 名学=概念论=推理论 383
周秦诸子之名学 389
周濂溪之哲学说 397
国朝汉学派戴阮二家之哲学说 403
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 410